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重庆市武隆区实验中学深刻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加强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努力实现“双减”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国会 《考试周刊》2023,(32):27-30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实现减负,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同时也为学校育人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打造优秀的育人模式,文中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育人模式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做好育人工作提供经验支持,以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我校在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优化创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作业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为抓手,做足课程课堂内涵“加法”,做实教学负担“减法”,为全体师生个体生命舒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双减背景下,四川省苍溪中学校积极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成功探寻出教劳结合全场域育人模式的苍中路径,加速了学校的综合发展。其重点是七有工程,包括有基地、有课程、有教学体系、有教材、有队伍、有评价体系、有辐射。  相似文献   

5.
孙明云 《福建教育》2023,(27):16-18
<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育人本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要让“双减”真正落地,从根本上说,核心在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关键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并逐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教育格局。对此,厦门市海沧区在探索中尝试做出回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眼中有人、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办有品质有温度的教育;坚持一切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出发,  相似文献   

6.
盛欣 《教师博览》2023,(30):25-27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双减”“双新”(2022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深耕汉字教学研究领域,树立汉字教育新理念,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触摸汉字文化内涵,发挥汉字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一、小学语文汉字育人现状“双减”背景下,汉字学习被赋予新的教育内涵:在汉字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转变“填鸭式”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不再采用以往的“这个字怎么写、有多少笔画、偏旁结构该怎么记忆”等单一方式教学汉字,学生不再机械重复抄写词语。教师带领学生感知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建立起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实现三者的有机平衡,领略汉字音美感耳、形美感目、义美感心,让学生在感悟汉字文化和体验美感的基础上深度学习汉字。为此,教学中教师开展了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晓章 《四川教育》2022,(10):16-17
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将“双减”理念及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各校应以推进“双减”为契机,深刻反思学生过重负担背后深层次的教育问题,促使学校回到教育的本质来思考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在“双减”向度下优化学校教育生态,提升学校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9.
郭杰忠 《江西教育》2022,(38):10-12
<正>江西省始终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减”与“增”双向发力,形成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增”与“减”的动态平衡中让教育回归初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实施一年来,“减”的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双减”政策出台后,为素质教育“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家校社育人模式也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革,学校需要在原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础上重构组织架构。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引领下,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围绕“适性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育人模式创新改革新思路:对参与育人工作的主体人员(学生、家长、社会人员)进行重组,对育人时间谱系(“5+2”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进行重构,对育人环境(校内场地、家庭空间和校外基地)选择进行重定,  相似文献   

11.
赵悦 《考试周刊》2022,(38):17-21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确实,“双减”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和行动,它旨在减轻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以及课外学科类辅导负担,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更突出了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是国家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好印证。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进而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邱婷婷 《天津教育》2023,(21):135-137
<正>“双减”政策的落实主张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减轻课外辅导带来的负担。教师基于“双减”政策内容积极打造具有减负与提质特点的课堂,确保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整体效率。在此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考虑,积极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紧跟教学改革趋势,将课堂教学实践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此,本文对“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实践模式创新要点,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力求推动小学生音乐素养水平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教学的实效至关重要。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着力提升作业的育人功能,是“双减”背景下作业改进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双减”背景,厘清当前初中地理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地理作业的优化路径,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改进视角,以期为“双减”背景下的地理作业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为缓解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学校要主动承担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主办家长学校,推进与家庭协同育人,而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是家校有效协同育人的关键,也是当前引领家长面对“双减”的可行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家长课程,助力家长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生涯规划、家风传承、学业指导、亲子心理等教育,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伟 《考试周刊》2023,(29):57-61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减少重复性作业、减掉不必要作业、减掉超前性作业。小学数学教师普遍积极作为,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着作业创新不足、吸引力不足、效度不足等“三不足”问题。为优化政策落实,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增”促“减”,“增”是实际的操作手段,包括“增趣”和“增效”,而“减”是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提质增效,落实"双减"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的主体是学校。要在"双减"中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需要在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战略规划中狠抓高质量和高效益这两个关键,并在整合性的改革实践中培育卓越的办学品质,才能在数量与形式的"减法"中做好教育质量的"加法",达到"双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建立系统化的作业模式1.构建作业体系。梳理杂乱的作业,归并重复的作业,补充缺失的作业,统整零碎的作业,构建统整的作业体系。作业的评价体系也有特定的构成。评价的主体一般有教师、家长、同学和学生自身,评价的内容除作业结果的对与错、精与粗之外,还有数量、速度、情绪体验等,评价的形式包括批改、展览、评比等。这些评价主体、内容与形式都应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2.唤醒课堂上的作业意识。首先,  相似文献   

19.
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本质,明确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向,是事关基础教育基础性、养成性、全面性、发展性的大事。牢固树立"双减"意识,抓住关键少数问题,重点落实"双减"举措,统筹协调资源,认清五大关系,力促"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20.
刘智 《现代教育》2020,(5):50-51
立足于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综合实施,厘清了影响育人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育人机制、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运行、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探索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育人体系:建立了“利益融合、职责共担”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开发了“面向岗位、项目主体”的专业教学内容;打造了“互聘共用、双向培养”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实施了“角色递进转换、任务递进开展”的“四段递进式”教学运行模式;形成了“双证对接、过程考核”的质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