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如何培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以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体育学科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的培养、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等都不容忽视。该研究以“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对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热点进行阐述,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提供可参考的研究视角。研究采用Citespace5.2软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理论框架模型的构建、核心素养与课程关系的研究、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研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体育课程改革应强调统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内涵和指标体系、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课程改革、引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探索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指学生在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中所应具备的,符合终身体育锻炼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特殊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等。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素养;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5):119-120
素养作为人内在修养的表现,是人的知识、能力、态度而形成一种个人品行,这种品行直接影响人的待人处事。学科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产物,更是我国教育改革重要的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作者的学习、教学体会,结合自己的理解,以高中足球教学为例,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建来谈谈对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49):114-115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核心素养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对学生的影响尤其之大,更是现今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当中的重点。在高中生排球训练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能力、行为、品德与情感的融合体,系统培育应遵循其认识向度与应然进路。研究发现,“接受一反应”与“同化一顺应”是其形成机制。保障制度之殇与教师的观念之惑,是阻滞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因素,也是检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现状、改进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面向未来,应从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教学效率、生成教育合力等角度寻求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突破,全面深化对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系统优化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生态。  相似文献   

7.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和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体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论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体育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体育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范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师情感素养三个方面,其中体育学科素养是基础,教育教学素养是重点,教师情感素养是核心。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师范生培养面临目标偏离、课程设置脱离教学实践、师范生综合素养离核心素养有差距和高校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足等困境,需要从转变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1.概念及特点。(1)概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和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2)特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体育过程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高中学生必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的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体育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文章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视角,就体育课中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如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中学阶段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也开始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健美操教学特点,对健美操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为体育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A2):121-122
现在的体育教学应将重点放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建设上。在我看来,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的体育意识,体育活动就会进入科学、自觉、愉悦的状态。本文结合实践对初中生体育意识素养的建设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学生长远素质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柳凡 《成才之路》2020,(4):124-125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已经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体育教学也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在运动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文章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从游戏引入、篮球运动、多元化体育运动等三个方面阐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10):109-110
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议题,其关乎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牵涉到每一堂高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慎重面对。基于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去审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采取有效举措实现授课内容和模式的调整,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高中体育教学格局。文章从体育学科素养角度,探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健康快乐的体育意识,落实学科素养培养,达成体育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 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要扎实落实新课改教学 要求,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足球作为一项广泛 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实施中,能够培育学生良好 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体育以及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所习得的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主要由体育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情感与品德、运动技能与习惯三维度构成。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动态发展、长期培育、三维度协同发展的过程。要以学校体育课堂为主要阵地,同时充分发挥课余体育锻炼、家庭教育等在落实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大宁 《广西教育》2022,(36):165-168
本文论述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与机理结构,分析基于生成性教学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提出基于生成性教学的高职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课程设计突出弹性化与动态化特色、结合学生体验开展具身认知教学、强化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郑健 《学周刊C版》2019,(5):132-13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应将三大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并将"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到课堂中去,真正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发挥体育学科"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理念。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当下,努力实现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在需求。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也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实际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下,重点研究如何用核心素养理念,打造体育新课堂,让教学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周晓建 《江苏教育》2022,(59):62-63
<正>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变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自觉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力求打造有趣、有效、有活力的“三有”体育课堂。以一节高一排球正面扣球课为例来谈谈笔者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