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妇联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科学家和教师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青少年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全国妇联近日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河北以及湖北的儿童及其母亲各3500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不少孩子表示,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是他们心目中的新偶像。这些接受调查的孩子年龄在6岁到18岁之间。其中,有28%的孩子表示最希望成为科学家,另有近17%的孩子把教师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首选。约42%的母亲在调查中也希望孩子将…  相似文献   

2.
儿子刚刚上初中,结识了班级里不少新同学,我和他母亲很高兴,因为我们都是过来人,深知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是喜欢交友的,这是年龄、生活的客观需要,只要交了好朋友,对孩子的性格和学习都是有益的。我们楼下就有一家,孩子不愿意爸爸妈妈干涉他交友,从心里边讨厌家长对他的朋友评头论足,羡慕我的孩子有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为此,我们每每与楼下的邻居相遇,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我们是怎么掌握孩子交友状况的,怎样对待孩子的朋友的。我建议让他的孩子把朋友带回家中做客,试着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不被打扰的空间,如让孩子在自己的房…  相似文献   

3.
难题之二 我是个失败的家长一位母亲在来信中沮丧地说:“在教育孩子上,我是个失败者。如果有来生的话,我就不要孩子了。”这种失败感来自对教育现在的孩子没有任何把握。确切地说没有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近20%的家长表示他们缺少教育方法,具体表述为:我不知道如...  相似文献   

4.
对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比较分析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边缘青少年的L分显著地低于犯罪青少年,在N、E、P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边缘青少年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犯罪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在过度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文学得不好,是不是心  相似文献   

6.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曾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等等……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帮着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文学的不好,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  相似文献   

7.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学得不好,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影视晚分级一天,儿童就多受一天伤害。——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观看了电影《达·芬奇密码》后用“愤怒”这个词表达对中国影视缺乏分级的看法。孙云晓认为,《达·芬奇密码》像一部恐怖片,不适合学生观看,在国外上映都受到了限制,却在中国受到了优待。为了儿子能上名校,我差点给别人下跪。——南京一名为孩子择校而苦恼的母亲大倒苦水。这位母亲表示,自己也不愿意择校,可是不择校不行,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去好的学校就读,心有不甘。不是早就说要取消借读费了吗?为什么现在反而越收越贵了?——广州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对借读费充满疑…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情感便会由自然接受到逐渐厌倦。事实上。多数孩子并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对围在他们身边转悠唠叨的母亲,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为了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理解自己的母亲,更加日热爱自已的母亲.我决定在班内召开一次“母爱如水”的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10.
“妈妈,再过几天是我的生日?”已近6岁的女儿经常念叨她的生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做父母的一般会为孩子好好庆贺一番,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又有几个孩子能记往父母的生日呢?我决定在学校里搞一次调查:先让学生把母亲的生日写下来,然后通过家长会进一步落实,结果1231名学生中有76人能记住母亲的生日,占总人数的6.1%。只此一条,学校决定授予这些学生为“孝敬父母的好学生”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状,名单在星期一升旗时宣读。获奖的同学很荣耀,没有获奖的同学很懊悔:早知这么容易获奖,不如早把母亲的生日记牢。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对南京市400个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将母亲一日时间分成工作社交、生理需要、娱乐活动、教养孩子四部分。调查表明,有90%的母亲用于工作社交和生理需要的时间达16~19小时,在所剩5~8小时中,有67%的母亲教养孩子在4小时以上(雇用保姆的除外),多数母亲很少或没有娱乐的时间。有些母亲说:“只要孩子好,我情愿辛苦些。”“为了孩子幸福,愿牺牲一切。”  相似文献   

12.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曾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孩子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等等……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帮着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文学的不好,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 我全神贯注地同孩子谈了一节课没谈之前我以为孩子一定有些古怪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然而谈后令我大吃一惊,这个14岁的小男孩居然一口气同我说  相似文献   

13.
初春,前一天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早上空气中有一点淡淡的湿润。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斜照在沈阳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心理辅导中心,室内安静而温馨。这时来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高三同学的母亲,她说:“孩子今年高考,可是近来上课有些不在状态,同桌的同学爱搞小动作,影响自己的孩子听课。为此,我出面与老师沟通,想让老师给孩子换座。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南京大光路小学别出心裁地向本校六(2)班全体同学发出了这样一个倡议:我为父母洗一次脚。这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多数父母认为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并对孩子主动为其洗脚“深受感动”。一位母亲说:在此之前,一直是她为孩子洗脚,而现在孩子不但主动为她洗脚,还表示  相似文献   

15.
春光 《家教指南》2003,(4):41-4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在生活中,母亲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孩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但母亲自身素质如何,将对孩子的言行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实中,有相当多的母亲素质有待提高。据一项调查显示,孩子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占75.8%;希望母亲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亲尊重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31.5%的学生认为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的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子与攻击性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孙老师说     
这是一位母亲的来信。信中的母亲充满了无奈和无助: 我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母亲,平日里工作很忙,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许是老人对孩子的娇宠吧,我发现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几乎过度自由,做什么事情都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8.
舒莉萍不久前,我给我的学生出了一个写篇断的题目:《比谁的妈妈更细心》。目的有二:一、锻炼学生写人的细节的能力;二、唤起孩子对母亲应有的尊敬和爱心。许多学生都认真做了作业。在批文的时候,我常常被孩子们所写的母亲们所感动。说真的,平时,我们当教师的只知道从父母身上去了解孩子,却从未考虑从孩子身上去了解父母,所以很难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通过这次作文的写作,我发现凡是写母亲写得较好的或较细的均是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由此可见,母爱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有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我选出了四位学生写的篇断,对家长孩子的培养和评价。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忠心希望母亲们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吧!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的母亲,我爱我的孩子。但我认为母爱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要溺爱孩子;不仅要教孩子做事,更要教孩子做人;适当地表扬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记得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能融人群体中。同时我还是一位教师,我认为成功教师既要把学生教育好,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人。如果她在外面八面风光,桃李满天下,而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那算啥成功啊?!  相似文献   

20.
在女儿、妻子、母亲等身份中,母亲这一身份的取得最艰难也最伟大,因而几乎所有的母亲对赋予她们这一伟大身份的儿女都无怨无悔地爱得一塌糊涂。在母亲的眼里,在母爱的光环中,每一个孩子都几乎完美。别看每一位母亲嘴里总在唠叨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别人如果这样唠叨她的孩子,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为母亲的唠叨实际上是在为雕琢一个完美的孩子而不懈地努力。这些也是在我成为母亲后才体会到的。因此,为自己是母亲,我很骄傲!也因为我是母亲,所以我能以母亲的眼睛、母爱的胸怀去谅解学生的缺点。母亲这一身份的获得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