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研具有鲜明的知识属性,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本质上是知识管理。结合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理念和科研工作实际,提出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创新路径。一是优化“承上启下”式管理,形成县域教育科研共同体;二是通过“群众科研”调动教师个体进行知识创造;三是以项目、课题为牵引,激发任务型研究团组的知识创造;四是回归知识本质,优化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持续推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教育科研理念正助力新时代学校与教师的发展。精准分析县域、校级与个人的三级教育科研客观数据,显现出学校、学科与个人三个层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改变现状,积极开展“项目式”教育科研,即“沉浸式”阅读项目、“问题式”研讨项目与“领悟式”论坛项目,为教师寻找到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促使教师生成学习力、研究力与内省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专职教师教育研究者系指在县域教师教育机构中,以从事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业的专门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县域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边缘化倾向较为严重,生存问题特别是发展问题受到挑战。分析“边缘化”产生的原因,探寻发展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如何建构教师教育研究者团队是机构整合的核心问题,而找准县域专职教师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合理建构县域专职教师教育研究者团队,提供专职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保障是从根本上解决“边缘化”倾向、走出现实之困和有效促进县域专职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值2000年的时候。围绕“如何使学校获得新的发展?”我们提出了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的发展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明确了一个理念——“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确定了一个目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发展;突出了一个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在这一历程中,我们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关于教师发展动力的“三动理论”(即:形成张力。激发教师心动;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行动;价值实现,让教师体验成功后的激动).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典型标识与驱动力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召唤下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更加以人为本、协同共享、集智创新、自然和谐。江苏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应积极构建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对话体系,前瞻研制以“教育核心症结”为焦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探索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主动创新以“数字治理”为驱动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机制,整体营造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时代之需,推进“三全育人”的路径之选,提升教师核心能力的赋能之途和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团队成员对团队共生共长属性认知不清等困境。在功能结构主义视角下创新团队功能包含“育人功能”“赋能功能”“创建功能”的显性功能,“交互功能”“自生功能”“调适功能”的隐性功能,团队功能是两者互动的聚合体。从团队功能发掘视角建设创新团队的路径是:建构“育人—交互”路径链路,凸显育人功能主导地位,促进内部深度交互;建构“赋能—自生”路径环路,发掘赋能功能核心功效,激发内隐自生动力;建构“创建—调适”路径通路,发挥创建功能辐射效应,提升团队调适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研、教科研、教师培训作为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的主要路径,其统合综效的不完善引发了我们对研训生态的关注,这三项职能工作能否通过一个更好的秩序来促进整体工作能效的提高?教研主题化、主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课程系列化就是基于这一思考与实践建立的县域生态研训机制,期待这一机制能力促科研、教研、师训工作从形式存在走向生态关系,发挥机制效应,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县域普通高中面临优质教育资源流失、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教育公信力持续下降的“塌陷”困境,县域普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软腰”,一旦“塌陷”,极有可能导致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和崩溃。文章以教育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从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出发,发现生态输入不足、生态运转失衡、生态输出式微是造成“县中塌陷”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从三方面提出帮助县域普通高中走出“塌陷”困境的策略:保持县域普通高中生态流通道畅通,营造支持性的教育生态环境;遵循县域普通高中生态位演进规律,构建一体化资源共享生态格局;发挥教育生态链协同效应,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生态平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发展,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已不是新鲜事。然而,“教育科研唯文论”、“教育科研也要治‘乱’”、“泡沫科研”、“科研浪费”等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中小学教育科研到底怎么了?参与教育研究的教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找寻问题的答案时发现:课题多了,但是不知有多少回,教师只是帮助专家检验教育实验假设的操作者和执行者;论文也多了,但是有多少论文,能让我们看到教师的身影,听到教师内心深处的呼唤,感受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辛酸和愉悦。教师,本应是中小学教育科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背景下,安徽省庐江县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打造县域教育发展新优势、构建县域教育新生态,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县教育行政部门着力从“一个引领”“两项活动”“三项机制”“四个优化”等方面聚力用劲,推动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参与教育的新格局,探索出一条构建县域教育良好生态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现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提出“科研兴校”作为教师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教师转型与学校教育改善的同期互动。内含三层涵义:实现教师转型的原理;实现学校教育改善的原理;实现教师转型与学校教育改善的同期互动原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捷径;同时科研能力也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缪剑峰 《福建教育》2022,(41):33-35
<正>专业、有效的指导是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质量的至关重要因素,也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径。在长期教育科研指导实践中我们发现,范例式指导是一种上手快、效果好、影响深的指导方式。一、范例式指导的价值定位范例式指导是指导者精选关于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示范性案例,供教师学习、模仿、借鉴,引导教师从中理解、把握研究方法和研究操作技巧,从而学会研究。范例式指导是“以例为范”,它具有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是契合广大教师研究特点的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4.
曹珊 《学苑教育》2018,(1):30-30
“微型课题”是一种“贴身式”的教育研究,它的意义在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领。课题以自己为对象,真问题即课题;以行动为引领,真研究即经历:以内驱为需要,真收获即成长。微型课题是教师所需要的教育科研,也是教师能完美操持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5.
《浙江教学研究》2021,(2):F0002-F0002
近年来,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着力打造新时代嘉善教研高品质发展新高地,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嘉善教研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复式培训模式”,是我市构建教师队伍塔式结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的做法是:一、“复式培训”目标的定位总目标:运用“复式培训模式”,构建教师队伍塔式结构。分解目标一:通过选拔培训,使参训教师达到三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创造性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教学指导示范能力、教学经验总结能力;进一步发挥骨干辐射能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分解目标二:通过再选拔再培训,使部分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教育教学专家和名教师,使全市教师队伍整体形成由普通教师骨干…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其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有:(1)促使学生形成生物平等的观念,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2)引发两难困惑,促进生命伦理观的建构;(3)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4)进行生命法学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生命伦理教育的方式有:正文叙述、活动、小资料和课外读、警示语、思考与练习、教师对课程的再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以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并基于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GSST”模型,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三个维度提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省五个县域的549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职业吸引力现状。研究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职业提供相对不足。在不同聘用性质上,教师编制不足非编教师生存受困,教师“下不去”;在不同学历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易产生落差感“留不住”;在不同教龄上,随教龄增加,教师教育热情减退安于现状“无发展”。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保证薪酬、编制供给,激发教师“愿意来”之情;构建工作—社会环境支持,保障教师“情愿守”之意;促进专业发展、职称晋升,促动教师“乐意干”之行。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教育思想引领下,我校构建了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校本机制,创造适宜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支持性组织环境。我们对传统的校本研训进行了合理改造,把教研、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从常规教研、专题活动、教学改进等方面着力,力图建构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研训共同体,以十项活动为载体,建构了“三四三”的校本研训模式,培育生态校本研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