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南游击词》选自《陈毅诗词选集》,已编入我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是陈毅同志亲自创建的赣南工农武装。这支革命武装在主力红军离开赣南北上南昌西进湖南攻打长沙的一九三○年下半年,肩负着保卫赣南革命根据地的光荣任务,后来在历次“围剿”战争中又立下功勋,并发展成为红军主力的一部分。研究红二十二军的组建和战斗历程,不仅是为了歌颂陈毅的丰功伟绩,而且对研究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及中国工农红军成长壮大的道路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杜智洪 《中小学电教》2009,(11):119-119
<正>一、赣南文化的主要特色首先,赣南红色文化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汗水与鲜血堆积而形成的。其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项英等著名红军将领曾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长期驻足。在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是红军从城市转向农村政策执行的主要基地。在赣  相似文献   

4.
<正>“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苞谷(介支个)金灿灿,苞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的师生对这首《十送红军》最为熟悉。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于2008年由全国红军小学建设理事会命名并授旗,是全国唯一以毛泽东命名的红军学校。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所红色品牌学校正在快速成长、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认可。  相似文献   

5.
首先,赣南红色文化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汗水与鲜血堆积而形成的。其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项英等著名红军将领曾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长期驻足。在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是红军从城市转向农村政策执行的主要基地。在赣南.他们所留下的不仅仅是史书记载的那一个个胜利的果实。更让人们记住了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6.
陈毅同志的《赣南游击词》十二首,分之则各自独立成篇,合之则又浑然一体。这组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赣南游击战士的英雄业绩,革命理想和乐观精神。从总体上看,这组词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七首):写游击战士风餐露宿,昼伏夜行的艰苦斗争生活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第一首,写战士们野营露宿的艰苦。“天将晓”,交代时间。“队员醒来早”,点明人物的状态。“醒来早”的原因有二:一是因露宿被冻醒;二是因环境险恶,“梦中”“尚念敌情”。“露侵衣被夏犹寒”,所谓“被”,在当时仅是每人一条毯子。五岭深山昼夜温差甚大,夜风很凉,战士们席地而卧,所以“夏犹寒”。一个“侵”字,把寒气袭人逼真地写了出来。“树间唧唧鸣知了”,夜幕退尽,大地开始苏醒,晨曦将现,生机勃勃。在戎马倥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学校借助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平台,依托江西丰厚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育人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11日,在首届全国高校红色文化论坛上,谈起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赣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赣南师大”)党委书记朱小理掷地有声。这次论坛,主会场就设在赣南师大,全国2000余名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云上”相聚,有11场主旨报告、24场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8.
1929年6月以后,红军第四军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朱德、毛泽东之间在军队建设和党的领导等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朱毛矛盾”。周恩来在陈毅协助下,主持起草了名的“九月来信”,及时化解了“朱毛矛盾”,使朱、毛重新握手,保证了党和红四军的发展,不久就创立了在中国革命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9.
走进省级贫困乡——江西信丰县万隆乡中心小学校园,无论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朔风凛冽的隆冬,人们终日可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二十多年来,这位中年男子在山区小学教育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一名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全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长。他,就是信丰县万隆乡中心小学校长李永忠。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1月27日,瑞安市历史学会红色文化研讨会在浙南革命红都瑞安市湖岭镇桂峰社区举行,来自温州大学的教授、温州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瑞安市镇街领导7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温州大学副教授张洁主持,中共瑞安市湖岭镇党委副书记潘哲文致词,他指出,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在湖岭桂峰板寮宣告成立后,仅用1年时间便解放了浙南大地,适逢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这里举行红色研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安徽,有一块英雄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缭绕着英雄的气息,“三十年红军不倒,三十万儿女英勇就义”,这里就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六安。这里,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108位开国将军,在革命中心区,乡乡有将军、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硝烟散去,六安市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2.
《陶铸诗词选》(以下简称《诗选》)录有陶铸的诗作 5 2题5 9首。这些作品都是陶铸同志心血的凝结、肝胆的披露。《诗选》是诗人革命生涯的形象记录。所选诗作时间跨度较大 ,从 1935年至 196 9年 ,诗人各个时期的战斗生活均有反映。最早的《狱中》一诗 ,1935年写于南京监狱 ,诗人在铁窗中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历历可见。《大洪山打游击》一诗 ,写于是 1938年 ,诗人在民族危亡时慷慨以身许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可与陈毅同志《赣南游击词》媲美。《诗选》是诗人自我人格的真实写照 ,处处闪烁着人格美的光辉。作者热爱青松 ,赞美青松 ,《松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刘莉 《天津教育》2022,(5):106-108
<正>幼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希望。在红色文化背景下,在幼儿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让红色精神贯穿在幼儿教育的始终能助其健康成长。本文围绕红色基因在幼儿园有效传承中的必要性以及红色基因在幼儿园中的传承路径进行探究。红色基因是永恒的,红色文化精神蕴涵的是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幼儿人生观建设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弘扬红军精神,让更多的幼儿了解不怕牺牲、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南出发,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创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神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形象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鏖战于赣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红色的丰碑,孕育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滋润着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赣南这块红色的土地,是那样的神奇。红都瑞金有红军长征第一山——云石山,红军长征第…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南出发,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创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神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形象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鏖战于赣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红色的丰碑.孕育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滋润着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南康市赞贤小学位于南康市东山街道东山社区,泰康东路北侧,毗邻东山大桥。学校由赣南著名工运领袖陈赞贤创办于1918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办学历史。原名"东山高等小学",后更名"东山中心小学",学校历经沧桑,几易校名。1985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陈赞贤烈士英名命名,改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5周年,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宣传教育,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2016年5月7-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与赣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第二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在赣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  相似文献   

18.
1929年6月以后,红军第四军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朱德、毛泽东之间在军队建设和党的领导等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朱毛矛盾".周恩来在陈毅协助下,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及时化解了"朱毛矛盾",使朱、毛重新握手,保证了党和红四军的发展,不久就创立了在中国革命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曹以骏 《江西教育》2023,(21):17-18
<正>共青城市耀邦红军小学立足《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红色少年,创设“红色+”德育品牌,抓实抓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术月刊》2005,(10):F0002-F0002
信丰县大桥逸挥基金学校座落在秀丽的蓬花山下,是由香港逸挥教育基金会和当地政府共同兴建,于1999年投入使用的一所全新的农村中心小学。学校管辖6所村小,中心小学有1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800多人,教职工4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