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时代要求。课程建设是落实“五育融合”的载体和抓手,“五育融合”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与路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通过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融合构建学校课程群、合理开发特色综合课程三条路径,并在工作机制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为“五育融合”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帮助学校实现课程全面育人、整体育人、融合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育人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五育并举”需要向“五育融合”提升。“五育并举”是“五育融合”的基础,“五育融合”是对“五育并举”的理论提升。“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提升的关键,其原因包括:“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关键路径;“德美育”是“五育融合”的精神内核;“德美育”的建构有利于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自然过渡。“德美育”体系的建构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目标维度表征为培育德性美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维度应在课程开发主体多元、课程时空多元的基础上,超越近代西方条块分割的学科建制;评价维度的核心是基于情感和价值的心灵美的内在生成度,建构嵌入式叙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金浦小学为了让“五育”有效落地,积极构建第二课堂阳光课程体系,并将“五育”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通过“挖掘课程教学资源,打通课内外关节;整合全校力量,打造第二课堂特色实践平台;构建‘四合’模式,筑牢人生发展基石”三个策略,让“五育”理念切实融入学校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杨青桦 《考试周刊》2022,(50):34-37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把“五育”并举思想与办学特色“自我发展教育”有机融合,梳理“五育”的功能与作用,厘清“五育”的逻辑关系与融通性,系统设计全方位的校本课程育人目标,搭建有校本特色、科学系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结合“四自-四导”理念,构建“五育”并举自我发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五育”自育特色课程,建设“五育”全面发展的校园自育文化。  相似文献   

5.
五育并举是对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回应,也是对素质教育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落实。达州市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契合党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制定了关怀每个孩子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文华五美”课程体系,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特色课程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6.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一般而言,“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课程诸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的过程,学校要在澄清“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五育并举”课程目标的应然之意、推进“五育并举”课程结构的整合融通、组织“五育并举”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制定“五育并举”课程的运行方略。为保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应组建课程审议小组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组织保障,融通课程资源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建立课程“评价—监控”机制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进一步总结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的经验,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形成德育、教学、公共资源三个部门齐抓共管、五育并举的课程管理模式,逐步建构起新时代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校立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沃土,紧紧抓住特色发展的核心——课程,坚持融合与创新:小学校办大教育,构建整体推进框架;突出课程内涵,搭建三大校本课程群;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育人。学校基于特色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持续探索、总结、优化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培养具有大庆品格的新时代好少年。  相似文献   

9.
崔群 《辽宁教育》2022,(16):33-36
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应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从课程的形态、基本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统筹规划,深度推进课程的融合程度,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打破学科界域,以整体性思维推进跨学科融合,从而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把握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整合学科、学段、时空,构建“和合”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和合”课程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追求丰富适用,课程实施主张学科融合,课程评价讲究多元开放,改变了学科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加强了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沟通融合,为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打下基础,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对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已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因素。其中,美育更是提升现代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教学内容。而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的美育功能,因此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分析了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意义,提出了可以有效促进美育与音乐教学融合的具体措施,并通过音乐美育渗透德、智、体、劳教育,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五育融合”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从理论的政策文本走向教学实践变革的过程,意味着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嬗变,确证了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育人的教育发展实践之路,这不仅是时代发展转型在教育层面的变革,更是对“五育并举”思想认识在哲学思维层面的反思,即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五育融合”的教学范式是对实体思维下“五育并举”教学范式的变革与超越,以打破基于“加法式”的教学思维,树立基于“育人原点”的教学观念,构建基于“时代变革”的教学空间,指向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评价为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3.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以年级组为单位整合资源与师资、科学实施劳动教育是一条可持续的实施路径。本文探讨了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初中年级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尝试构建年级劳动课程框架,并根据课标等设计劳动项目,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五育并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想要落实好“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其核心要义。在我国,“五育并举”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涉及的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管理体制等内容,都与新时期教育方针相契合。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以理解为五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文章从农村小学教育的角度对“五育并举”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课程体系中,以德育为中心,体育和艺术为核心,劳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建设和未来农村小学课程的发展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双减”背景下,充分利用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后的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五育并举”多元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从顶层上设计“五育并举”多元校本特色课程,构建“五育并举”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以形成“五育并举”课程图谱,推进“五育并举”多元校本课程的实施,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育人实践中,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为突破口,推进“五育”融合,建构由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构成的“融·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并突出“注重价值体认、凸显地域特色、重视劳动教育、关注家校社企协作、注重五育融合”的课程特点,有效运用“主题融合,课程关联”“实践指导,学科协同”“创意物化,体验成果”“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综合评价,多维推进”等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成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中小学在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坚持遵循基础性,兼顾开放性;关涉整体性,重视融合性;强调同一性,突出多样性;恪守阶段性,遵守连贯性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要形成以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课程规划为引领、以课程结构为支撑、以课程运行为抓手的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为贯彻落实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学校需从畅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的实施渠道、规范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健全课程的保障机制、打造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朝阳区从当下教育形势及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学习凝练“五育”融合思想,探寻搭建适切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驱动区域教育育人方式的整体革新。本文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融合途径、探索未来课程、课程实施模式、课程推进策略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深入分析“五育”课程的构建对本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教育对人才的培育目标。“五育”融合要求学校和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文章从理念引领“五育”融合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探索“五育”融合路径两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实践策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