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情的明灯     
不知几时,家中那几盏老煤油灯被母亲收了起来.看着灯盖上一层厚厚的蓝灰,我知道长时间没有使用它了.母亲说,自从通电以来,只是在偶尔停电时才用得上.家中有很多盏煤油灯,我却唯独钟情于那一盏马灯.……  相似文献   

2.
不知几时,家中那几盏老煤油灯被母亲收了起来.看着灯盖上一层厚厚的蓝灰,我知道长时间没有使用它了.母亲说,自从通电以来,家中只是在偶尔停电时才用得上.家中有很多盏煤油灯,我却唯独钟情于那一盏马灯.(宏伟曰:起笔处怅然若失,缘于自己与煤油灯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家乡在浙江一个县城的小山村,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今夜,我跟爸爸回老家。村口的路灯散发出黄晕的光,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看着通往家门口的路灯,我突然对路灯和灯光中的小村庄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几个问题让爸爸打开了话匣子。爸爸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他记忆深刻的是爷爷从供销社买回来的一盏煤油灯。灯盏由铁皮制成,灯芯是一根粗棉线,旁边是用铁丝扭成的旋钮,用来调节灯芯的长短和光亮,外面还有玻璃灯罩。装上煤油,火柴一点,家里就亮堂起来。这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一盏放在高处的煤油灯,灯火正旺。奶奶借着昏黄的灯火,在灶台前忙碌;爷爷则坐在对面,往灶膛里添柴,柴烧得噼啪作响,火光和灯光营造着家的温馨。  相似文献   

4.
莫言:磨光门槛的读书狂 莫言自小对书就很痴迷.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里,书籍成了莫言最好的伙伴.他说:"我们家实际上都爱看书,二哥也是个书迷.我们家原来有一条门槛,当时农村没有电,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每天晚上这个煤油灯的火苗真是像黄豆那么小,我母亲在锅灶上做饭,我们就利用这点机会,一脚踏在门槛上看书.踏了几年之后,那个门槛竟然被我们弟兄两个给踏得明显地凹下去一块."为了看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家里藏书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猪蹄灯     
三十年前,猪蹄灯在我幼年求学时增添了一抹亮色,那个贫瘠的年代虽离我越来越远,但像我这样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却保留着温馨的回忆。小学是在三里外的邻村上的,四五年级时开始上夜校,那时还没有通电,学生每人点的都是自备的煤油灯,尽管如此,煤油灯也是奢侈品,每当课间休息都要把灯吹灭,上课再点着;进了腊月猪蹄灯代替了煤油灯,尽管猪蹄灯灯苗小,但节省了很多煤油,解决了在  相似文献   

6.
老家在山区农村,生活很清苦。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吃的、用的,似乎都像用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就连晚上用的照明灯也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年代里,作用却不可小瞧。哥哥、姐姐和我读书时,煤油灯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也许小时候的记忆,长大后发现或许会觉得很苦但想想也会很甜。老家在山区农村,生活很清苦。儿时的记忆中,人们吃的、用的,似乎都像用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就连晚上用的照明灯也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那个年代里,作用却不可小瞧。哥哥、姐姐和我读书时,煤油灯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灭蟑记     
"啊——"每当厨房突然传出一声尖叫的时候,我就知道妈妈又去打蟑螂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受人欢迎的昆虫。英国人把它叫德国蟑螂,德国人把它叫俄罗斯蟑螂,可是俄罗斯人说这种蟑螂起源于东南亚。现在,我家里的蟑螂是越来越多了。以前爷爷负责消灭蟑螂,自从爷爷回乡下之后,我们家的蟑螂就泛滥成灾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记忆深处陈列着一盏灯,它是往昔艰难岁月的见证,是太奶奶沉重生活的缩影。那是一盏古朴的煤油灯,厚厚的底座稳稳地托起圆鼓鼓的灯身,灯肚里蓄满了油,残破  相似文献   

10.
<正>因我的工作原因,我家只能举家搬迁。当我整理家当打开一口木箱时,木箱里藏着满身污垢、鼓着大肚的一盏翠绿色的油灯。我眼望着油灯,童年时候在油灯下的一幕幕情景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童年时期,电灯对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电灯到底长什么样我不知道,只知道家家户户用的是自制的煤油灯。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家每户自制的煤油灯:自制的煤油灯大都由灯芯管、灯芯、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写作文,贵在真实和自然。”每当这句话回响在我耳边,我就想起最令我难忘的、我小学三年级时的李文健老师。李老师的“家庭图书馆”李老师当时证是一个民办老师,工资收入少得可怜,可他却非常喜欢读书和藏书。记得那时候,每当周末,李老师都会把班里喜欢看书的孩子请到他家里做客。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怀旧,喜欢老上海斑驳的影像,喜欢上个世纪30年代的贴画和旗袍,喜欢午后阳光泛起的唱片音响。那浓郁的复古气息与场面,都免不了一盏昏黄的煤油灯,或是一道晦暗的光影。  相似文献   

13.
如豆之灯     
一只古旧得发黑的小红匣子上,一盏煤油灯,遍身油腻,光晕朦胧,如豆如萤。小屋充满氤氲的柔和,灯是夜的眼。 母亲做着针线活,不时用针拨一拨灯芯,给小屋增添一点亮度。我伏在炕沿上就着灯光读书。有时是默读,小屋静静的,只有灯捻燃烧的咝咝声和母亲引线穿针发出的细微声音。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怀旧,喜欢老上海斑驳的影像,喜欢上个世纪30年代的贴画和旗袍,喜欢午后阳光泛起的唱片音响。那浓郁的复古气息与场面,都免不了一盏昏黄的煤油灯,或是一道晦暗的光影。那时光穿梭在转瞬即逝的片断里,蛊惑  相似文献   

15.
书伴我成长     
每当傍晚掌灯时分,我更愿远离聒噪的电视,清茶一杯,孤灯一盏,好书一卷,度过已不再宁静的夜晚…许多人问“为什么要读书”?有人会回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最好的老师”,“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这些都对,但我最想说的是读书是一种乐趣,它能给我带来快乐。有的同学会说,当哪一天不需要做作业不需要考试了,我会使劲地看电视,使劲地玩游戏,使劲地睡觉。的确,这些能给人以刺激和放松,但刺激放松之后呢?面对日益浮躁的电视、紧张的游戏、单调的梦境,难道你不会感到乏味和心累吗?每当傍晚掌灯时分,我更愿远…  相似文献   

16.
花开的声音     
我是个"教书匠",平生有两大喜好:读书和养花。读书,那是本职工作;养花,纯属业余。每当闲暇时,我不是奔书店就是逛花市。只要喜欢,花多少钱都不心疼。养花高峰时,家里的花竟达36盆之多!可是,自从有了孙儿鑫博,情况就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的晚上.家家都点煤油灯。从我记事时起.父母每天都要去生产队干活,说是“挣工分”,辛辛苦苦干一年.家里年年都透支:因此,父母省吃俭用.就连晚上也不轻易点灯。  相似文献   

18.
早年农村经济落后,饭常常吃不饱,自天要帮着父母干农活,如果淘到书只能在晚上读。晚上读书颇不方便,因为经常停电,家里有一盏油灯,灯芯细,亮光小,冒出的烟却又浓又粗,没看几页书就会薰得睁不开眼。因为油灯陪我看书多年,无形中与它有了感情,那盏油灯“其貌不扬”,吃油多发光少,但在我眼中却是我的伴读书童,陪我走过了那段落后而又美好的读书时代。  相似文献   

19.
打开记忆的窗户,一丝光亮便照进了心房。哦,那是一盏煤油灯。我的家乡是一个边远的穷山沟,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点桐油灯和煤油灯。外婆在世的时候,家里一直点桐油灯,虽然那时已从外地进来了煤油,但外婆一直不让点。外婆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受过许多苦难,所以特别珍惜东西。外婆不让点,我们就只得依了她。那桐油灯是特制的,有一个高高的灯座,灯座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圆盘,桐油就盛在那个圆盘里,另用个灯芯放在桐油里,到晚上便点燃那个灯芯照明。那盘上的小火苗只有豆瓣那么大小,整整一间屋子一片朦胧。当地有句俗谚:“桐油灯盏,拔下亮下。”尽管…  相似文献   

20.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就在您的怀抱中长大,几乎天天都在您家里,是您给了我温暖和爱。现在,您到舅舅家帮忙去了。虽然刚走两个星期,而我却觉得您去了快两年了。我记得小时候,您在家里教我读书、写字,每当我学会写一个字或读一首诗,您就夸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