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大有可为,探索新时代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要遵循原则,通过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体系重构,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职业发展“四位一体”。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应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应坚持五育并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丁艳菊 《知识窗》2023,(8):69-71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构建全程、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形成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协同共育的综合教育体系。从实践视角分析,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不可规避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数据化背景下民办高校俄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践研究制订相应的策略,为相关领域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信息组织》课程为研究对象,从面临的困境入手,在剖析新文科建设为《信息组织》课程带来机遇的基础上,分析《信息组织》课程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未来走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文科背景下,《信息组织》课程未来将形成“思政为基、植根传统文化的人文为体、科技为用、学科交叉为助”的新文科建设范式。这一范式能较好地解决《信息组织》课程面临的问题,为其提供新课程目标、新教学内容及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俄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原则,研究制订基础俄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优化策略,即提升信息意识,端正教学理念;突出思政基础,体现内容价值;注重方法创新,加强环境创设;优选评价指标,完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中所蕴含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文化意识,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内容上的契合性和价值引领上的同向性。教师须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育人优势,将新时代温州人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而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促进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严伟剑 《科教文汇》2023,(17):133-136
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思政是新文科时代的发展所需,其主要内容包含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和移情能力培养。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是: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素质,深入挖掘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思政元素,打造“四课堂”联动的育人模式,培养国际中文教师的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若愚 《科教文汇》2023,(13):127-130
新文科的最大特点是文理交叉,它鼓励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AI智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需要探究“课程+思政+实践”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本研究以“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理论层面构建了该教学模式的体系框架,并基于OBE和CDIO理念,探索师生互动的SPOC混合教学路径,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课程讲授效果,思政建设、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新文科背景下,为推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使用CIPP评价模型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评价的各指标权重。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某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课程综合评价优秀,但还存在“实训平台或合作基地建设”“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等指标得分较低的问题,提出课程建设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不断深入,各高等院校依托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爱国情怀,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的实施为工匠精神融入工程教育,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通过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工匠精神培养的新要求,从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工匠精神培养实施路径,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新时代的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是重要的课程思政资源。因此,该文围绕恢复生态学课程的建设,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看展览、听讲座、游森林、做调查、写心得等多种形式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恢复生态学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弘扬和传播塞罕坝精神,并为恢复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思政育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认知新文科背景下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新要求,探索《管理综合案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管理综合案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先进性之源,是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提高科学认知;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推动科技创新,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励志铸造中国梦,传承奋斗精神;深入理解建党精神,促进品格内化。教师应该通过凸显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导向,丰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常态内容,扩展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平台,创新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方法,探索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既要向大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又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向大学生讲授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式,做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所以在新时代,我们要面对新形势,在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挖掘外语教学中的育人元素,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和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汪涛  张宽  谭显春 《科教文汇》2023,(16):142-147
智慧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科一门交叉性很强的专业,其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工程。该文以新文科背景下在智慧城市管理专业融入课程思政为目标,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前充分挖掘,课上有机融入,课后优化完善”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调研、翻转课堂、主题研讨等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培养模式,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奔赴湖北一线的抗疫护士们用生命诠释着护理职业精神。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传承抗疫精神,需要深入认识到护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探索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顶层设计,健全护理课程思政的组织机制,协同育人,构建护理课程思政的育人圈层,分门别类地挖掘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因生施教,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坚持思创融合,创新疫情防控期间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有温度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分析新文科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新文科建设所要求的学科交叉为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提供了政策背景,管理学课程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也需要管理学支撑。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既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课程育人目标的需要。结合一流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从不同角度挖掘"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期为当前高校文科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广泛应用下,互联网基础建设日臻完善,互联网媒体不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也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提出了更多挑战和要求.高校应充分认识多媒体时代思政课程教学主要趋势和不断发展的需求,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思想引导下,紧密结合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例如红色旅游资源、英雄事迹、名人典故等,赋予思政课程新内容、新内涵、新意义,不断探索依托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何玉红 《科教文汇》2023,(16):23-26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该研究首先分析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的三个属性,然后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文章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加速器,是开阔教师知识视野、提升教师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契机,也为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探索国内设计类专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途径,文章将市场导向的CDIO教育融入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改革中,并提出基于CDIO教育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