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对其投入之间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文章在分析和解释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用通用技术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问题,同时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建立了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测度模型,分析了用消费者剩余来检测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连明磊  武文芳  葛源  缪应菊 《科技风》2023,(31):21-23+33
本文以“悖论思维”考虑高等教育教学问题,目的在于探究其制度或行动中的“悖论情形”及“引领情形”。建立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悖论原理,提出了事件起因、过程、结果的数学表达。以评价过程与引领过程的典型悖论问题为例,建立了独立过程与非独立过程悖论的数学分析,以期对问题进行量化处理。在慎行此类存在悖论问题的制度的同时,提供了改进的思路,也为其他阶段教育的类似情形提供参考。建议既积极制定制度,也以悖论原理分析制度的合理性,并与心理学重要理论结合。  相似文献   

3.
孙喜杰 《科学学研究》2012,30(6):813-819
 科技规模“指数增长”佯谬是科学学研究领域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篇论文通过对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的剖析,指出了“指数增长”佯谬主要缘于普赖斯对科技系统“投入”、“产出”的本末倒置以及对“科学比当今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发展更快”的不准确判断。在论证科技投入作为科技规模替代指标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经费增长情况的考察,论证了科技规模的增长规律本质上是科技与经济协调增长的规律,同时也讨论分析了这种“协调增长规律”的动力机制及其启示,即:如若不断加大的科技经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世界科技中心将会转移到经济增长率高、科技经费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史上的三大思潮现代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提出了现代史上关于人类行为的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他采用释梦的自由联想的方法,对精神病人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人有着强有力的、反社会的、非理性的动物本能“本我”,它遵循唯乐原则;人的原始本能受到人为地强加在他身上的社会习俗和道德的制约,后者可称之为“超我”,它是由父母解释并强加给孩子的;“本我”与“超我”一直处于交战状态,作为结果而发生的行为则来自人的“自我”,“自我”平衡“本我”与“超我”的力量来决定行动;人始终处于与社会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牛伟 《科教文汇》2011,(29):161-162
笔者认为,时至今日松村明、永野贤等关于"から"表示主观的原因、理由,"ので"表示客观的原因、理由的论断仍然是具有结论性意义的论断,具有其合理性,在实际使用中很少出现误用或解释含混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只有高效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然而,大量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却得出了与经典理论预期不一致的结论,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这对新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通过引入技术选择,从理论上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只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资金限制而做出不同选择所导致出现的结果。这既为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尤洋  郭宇 《科学学研究》2023,(12):2122-2130
ChatGPT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文章围绕因果性深入讨论了ChatGPT的因果规则、因果表征与因果解释,通过分析ChatGPT因果认知与学习中的底层逻辑得出以下三个认识:一是ChatGPT将相关性作为其底层因果规则,在深度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与统计分析的驱动下,以概率形式实现了因果性在人工智能中的嵌入。二是通过实现对人类因果认知、因果语言与因果推理能力的模拟,ChatGPT在自然语言的生成中拥有了与人类智能相似的表征。三是依托智能生成的计算因果解释和因果涌现解释两条路径,ChatGPT实现了从符号与信息的输入到“数据知识”的输出,并以一种涌现的方式获得新的能力,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因果革命”,构建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六经     
从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对“六经”进行整理和研究,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孔子对这些西周典籍的解释往往赋予新意,用以论证自己学说的合理性,此种解释古典的学风,后被盂子继承下来,到汉代,则形成了儒 家经学,本文集中考证阐述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文屋”思想实验蕴涵的论证结构是其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而基于“语法不等同于语义”,“模拟不等同于复制”两个逻辑真理,又可以从中分离出两种论证形式:逻辑论证和经验论证,它们分别支撑“中文屋论证”的两个要点。文章试图对“中文屋”两种论证形式进行考察,证明它在批判强人工智能上的有效性,同时揭示两种论证形式之间存在的不融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落幕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诸多专家指出,中国几年未来改革的重点是政府转型。构建一个高效廉洁、职能明确的政府,对当前的中国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效率工资理论的“怠工模型”解释了“高薪养廉”和“高薪防怠”措施对于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造业面临产品生产、组织治理、生态构建等现实困境,而数字化可以为悖论治理提供助益。本文按照“悖论困境—悖论治理”的分析思路,探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悖论治理机理。依据文献梳理和“灯塔工厂”案例实践,聚焦于制造业的特殊性,挖掘产品、企业和产业三个层面的独特现实困境与解决方案,发现制造产品层面存在“流程—离散”与“规模—定制”的悖论困境,制造企业层面存在“集中—分布”与“产品—服务”的悖论困境,制造产业层面存在“竞争—合作”与“依附—自建”的悖论困境。从产品的生产转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和产业的生态转型三方面解构了六对悖论困境的数字化治理过程,并相应细化了六对悖论困境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效果。考察数字化转型启动期、过渡期和平稳期下制造业悖论的变化演进,并基于资源聚合作用和能力催化作用两方面剖析数字化转型的阶段跃迁机制,明确了多对悖论困境的具体表现、演进过程和辩证关系。研究结论为制造业提供更加明确、清晰和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3.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试内容、形式几经变革。应当肯定,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有助于选拔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为指导思想,以及“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能力和素质考查的内容改革目标,都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它们怎样落到实处。现在人们选择了“3 X”,选择了综合能力测试,选择了“跨学科综合”的科目设置。从内容上看是“能力测试”:它着眼于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包括探究方法的综合、知识载体的综合和问题情境的综合;在试卷类型与结构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这些粗看起来好像顺理成章,仔细探究却不无值得商榷之处,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仍需要一步论证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诺思悖论”及其存在条件出发,分析了在传统政绩观下“诺思悖论”存在的可能性,结合科学政绩观的内涵指出科学政绩观的实施有助于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诺思悖论”。  相似文献   

15.
X-效率:对国有企业效率的一种非主流解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红卫 《预测》2004,23(4):10-15
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本文试图在全面剖析效率理论的基础上,运用X-效率理论的基本逻辑,对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给出另一种解释,并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启发性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藏科技》2005,(12):63-63
根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课题总体部署,在地方科技厅(局)组织申报的基础上,科技部对2005年度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第二批申报课题进行了筛选和评估,并委托相关地方科技厅(局)对初步立项课题组织可行性论证。目前,课题论证工作全部完成,“西藏藏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等10个课题列入2005年度科技攻关计划实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问题是在心理哲学与心灵哲学中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以自主论与还原论对此问题的争论为切入点 ,从科学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意向解释与提供理由在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重要性 ,以及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目的论语言使用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揭示并阐明了科学心理学解释过程所具有的不同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解释的独特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电工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异步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克服了MOOC拖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及无法与现有课程相匹配等问题,有效缓解了传统“电工学”课程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将传统的线下课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霍尔试图通过一种类似于亚当·斯密“无形之手”的解释,来重新阐明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运行机制以及科学取得成功的原因。在霍尔看来,传统科学哲学对科学合理性的解释是不成功的,因为其最主要的解释方法——“直接说明”忽略了科学作为社会建制的时间性和社会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注意到科学家的个人活动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它们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符合“独立性要求”。这一相互独立的特征决定了自然主义科学哲学对科学的解释必须是一种“无形之手”的模式,换言之,“无形之手”模式是自然主义超越传统科学哲学说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龚燕明 《科教文汇》2008,(28):176-177
通过对“道德与法”07、08版教材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08修订版的语言更符合语法规则;专业用语更加科学准确,言出有据;增加了新思维、新观点,尤其是引入了十七大的最新精神;同时,通过补充和完善内容,使原有的论证更加完整。把握08版教材的变化,对于提高“道德与法”教学的实效性将起到先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