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高考宏大主题作文越来越凸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本文将从“界定概念”“准确判断”“多维思辨”“立体论证”等四个方面探究逻辑思维在高考宏大主题作文写作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林颖贞 《天津教育》2022,(12):149-151
<正>当前的新教改背景下,新高考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写作方面呈现出宏大主题作文命题的新趋势、新特点,称之为“宏大叙事”作文。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思想深刻、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和文采突出这四个角度探讨宏大叙事写作模式的指导策略,以期培养学生写作此类作文的认知水平与写作能力。中学语文教育要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什么人”,做好文化浸润和价值引领;“怎样培养人”,激励青年奋斗,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陈百惠 《教学考试》2024,(19):47-51
<正>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以材料中的概念为基础提出二元或三元关系,要求考生辩证、立体地分析多元关系,以此考查考生面对多元关系时所体现的思辨性思维。无论是2021年高考语文卷的“强与弱”的新材料作文,或是“可为与有为”的主题作文,还是2022年高考语文卷的“本手、妙手与俗手”“选择·创造·未来”“移用、化用与独创”等,都鲜明地凸显了这一考向。下面,笔者重点分析二元关系作文的写作。按照思辨思维,二元关系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题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多元思辨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频频出现。如2020年新高考I卷“距离与联系”、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和2021年新高考I卷“至弱与至强”是二元思辨;2022年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和2022年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是三元思辨;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是四元思辨。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沿袭近年多元思辨材料作文命题趋势,是“技术、时间与人”三元思辨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模式和考查主题,只是与去年关注“二元”主体不同,今年则大多数作文题拓展为对“三元”主体的思辨。所谓“三元”,指的是三个要素;所谓“三元思辨”,指的是写作时将三个要素联系起来思考、辨析,厘清三者异同,揭示其内在逻辑关系。比如新高考I卷有关“本手、妙手、俗手”,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全国甲卷有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浙江卷有关“平台、人才、创新”。这几道作文题,都普遍地集中于三个概念交叉的关系,对考生说理论证的水平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三元思辨作文写作如何突破之方法。  相似文献   

6.
整体看,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语文试题,稳中有变,瑕瑜互见。   一、整体稳定   卷面结构、考点范围、题型题量整体上与 2000年秋季卷完全相同。其中,文言阅读、科技阅读的文选,与历年高考文选的体裁、类型相同;第四大题阅读,文体特色与 1997年、 2000年的文选一致,体现注重文学性考查的导向;作文沿用话题方式,限定性小,出发点仍是高扬“自由”“个性”“创新”的时代旗帜和写作理念。高考卷的整体稳定,体现了高考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教与学的正常进行,有利于考查选拔的常规化操作…  相似文献   

7.
以2020—2022年高考数学新高考卷Ⅰ为研究样本,基于SOLO分类理论,分析实施新高考以来高考数学命题趋势:(1)新高考更加关注对高阶思维的考查,落实创新性的考查要求;(2)新高考更加关注对同一主题下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3)新高考对“函数”主题的考查容量越来越大、思维水平层次越来越高;(4)新高考对“概率”主题的考查思维水平层次逐年增加。文末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考连线】对人生的感悟(或说人生感悟、生活感悟)始终是话题作文命题的一个主要思路,也是作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看,作文写作正在从“道德写作”向“生活写作”发展。如2004年前高考全国卷考查“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深浅”等等,都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情操”,而从2005年的高考情况看,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北京卷的“安”、江苏卷的“凤  相似文献   

9.
实用类文本指的是人物传记、新闻调查、相关报告、科普文章、记者采访等文章。这些文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2014年全国高考命题中,诸多省份将实用类文章列入阅读命题的行列。但各省对实用类文章的要求不一样。江苏高考是每年在论述类与实用类文体中择其一命题,全部以简答形式完成;广东等省份是将实用与文学类放在一起让学生“选做”,命题形式是客观与主观结合,主观为主;北京等省市有时则将实用类文本全部设置为客观题,让学生“必做”。2014年高考命题中,新课标卷、辽宁卷、广东卷、福建卷等采用了实用类文本为命题的载体。综观这些省市的实用类文本命题,笔者觉得,命题材料深刻有内涵,典型题目多样有致,较好地落实了考纲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一、命题材料·人物有特质 2014年考查的实用类文章以人物传记、记者采访专家等类型为主。这些实用类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多为学者、名人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而这些人物每每又被放在相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进行描写,背景呈现出“人物特质+学科领域”的特点,作品主题也多表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永兴 《物理教师》2001,22(6):46-47
结合部分省市教材教改、部分省市高考实行“3 X”科目设置改革实际,2000年高考有全国卷;上海卷;山西、江西、天津卷;江苏、浙江、吉林卷;山西卷;广东卷等六份.本文以气体性质考题为例,综合分析这方面试题所具有的:突出基础、强调能力、重视应用、注意综合的特点及坚持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在新课标全面推进和统编版教材广泛使用的背景下,新高考逐渐步入正轨。作为高考重要内容的写作,新在何处?从教育部考试院命制的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包括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的作文试题来看,变化主要体现在:淡化或减少写作的一般任务,尤其是演讲稿、书信等应用文体写作任务,强化思维能力的考查。荣维东教授认为,从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思辨写作已成为重要的主导类型,且思辨写作能够细分为观点表达型、观点阐释型、哲理思辨型、  相似文献   

1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区域认知成为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考查内容和支撑点。文章以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为研究对象,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即区域认知程度、区域知识考查、区域情境类型、区域材料复杂度、区域试题设问方式5个维度及其下属的10个二级难度因素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试卷总体难度主要受区域认知程度、区域知识考查两个因素影响,其他难度因素各有特点。同时,针对命题提出5点建议:区域认知主题均衡化,重视“区域差异与联系”;区域认知能力多元化,关注“区域预测与规划能力”;区域认知情境多样化,补充“科学考察”背景;区域认知尺度多层化,增加“小尺度”比重;区域事象背景复杂化,展现“多区域时空综合”变化。  相似文献   

13.
第一,突出考查时政热点在“情理之中”,但考查主题在“意料之外”。近年来高考文综卷从来不回避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且考查方式有隐性介入和显性介入之分,这已经成为广大同行的共识。因此全国卷Ⅰ“东盟题”的考查社会热点问题的命制思路在“情理之中”。“东盟题”的第(1)(2)问以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发海啸为切入点,隐性考查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事件;第(4)(5)(6)问分别考查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的内容、背景、作用及亚非会议对建  相似文献   

14.
<正>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命制由能力立意转为素养立意,体现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而关键能力包括“理解与辨析” “分析与推测” “归纳与论证”和“探究与创新”,因此高考试题命制更加注重对试题情境的优选。多省实施自主命题后,试卷结构与全国甲卷、乙卷有明显不同,很多省份的试卷结构,都是“14道单选题+4道大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2023年全国数学卷和新高考数学卷为研究对象,基于武小鹏提出的综合难度分析模型,对比研究四套高考数学试卷的综合难度系数.研究发现:四套试卷对科学背景和生活背景均有考查;四套试卷均注重对运算水平和知识含量的考查;四套试卷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最富创新活力,最具变化看点,最能体现高考命题的深层背景与变化趋向。近年来,“稳中求变”是各地语用题命制的一贯原则。综观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用试题,更是呈现出延续传统又积极变革、注重实用而灵活开放的显著特点,命题形式别开生面,考查能力更加多元。一、材料贴近现实,关注时代发展 语言的工具性、实用性要求考生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增强语言的实践应用意识。2014年多套语用题都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用题选取的语言材料涵盖自然、文化、经济、科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6如安徽卷第19题对“某所中学科技节展板内容”的解说涉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特点、用途与意义,体现了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状况;湖南卷第22题以“丢手绢”为范例,请考生拟写“留住有趣、美好、有价值的东西”的活动主题和宣传语,唤醒了中学生对温馨生活的记忆;山东卷第17题要求描写女摄影师拍摄的“儿子与兔子”的画面,展现了美好纯真的儿童生活;重庆卷第21题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新课标卷I第16题补写句子对“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明等,题目的选材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知识背景,既贴近现实,又关注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开始到2022年终结,浙江卷作文题似乎画了一个圆圈。几代命题人从宏大的“人文素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启程,以“浙江青年‘成才’‘创新’”“对自我未来发展的启示”作结,传承了“浙江精神”,完成了年年有“创新”的历史使命,还不忘在最后一年把浙江卷作文命题的终点作为走向全国卷的起点,以“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作为写作要求,为走向与全国卷的接轨做了一个巧妙铺垫,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8.
卫齐 《辽宁教育》2023,(9):89-92
<正>2022年高考辽宁政治卷(以下简称“2022年辽宁卷”)是新高考以来辽宁第二次组织本省专家、学者独立命题,试题赓续了新高考以来辽宁卷学术气息浓厚、叙述视野开阔、关注核心素养的命题思路和背景材料情境化、考查能力层次化、答案表达结构化的命题风格。为了准确把握2022年高考试题的基本精神,为2023年高考复习备考指明方向,对试题进行深度分析和研讨十分必要。本文尝试以2022年辽宁卷中的选择题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高考作文出现了很多紧扣时代主题的“主旋律”命题,将“立德树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时代”“祖国”“理想”“青年”“人生”等成为此类命题的高频热词。如2017年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8年全国Ⅰ卷“我和2035有个约定”、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和北京卷“论生逢其时”、2022年浙江卷“青年与创新”等,这类命题反映时代主题,传递宏大的正确价值观,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青年责任,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文化同宗同源,血脉相承,其“高考”语文(国文)写作试题在形式、内容和要求上特色鲜明,很有借鉴价值。中国台湾地区“高考”语文写作独立测验,更加注重读写结合;兼顾“知”“情”,考查多元;问题设置明确,审题不设障碍;考查评价公开透明,导向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