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璐 《淄博师专学报》2007,(4):14-17,23
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从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以发展“生存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学习时间”也从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从本质上来看,中国与日本政治体制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也与“综合学习时间”在实施背景、课程的目标、内容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但中日这两大课程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赋予学校、教师、学生相应的自主权、选择权,包括学校直接管理、教师和学生自行研制和学生自我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二度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开展新一轮综合实践活动时,对前人完成的案例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其中的教学资源,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学习的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育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活动课程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以后.我结合这一部分的学习,安排了“节约用水”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和计算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通过“综合应用”,可以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要求教学目标综合化、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情境多样化、教学过程动态化、学习方式开放化。  相似文献   

6.
沈烈志  郭彬 《考试周刊》2009,(8):202-203
“竞争性合作学习”是当今最有影响的教学方式之一,已经被众多实践证实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有明显作用。针对工科类学生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纽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教育部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学习评价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表现性评价对“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具有适切性,“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整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综合问题或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以应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做出判断.在构建起“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针对表现性评价设计阶段,阐释了“目标—任务—规则”3要素的设计过程与方法.以期表现性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教学决策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突破口,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在准确而深刻理解数学综合与实践内涵、本质的基础上,铺设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路径,从学习内容、方式、思想等方面“走向融合”,彰显课程“知行合一”的本质。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融合各学科知识内容、融通多种学习方法、融会不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与实践”的具体目标是:初中数学尝试项目式学习,根据真实情景,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学期至少设计两个.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们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领会到更加深刻的知识、技能.本人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了再设计,希望学生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热点问题的项目化学习,能够实现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运用形象思维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教学,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田娇玲 《教师》2019,(9):80-81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文章以学生自主参与、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从内容重构、问题创设、过程设计、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周永青 《考试周刊》2024,(12):79-82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或主题任务为引领,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文章以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为切入口,对当前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选择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一亿有多大”作为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案例,研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项目式学习,落实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开展这类学习活动,有个好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统观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晋学习内容,现行教材中提供的例子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现实教学需要. 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综合与实践”的好问题?好问题如何研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等促进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概念,结合或融通其他学科完成与解决本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对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边界,区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综合学习课程、劳动课程、学科类综合课程、项目化学习、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同时,还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学”的转变,即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封闭固化转向开放增值,从低通路迁移转向高通路迁移,在学习结构与学习方式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学科实践与单元视角的整体安排,打造“学科+”的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在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整体规划,设计内容框架;重构学科单元,联结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任务;研究“跨”的方式,形成“1”与“X”不同关系的实践形态;规避实施误区,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正>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应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主,适当采取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为此,我们设计和实施了以“校园里的银杏树”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从学科实践的视角将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大树有多高”这一活动设计为“银杏树有多高”,引导学生经历项目式学习和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向其他课程渗透先进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实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审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于提高学生“发…  相似文献   

18.
“无边界学习”的铜鼓文化教学以“无边界学习”理念为引领,以铜鼓文化为载体,注重跨学科学习,让不同方法和内容相互整合渗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中,可采取“以问题为桥梁,让学习角色‘无边界’;举一反三、延伸拓展,让学科‘无边界’;开展户外研学实践活动,让学习场地‘无边界’;‘双线’结合,让学习时间‘无边界’;‘四通八达’,让学习内容‘无边界’”等策略,让铜鼓文化在“无边界学习”理念引领下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程 《学苑教育》2023,(1):82-83+86
从“游学”到“研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升级,更是思想的升华,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要求学生展开深入观察和操作,从表象化学习进入到科研性探索,及时传授一些探索方法,组织适合的探索行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跨学科、融合性、互动性、操作性等特征,教师从“研学”角度展开研究,推出更多“研学”任务,对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真正做到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5年中我们在原《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现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程中,采用课堂阅读+提问+讲解+观看“四段式”教学方法,课下个人与他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二结合”与之相配合组织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贯彻落实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和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