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综合化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综合课程的开设是课程综合化趋势的必然产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开设的初中《科学》,就是由原来的初中物理、化学、自然地理、生物四门学科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科学综合课",属于理科综合。在《科学》综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纵观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综合化、多样化、乡土化成为普遍的改革趋势。这对于我们打开课程设置思路、突破课程设置的思维定势,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从1998年起,我校在小学低年级开展了课程综合化改革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加强基础、合理综合”的原则,一方面强调在一门学科中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另一方面大胆地进行原有分类学科的知识综合。由此,在低年级开设了新的课程———《生活与科学》。我们设置的低年级综合课《生活与科学》,是把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等目标进行整合优化的新型课程。该课程以培…  相似文献   

3.
《医学物理学》课程综合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萍 《高教论坛》2005,(4):125-126,180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是课程综合化。医学物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医学科学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医学物理学课程必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构建成综合课程,才能满足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以来,我国中学实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初中开设替代性《科学》课程,即推行综合理科,教育部颁布了《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然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等编辑出版了4套初中《科学》教材,并在全国试用。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已于 2 0 0 2年 5月 2 8日经教育部正式颁布 ,并于今年秋季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因此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谈点体会。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融合性、综合化自 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向是课程的融合与…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宁波市自1993年开始,将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综合,在初中开设自然科学课程。2002年起,四门学科进一步整合,开设科学课程。历时四年的初中科学课改实践为2006年9月的高中新课改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搞好高中化学起点教学,发展和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概况我国从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科学课程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分科教学。20世纪80年代受国际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思潮的影响,我国浙江省和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综合理科课程的尝试。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和初中阶段开设《科学》综合课程。并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  相似文献   

8.
1967年,第一届国际综合理科教学研讨会在瑞士洛桑举行,拉开了综合理科课程改革的序幕.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已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在初中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初中阶段自然科学课程的综合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1988年以来,我国的上海、浙江、北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综合理科教改实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1967年,第一届国际综合理科教学研讨会在瑞士洛桑举行,拉开了综合理科课程改革的序幕.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已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在初中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初中阶段自然科学课程的综合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1988年以来,我国的上海、浙江、北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综合理科教改实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看,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基础教育理科课程的发展趋势。我国理科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一直比较缓慢,目前开设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的学校还非常少。全面推行综合理科课程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需要,建议广东采取"以深圳为龙头、多中心辐射、分级逐步推进"的课程推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自1993年开始,将生物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综合,在初中开设自然科学课程。自2003年起,四门学科进一步整合,开设科学课程。根据现行高中课程标准,高二年级开始开设生物课。同时,随着近几年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地区将初中、高中分校而设。这使得初中与高中教师之间更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外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选择了多元整合的思路。从多年的探索中我们感到:在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的一系列改革中有不少矛盾,而引入课程综合化能较好地缓解这些矛盾。近几年,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对《幼儿园教学法》课程进行了综合化改革实验,将过去的“六法”合成“一法”,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综合课教材;另外,还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共关系、礼仪常识、职业道德等进行了综合,开设了《社会交往》课程。由于课程既考虑知识的综合,又突出了技能训练,很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与高师综合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在课程综合化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两大改革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开设综合课程和在高考内容改革中增加综合能力测试题并设置综合考试科目.高师院校应推进综合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起素质综合化、知识模块化、能力实践化、专业弹性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素质的复合型综合文科师资,从而与基础教育文科课程综合化接轨。  相似文献   

14.
陈尧 《科学教育》2008,(6):35-36
1设计思想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它开设在小学自然课程之后,初中分科课程之前,承上启下,帮助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第11章“感知与协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味觉都不陌生,而且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跨学科开设综合课的趋势。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也根据地域文化和现实状况,对学科综合教育进行了探索。我校在研究“城市初中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把涉及生命、自然、环境、生存的有关课程,即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以及重庆地方课程《健康教育》、《人口教育》、《现代防空》等综合为一门《生命与健康》、1确立《生命与健康》教学目标的原则《生物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据此,按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构…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课程综合化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它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综合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与社会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的结果。本文从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出发,分析课程综合化的动因,并据此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综合化的具体途径。一、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及特征课程综合化指的是几门学科互相联系、影响、渗透而趋向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不仅是将几门学科综合为一门新的课程,而且还是贯彻于所有课程中的一种开放的综合课程理念。这种理念是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所在。通常课程综合化有广义和狭义之…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一些发达国家针对科学技术总体化、综合化发展和科学技术日益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趋势,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形成了一门新的课程,这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课程(英文缩写为STS)。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STS》教育是一门把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的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有三:一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二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的,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为此,本文拟谈谈融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一、综合性实现课程综合化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将这一形式课程的开发视为一项重要任务。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本为一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使这些内容条理化…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解读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体现课程综合化、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应针对我国中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层面对新理念的误解以及国内外中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些经验教训等方面,对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本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