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珍娣 《教师》2013,(13):102-102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锻炼学生写作的勇气,写好作文呢?我想以自己执教的作文《我喜爱的小动物》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走进动感画面,触动情趣之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能"乐之者",作文也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动感画面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很容  相似文献   

2.
陈际深 《现代语文》2013,(6):94-96,2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应有助于学生体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对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帮助,对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有效教学。一、激发兴趣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带领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  相似文献   

3.
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好奇、好动、善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以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杜纪红 《考试周刊》2013,(18):24-25
<正>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我们的祖先吟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的那一刻起,诗歌就以其形式灵活、言简义丰的特点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源头地位,几千年来屹立在我国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所以,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在课堂上发掘诗歌的艺术价值,让学生认识古典诗歌的整体美感,体味诗中真情,想象诗画美景,领悟诗言之理,感受诗语之雅,理应成为古典诗歌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我不断探求教学诗歌的有效方法,下面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是中学语文课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诗歌的赏析能力也是语文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现阶段的诗歌学习,我们往往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这样的方式针对性很强,但使学生就诗而学诗,所学知识支离破碎,难以形成能力。所谓的赏析更多是为了固定的问题,少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的自发性,缺少了自己宏观把握和微观处理的主导性。这就像要求他们捕鱼,面对浩瀚诗海,离了老师,他们就茫然无措了。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带着他们针对习题练习  相似文献   

6.
正《论语》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阅读的内趋力不强,课外阅读更多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激发了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以读引读心理学认为,小学低段学生学习重感性认知。同样,他们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如酒,而诗歌则是最清洌、最淳厚的美酒。它借助言语滋润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诗歌欣赏课中,有的教师“替学生喝酒”,逐字逐句的分析,无休无止的讲解,“酒”之洌,“酒”之醇,除了自己明了,学生仍是茫然;有的教师“逼学生灌酒”,接连不断的提问,脱离文本的讨论,学生无所适从,文学美酒竟成了难以下咽的浊物了。不如引导学生自己品酒吧,品出情味,品出意境,品出神韵,品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品出隐含在诗中的血肉与灵魂。怎么品?读!美读!《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相似文献   

8.
一、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验感染学生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能被一门课程所吸引,自然也乐而学之。《心理学》中提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  相似文献   

10.
<正>重视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对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让学生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之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厌"为"爱",就得在培养"好之"、"乐之"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辅助在诗词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片段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作为学习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感悟香菱学诗的刻苦精神,更能从中领悟诗歌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香菱学诗"中蕴含的"注重诗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生活体验"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诗歌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并将此结合到现实的中学语文课堂上,积极寻找打破目前诗歌教学的僵化现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理学家程颐也曾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些都告诫我们,学生不愿意学习,应先检查自己的教育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趣促思,优化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正快乐教学是指让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持续稳定的学习、探索、实验,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能给学生的思想交流、心灵碰撞提供更多的机会;建立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收获探究成果,巩固自己的知识。笔者在《图形的变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则需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积极体验,从而产生学习动力,愿学、爱学、会学.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语文趣味教学法,并提出如下策略,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教学效果却不佳."这是当下很多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深感痛苦不安的问题.高效课堂,路在何方?笔者在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感悟,提出数学课堂需关注学生"五学"的教学建议,供同行研讨.1让学生"乐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增强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与"乐"准确地概括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标实施要求在教学中,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目标,教师应更多地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变教为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鼓励合作与竞争,让学生战胜自我,树立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以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相似文献   

20.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索某事物或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在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可见,要让学生爱并且好语文,积极、主动、轻松、快乐、有效地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范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