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意识到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到达湖边时,一路上不曾间歇的夏季豪雨,突然停了。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 更是突然露出一块标示牌,上面分明写着:桃花水母繁殖基地。桃花水母是学名,平常时候人都叫它桃花鱼。叫桃花鱼的人与叫桃花水母的人不同,只要开口就不难分辨出,是治学古生物的专家,还是天下人文故事的口口相传者。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才会明白。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意识到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方式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才会明白.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答案是前两次没带礼物。”前不久,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刘思佳问了妈妈这个荒唐的问题,当妈妈向她解释“三顾茅庐”是教育人们诚心诚意就能办成事时,刘思佳却说:“书里都是这样写的,难道书也会错吗?”而她所说的书就是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流行的“脑筋急转弯”书籍。记者从这个二年级的小学生那里借来了这套据说很流行的脑筋急转弯书,发现上述荒唐的“脑筋急转弯”问答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什么东西人们不爱吃,答案是吃亏。”“医生开刀为什么都戴着口罩,答案是出了事才不会被认出。”“关公为什么会死得那么…  相似文献   

7.
麻辣通行证     
1.WHO'SWHO?①卡通片里的一个小女孩,她常和同桌玩耍,才读到三年级,就会说些荒唐事。学习时忘东忘西,上课经常走神。在学校被流浪狗追过。她还常常把姐姐当对手。猜猜她是谁?  相似文献   

8.
写作如做菜     
王雨欣 《红领巾》2007,(1):13-13
写一篇作文就像做一道菜,除了必备的做菜“原料”之外,还要加上“配料”和“作料”,文章才会有“味道”。有个同学不懂这个道理,因此,对写作素材——烈士陵园纪念碑只写了一句话:我看见在烈士陵园里有一座很高很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天,一位记者采访波兰著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在探讨他的成功之道时问:"以您大师级的水平,大概未必每天都需要都练琴吧?"钢琴家回答说:"假如我一天不练琴,自己就会发觉有差距;假如我两天不练琴,内行人就会发觉有差距;假如我三天不练琴,就连听众也会发觉有差距。等到听众都发觉有差距时才急忙补救,就实在太迟了。我认为,只有天天练琴,才能够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意思是说,只有弹奏过千首曲子,才能熟知音律;只有看过千把剑,才会懂得识别器物。我们可以接着说,赏千文而善写——品读并赏析了许多美文就会写作。如何写作,以及种种写作技法无不包含在好文章里,写作可以无师自通的道理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择了“面对良心的拷问.我们要选择为人行事无愧于心”这个观点来写.那么.怎样才算是“为人处世无愧于心”呢?考生分别从“为人。应不幕荣华富贵,不求功名利禄.只求凡事都无愧于心。才会活得心安”“为人.应不畏权贵,不惧奸邪.做事要对得起良心,才会活得坦然”“为人.应不怕艰难,不怕困苦.只要对得起良心,就活得有意义”三个角度.从民族、国家、道义层面一一予以回答和论证.使文章的中心很突出.观点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2.
百花园里的花朵,为什么那样艳丽,那样迷人?就因为它们姿态万千。独具一格。写作也是如此.只有放射出个性光芒的文章,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应该还是很小的时候,晚上回家,远远地就会去看自己家的窗户,下意识地看看有没有亮灯。因为亮了灯,就意味着妈妈在家,还有香喷喷的饭菜等着我。后来,虽然明知道已不再可能,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先去看看那扇窗,只是在一次次失望后,才慢慢开始学会低下头,不再去看。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语句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其中的有些重要语句是有着深层的含义的,这些被追问深层含义的语句(需要解释深层岔义的语句)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富于意味的语句。这类语句为了传递潜在的客观信息,有着创造性的表达形式,并以追求这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为现实目标,将无穷的审美趣味作为最终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见这样的语句,就会发现它远离了通常的司空见惯的模式.不再一目了然.而字词之间却散发着特殊的诱惑.生成着强烈的震撼。毫无疑问,只有这样的语句才是文章的眼睛,才会有着动人的神韵;文章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语句,就会走向平淡无味,滑向单调呆板。就像炒菜忘记添加食盐。花园没有种植花草,大地缺少了山峰.海面不再兴起波浪。  相似文献   

15.
他放学回家,书包一放,作业早已忘到九霄云外。老师检查时,他会编出好多理由,这是怎么回事? 他做作业时,经常把字写错,把题做错,但却并不是不会,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他早上到校,一翻书包,作业本忘带了。太荒唐了! 他一大早两眼肿胀,一问才知:写作业太晚。可作业并不多呀?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怎样才算好?旧时候有个说法,叫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说好文章表达的意思,人人都思考过、感受过,但是只有这文章才把那意思明白透彻地表达出来了;其他人都只是心头模模糊糊地有那么点意思,却不甚清楚。认为这样的文章就非常好——阅读它会觉得心中憋了很久,但不知道该怎么说那个意思,它一下子帮自己说出来了,说得那么明白,那么好,不觉惊喜万分,击掌赞叹!  相似文献   

17.
《少年读者》2009,(4):19-20
一篇文章,前后内容总是相互关联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该前后贯通起来思考,把握住它们内在的联系。这样.你的感受、体会才会更加深刻。例如读《景阳冈》一文,读完后再把武松喝酒和打虎的两个情节联系起来一想.  相似文献   

18.
一棵小草浸润了晨露,就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滴水有了大海的涵养,生命就会得到永恒;一篇文章有了丰厚的底蕴,才更能打动人心。你是否也曾遭遇过提笔却写不出、有口却不能言的尴尬?是否曾在遇到那些胸怀锦绣、口吐珠玑、下笔成文的人时自惭形秽?是否曾因为脑中空空、口中讷讷而渐生苦恼?  相似文献   

19.
编选文章者,自然得“才”“识”“胆”兼具。“才”是“识”的底座,“胆”则是“识”的心脏。有“才”、有“识”的编选者若没了“胆”,就会昧“才”藏“识”,暴殄天物。现而今对《荷塘月色》还以完璧的做法,便是编选者跟风丧“胆”的结果。 《荷塘月色》完璧不完,这是稍具为文之“才”,稍有品文之“识”的能用自己头脑思考的读者的常识。  相似文献   

20.
吴同和 《同学少年》2010,(5):F0002-F0002
《文心雕龙·知音》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意思是说,演奏了上千支乐曲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佩剑后才会识别宝剑,因此,全面观察事物的方法,首先要“博观”。写作活动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