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罗素是大哲学家,但也是活在现实中的人,支配他生存下来的,电许不止这“三种激情”——从人间到天堂,从爱到怜悯,罗素把自己的灵魂放在高处.  相似文献   

2.
伯特兰·A·W·罗素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自我结论中,他说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我为何而生》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素晚年为其自传而作的序言,序言虽篇幅较短,但文采横溢、意味深长,包含巨大的情感容量,因此历来被人们所传诵。他在序言中说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一生都在追求高贵与和平,他用仁者的胸怀,智者的思考,勇者的行动,为自己书写了完满的人生。从《我为何而生》我们可以窥见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特别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博爱精神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4.
<正>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三种激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写过许多讨论社会、伦理和政治问题的散文,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三种激情》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1951),是作者用充满激情、极富说服力的文字表述严肃的话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支撑生命的有三种激情: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在几干年的中国人文传统里,以人为中心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但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还是有些狭隘。悲悯情怀更具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悲天悯人,首先更应该“悲天”。  相似文献   

7.
我为何而生     
我那纯朴却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一是对爱情的渴望;二是对知识的求索;三是对人类苦难无尽的同情。这三种激情,犹如疾风,吹得我四处飘零,肆意将我置于痛苦的深海之上,直达绝望的边缘。  相似文献   

8.
人为什么活着?作为哲人,罗素如是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抑的同情心。这个回答分别涉及到"情感""精神"和"道德"三个层面,但从本质上说,笔者认为,就只一个字——"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该为什么而活呢?  相似文献   

9.
小说《呼啸山庄》是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利·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具有一股令人粉身碎骨的激情,而最能表带这种激情的形式就是: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略述了恶在小说中的表现。第一,恶最有意义的形式——不道德的行为和最纯洁的爱情:这二者在主人公希剌克利夫身上集中体现出来,恶成为其表达爱情,释放激情的最有效的形式;第二,恶对道德的反叛:真正的恶不仅是坏人的梦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恶也是善的梦想。死只是对这种荒诞梦想的惩罚,梦想则寻求和接受这种惩罚。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这种梦想。凯瑟琳·恩肖便是最好的体现;第三,从永恒正义中汲取能量:艾米利笔下的恶与现代主义的恶最大的不同便是,艾米利的"恶"可以被救赎,即从理性主义的绝对真理和世界的本质中寻求永恒的正义——爱。  相似文献   

10.
祝宇  王玲 《现代语文》2010,(1):117-119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于自主阅读篇目。因此,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透过这三个词语展开的对于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展开更广阔的生存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三种简单但难以抵抗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心肺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在延伸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把我随意地到处遗弃。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销魂。爱情令人销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而这只是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我追求爱情,因为它能减轻孤独感——那是一个颤抖的心灵越过世界边缘,窥视冰冷莫测并毫无生气的深渊时所处的孤独。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预示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像过的天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最终找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三大难题的解决及其理论自身的局限谈起,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罗素提出的"三大难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以及对三大难题的解决、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王蒙《生死恋》从新的角度展现"水镜"历史中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情感结构的变化。本文力图从"大事年表"与个体记忆之间的"互文","胡同大院式"爱情与"私人别墅式"婚姻,以及"激情消逝年代中的生死恋"这三个方面,观照王蒙《生死恋》在隐性历史中所体现的对爱情的真正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三种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对人类受苦难的不可克制的怜悯,虽然简单但却强烈,势不可挡,已经支配着我的生活。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将我随意地吹向各处,越过深深的苦海,到达了绝望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引言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指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这三要素组成,爱情的三要素就像一个三脚架,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19世纪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人们想到的总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以及她与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惊世骇俗的爱情。然而,笔者在本文中所关注的却是小说中的教育问题。概括起来说,《简·爱》中有三种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司库、监察——布洛赫斯特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教师——斯盖切德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学监——丹波尔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爱作为家庭教师,对阿黛拉的教育方式也属于这一种)。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三种大不相同的结果,孰优孰…  相似文献   

17.
幸福之门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每个人都在用毕生的精力追寻着幸福。可是幸福在哪里?终于有一天,我从罗素的书中找到了答案,他说:“有三种伟大的情感支配了人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摧肝裂胆的同情。”罗素的一生就是追寻爱、追寻知识、追寻仁义的一生,博爱、知识、仁义构成了罗素通往理想世界的三重门。  相似文献   

18.
小说《呼啸山庄》是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利·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具有一股令人粉身碎骨的激情,而最能表带这种激情的形式就是: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略述了恶在小说中的表现.第一,恶最有意义的形式——不道德的行为和最纯洁的爱情:这二者在主人公希刺克利夫身上集中体现出来,恶成为其表述爱情,释放激情的最有效的形式;第二,恶对道德的反叛:真正的恶不仅是坏人的梦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恶也是善的梦想.死只是对这种荒诞梦想的惩罚,梦想则寻求和接受这种惩罚.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这种梦想.凯瑟琳·恩肖便是最好的体现;第三,从永恒正义中汲取能量:艾米利笔下的恶与现代主义的恶最大的不同便是,艾米利的“恶”可以被救赎,即从理性主义的绝对真理和世界的本质中寻求永恒的正义——爱.  相似文献   

19.
激情人生     
《当代电大》2006,(9):45-45
激情 工作——《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激情 成长——《冒险河》;激情 爱情——《哆来咪发唆》;激情 战争——《挺进大洋:王牌飞行员》。  相似文献   

20.
唯美主义者是如何应对时代精神危机感的呢?这在他们的时间比喻中可见一斑。一方面,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把时间比喻成祭品、溪流、飞燕和火焰。另一方面,这些作品暗示:爱情、激情和有关视觉艺术的文学创作能战胜时间,成为不朽的永恒。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时间比喻证明,无论是爱情、激情,还是对视觉艺术的描绘,都无法摆脱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唯美主义者并没有在"美的殿堂"中找到"上帝的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