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浩繁的唐诗中有很多儿童题材的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童趣盎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清明》,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水墨画,天真的牧童手指远方,可爱的形象跃然纸端。儿童为行人指路富有情调,询问客人来自何方也很有礼貌,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久居异乡,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热情地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让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诗词专家的论述和其鉴赏实践看,讲究章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著名语言学家、诗词专家王力先生在讲析《望岳》等三首唐诗的章法时指出:"因为诗有跳跃性,有时候读者摸不清来龙去脉,初学诗的人还是应该先讲究章法。我们今天不鼓励大家学写诗,但要欣赏诗,就得从章法上来欣赏。”  相似文献   

3.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尽管诗中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的汾阳,还是在安徽的贵池,或者是在江苏的丰县,大家依然争论不休,但在贵池人的心里,千百年来,杏花村就在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里有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杏花村文化……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是杏花村里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充满着蓬勃朝气的学校。她紧挨着千年前古杏花村十二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中国古典诗词题材众多,意蕴丰富,脍炙人口.教学时,运用多维鉴赏策略,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事半功倍地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探究、鉴赏古典诗词之丰富内蕴、幽深意境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长河中沐浴先哲智慧与品格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于当下的文学现象,又是对古老的中国诗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在白话文已经成为文学主流的今天,旧体诗词创作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创作数量上有上升的趋势。无论就其社会覆盖面还是创作本身的复杂多样性而言,当代旧体诗词都已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当代旧体诗词面对的是当代社会,却又背负着厚重的诗学传统,这就要求研究者既对传统诗学有足够的认识,又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6.
张勇 《考试周刊》2011,(93):11-11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做题。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杜录事题红叶白居易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注]①杜录事即杜牧。②篮舆即竹轿子。  相似文献   

8.
近期,《琅琊榜》成为最热门电视剧,收视率与口碑一路飙升,被赞是继《甄嬛传》之后国产电视剧又一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之作。在班上,经常有学生问:“老师,你看《瑯琊榜》了吗?你喜欢哪个人物?”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下意识地想对他们进行一番“教训”,告诉他们不要追剧,不要热衷网络小说改编的东西。但从哪里下手呢?毕竟我没看过,没有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再现,它的语言精练形象,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是人们表达情感最传统、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诗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式限制,以其白话文的表达形式,成为了诗人反映新生活,表达新思想的工具之一。现代诗歌作为一种与古典诗歌风格迥异的文体形式,在我国文坛上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放眼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却呈现出古典诗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现代诗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悬殊现象。现代诗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的文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出身于农村,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很多。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节气与农事的诗词非常多。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最优秀的篇章——《七月》。诗中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苏轼62岁被贬到海南儋州这个荒蛮之地后,在《减字木兰花·立春》词中云:"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在月是故乡明单元,节选了《诗经·小雅》中一首非常著名的思乡诗——《采薇》,诗歌的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张翠玖 《考试周刊》2012,(53):26-27
最初知道叶嘉莹先生的名字是在10多年前,那时我刚刚来出版社工作不久。起因是:一个朋友非常着急地托我给他在南京上大学的女儿找本书,是关于"迦陵讲诗"的,书的名字现在已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为找那本书颇费周折,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并且亲自付款买下后送交了朋友。看着当时朋友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如释重负。第二次看到叶先生的名字是在一套《顾随全集》的4卷本中,当时只是翻了一下《序》,得知她是顾随先生的入室弟子时,很是惊讶。后来出版社推出了一套《迦陵著作集》(共10本),因忙于工作和家务,就将两套书搁在一起,没有翻看。而今,因为查找一些关于诗歌的资料,重新拿起这套书,一连读了《我的诗词道路》、《迦陵论诗丛稿》、《古典诗词讲演集》,颇受启发,提笔一议。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在文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古典诗歌又是高中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40多首古典诗歌,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文学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篇目,也是著名的古典诗歌,在具体教学中,如果仅仅从单篇教学的角度,我们更多地是从诗歌中的意象、作者李白写诗前后的经历出发,对诗歌主旨、思想、风格进行学习。而如果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寻找一个同时代相近风格的诗篇进行对比教学,那么从时代背景角度关照盛唐诗歌风貌,似乎更能贴近编者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通过儿童寻找生活体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所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  相似文献   

16.
文学类文本主要指小说和散文。诗歌主要指古典诗词曲等。这两大块在试卷上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又都是文字表述题,令不少考生棘手。能否把这两块的分数拿到手,关涉到高考的成败。事实上考生复习时,在这两块上耗时耗力不少,但往往还是觉得心中没底。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国古典诗词是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构铸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素材。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是语文教材中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蕴含着精湛的写作技巧和丰富淳厚的人文意蕴。教学时,我们应该优化教学环节,高效引导学生在充满深邃、奇丽、睿智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文本中感知、体味、品鉴其浓浓诗意,在“润物细无声”中顺利领略古典诗词优美意境,并在阅读、理解、鉴赏、比较或者再创作过程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8.
1.说教材本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扩展阅读中的一首;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歌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来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诗人的政治生活感受;写《书愤》时诗人已经6l岁,想到“气如山”的早岁,现在却一事无成,这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呢?  相似文献   

19.
正新的苏教版必修一教材第一专题在选文上做了不小的变动,由原来的选编三首诗改为全部是现代诗歌。这种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加强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教学的短板现状。现代诗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明快的节奏,符合青年学生的阅读需求。但学生对现代诗歌了解甚少,主要是由于教材选编的现代诗作品少,学生接触不多。所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