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静 《文教资料》2008,(30):11-14
唐五代是诗词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受诗歌的影响,唐五代词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初盛唐,多齐言词作,多歌诗,诗词混合;二是中唐,出现"依声填词"之作,但数量不多,更多的则是具有绝句风味的词作;三是晚唐,至温庭筠,诗词开始分界,但这种自觉的创词意识在当时并不普遍;四是五代,诗词分离,词真正走向独立,但"诗尊词卑"意识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人所作九首论词词作了解读,并认为这种独特的词论形式为明人所创造,对清代的论词词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自嘉靖迄崇祯前的词论,是明代词学思想的真正代表。本文认为:明词中衰确是事实,但明词中衰的原因既非源于制举炽盛,亦非源于《草堂诗馀》盛行,而是戏曲勃兴的结果;明词创作上的衰微并不能演绎出明人卑视词体的结论,从总体上讲,明人并不卑视词体,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尊体的努力;明人在词学审美理想上崇情尚俗,在词学价值功能上轻教化而重感人。明代的词学思想在中国词学思想史上是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韵、词谱之家专书,自明代始;明人编集的词选甚多,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尤堪称词学构建的大工程;明工词学批评在词史观、体性论、主情说三个方面均有创辟。  相似文献   

5.
明代前期词学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治词学者甚少,但有三位词学家的词学活动成为此期词坛上的亮点,这三位词学家分别是吴讷、黄溥与徐伯龄。其中,吴讷《百家词》在编辑年代上学术界存有异议;之后有黄溥、徐伯龄,尤其是徐伯龄的生活年代学界亦有不同看法。通过对吴讷《百家词》的编纂年代以及黄溥、徐伯龄的生活年代的考证以及对三位词学家词学活动的评述,彰显明代前期词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诗词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兼之以时人对诗词密切关联的普遍认同,以诗为词理论完成了由现象到理论自觉上的瘸进过程,并一时成为词坛风尚。在这一过程中,苏轼以自觉的理论意识将词的创作提升和纳入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内,用“以诗为词”的理念,自成一家,自创一体。  相似文献   

7.
尚雪红  宋娟 《天中学刊》2010,25(3):69-72
整个唐宋词的发展流变历程是一部诗词互动互律、时即时离的发生发展史,在词体发生发展流变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诗体发展的中轴线,同时又竭力保持自身"别是一家"的向外张力.木斋新著<宋词体演变史>,不仅充分认识到词体研究中诗体参与建构的重要作用,一以贯之地秉持其大文学史观的学术理念与多元开放的研究视角,在历史文化参照体系的介入中,在创作者与接受者二律制约的驱动中,演绎"诗词互动"的词体运行轨迹,建构"诗词同构"的词史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怀旧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怀旧书写是明代节日词创作的常态。明代节日词怀旧书写的方式有:词题直接点明怀旧对象、小序明确怀旧之意、今昔对照突出怀旧情思。怀旧内容包括怀念故土家园、眷恋旧时岁月、追怀昔日情感等。一方面词人凭借怀旧所滋生的温情慰藉心灵,另一方面怀旧书写的内容反映了民族心理,同时在客观上繁荣了明代词的创作,呈现了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由宋到明,词人呈现出向吴中地区聚集的趋势,形成明代"词萃吴中"的独特景观。并且,吴中地区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文化发展成为一独立系统。文化的独特地域性影响到词学,塑造了明代词学的主体性格:艺术家之词。在此基础上,明代词学整体上呈现出与宋代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陈庄体及其在明代诗坛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的“陈庄体”诗,崇尚理性,追求理趣,是宋诗之余裔,其祖邵雍《击壤》,评诗作诗,以是否合道适理为主要标准,其造语平淡,境界自然,是宋诗以比兴之体,发义理之秘,借景物以吟咏性情,于意象探天人之理诗风的延续。陈庄体脱胎于宋诗但又力图破宋诗之藩蓠,虽重理趣但极少发议论,虽重性理但又反性情作为诗有无风韵的前提。其“自得”理论,把宋诗对自然规律的谐适之理转为对个性自我的张扬,表现出古代诗歌由重理趣向重个人情趣的重大转变,其对“格调”的重视,打破宋人主理不主调的格套,影响了其后的前后七子。其力主情精、崇尚自然之诗思,对明后期重个性的诗歌思潮又有一定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一些文人在论及《西厢记》时常常把它称为南戏之祖、传奇之冠,《西厢记》明刊本也有不少在体例上被予以程度不同的传奇化改易,此外,杂剧选本不选《西厢记》,而另有许多戏文、传奇选本却都选了它。文章认为,由于《西厢记》在篇幅上较为接近戏文、传奇,加上明代的主导戏曲环境是以戏文、传奇演唱为主,因此明代人有意无意把它以南戏文对待,其实,《西厢记》明刊本的校刊者和选本的选校者多数都明了《西厢记》的北杂剧体性,他们内心并没有把《西厢记》误当成戏文。  相似文献   

14.
中唐以前。宫廷诗僧群体的主体是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型诗僧,他们与帝王相互借重,诗文酬唱成了他们宣讲佛理的方便法门。他们的诗歌创作或追求“奇挺”、“藻锐”,或倡导通俗化,或凸显生命意识,对唐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中后期,随着佛教地位的下降和诗僧群体整体素质的下降,宫廷诗僧多以诗、书、画等外学立足。他们多痴迷诗艺,注重苦吟,使唐末五代成为贾岛式的“苦吟时代”。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末年是江西诗风的极盛期、墨守期和新变期;新变的趋向是苏黄互补和诗词合流。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17.
明代朝鲜国宗系辩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朝鲜国的宗系辩诬事件,始于1394年,终于1588年,持续长达近两个世纪,经过了朝鲜5代国王和25位使臣的19次奏请。最终,明朝新纂《大明会典》对朝鲜国宗系的错误记载予以修正,方使朝鲜君臣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的宗系辩诬问题获得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元人诗文别集提要是一部既丰富又珍贵的元诗批评文献,不仅代表了清代四库馆臣相当客观的元诗批评观点,更展示了他们很高的元诗批评眼光。他们对元代诗文特点的认识,对元代诗文价值的评判,对元代诗文风气发展演进的认识和描述,都有很高价值,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域文学的重要现象之一,云南府隐逸作家群出现在明代,其分布相对集中于昆明、杨林、安宁、晋宁四地。大致相同的地域环境,是这个作家群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抒写热爱乡土的情怀和特立独行的精神,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在兼收并蓄中追求艺术的创新,是这个群体的共同创作倾向。把他们置于明代诗歌的流风中进行考察,兰茂、张维在台阁风气盛行时独倡大雅,贾惟孝、唐尧官在七子派文风笼罩下自出机杼,都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