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也会越强,但我的这个学生的逆反心理却起了积极的作用,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带动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那天语文课讲春联的积累与运用.我讲得很认真,很投入: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对联称为春联,上一句称上联,下一句称下联,横幅称横批;对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们听得很专心,都迫不及待地去朗读.……  相似文献   

2.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也越强,但我的这个学生的逆反心理却起了积极的作用,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带动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那天语文课讲春联的积累与运用。我讲得很认真,很投入: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对联称为春联,上一句称  相似文献   

3.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也会越强,但我的这个学生的逆反心理却起了积极的作用,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带动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那天语文课讲春联的积累与运用。我讲得很认真,很投入: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对联称为春联,上一句称上联,下一句称下联,横幅称横批;对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们听得很专心,都迫不及待地去朗读。他们反复吟诵玩味,体会对联中语言的妙趣、对仗的工整。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读着、背着。咦!今天怎么没有听到陈浩楠的声音,一向活跃的他今天怎么这么老实,居然能静静地…  相似文献   

4.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5.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基础训练七中的第四题,是继《狱中联欢》之后,又一次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春联。教学时,按照教材教学要求,我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了每幅对联的意思,并充分体会到了春联的节奏、对仗、韵律等特点。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稍做了一下延伸,我问:“这些对联与你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相比,还缺少了什么?”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这些对联都缺少了“横额”,我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横额”两个大字,并大声宣布“补横额”这一活动。我的话音刚…  相似文献   

6.
春节话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多在春节时使用而得名。每当春节来临在门前贴上一幅得意的春联,会增添新年佳节的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很受人们的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古称“桃符”,或叫“仙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即桃符也。”据《山海经》等书载称,上古时代,传说神茶、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住度朔山上的  相似文献   

7.
通常春联都是充满喜庆和吉祥的,不过也并非全部如此。对联史上,有正版春联,也有另类春联。一副清代佚名题于云南某地村口社庙春联就比较另类,让人玩味: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这是一副形式比较特别的对联,上、下联像两个人在互相对答,讲过年的事儿。过年本来是全民的节日,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相似文献   

8.
爸爸妈妈总爱在一起品对联 ,作对联。耳濡目染 ,我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觉得作对联其乐无穷。去年腊月二十八 ,吃了团年饭 ,我们一家三口开始讨论今年春联该怎么写最妙。爸爸是作家 ,有意考我让我来作。毕竟我喝的“墨水”少 ,害怕作不好。爸爸鼓励我说 :“儿子 ,别害怕 ,试试总行的。只要你根据我的提示去思考 ,一定能作出不凡的对联来。”我欣然应允了 ,因为我也爱作对联 ,趁此机会看看我的实力。“春联要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辞旧迎新是春联的主题。今年属什么 ?明年属什么 ?”“今年是蛇年 ,明年是马年 ,龙对马是工对。…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10.
学《春联》一课,为了拓展练习,我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春联     
我的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幼时读过私塾,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当春节来临,父亲就忙不迭地写春联。父亲很认真,对每一副春联的内容再三斟酌。我家大门上贴的春联,父亲更是用心良苦,以期通过对联教育子女。正月里来拜年的人多,每送客到门口,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觉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写的春联一直是我家过年时最美的风景,也是我最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学《春联》一课,拓展练习,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联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现就有关对联知识介绍如下。一、对联的起源对联将汉语特有的节奏韵律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具有独特的美质。对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最早用于庆祝春节,叫春联。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片做成的,上面书写除祸祈福的话,悬挂在门旁以避鬼驱邪。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  相似文献   

14.
周远喜 《初中生》2010,(3):9-11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对联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六种形式,下面一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春联亦有"桃符""门对""春贴""对联""对子"之称。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王学文 《河北教育》2013,(11):46-46
初识书法 父亲从小打下了欧赵的底子,尤以行书见长.每年寒假,父亲总要为乡亲们写几天春联.我从六七岁开始,就开始给父亲"拉对子". 村人管春联叫"对子".由于桌小纸长,每写三四个字,就要有人抻着纸向上拉动,以便书写者书写,这就是拉对子.有时父亲一边写,一边会教我认对联上的字.等我稍大些,他也讲些平仄对仗的知识.这对子拉着拉着,我就背过了百十副.再到后来,父亲出浅近的上联考我,我居然也能对出工整的下联了.  相似文献   

17.
除夕,若有雪,最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瑞雪兆丰年”的期盼。灯火辉煌中,信步走去,一任瑞雪飘飘落满肩头,一任目光有意无意地观赏着那大门、小门上大红的春联。间或一两副字好词妙的春联跳进眼帘,必驻足欣赏,品味再三,如小酌一杯,乐在其中。于是,春节观春联,平时观对联,大凡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名胜联、庙祀馆堂联都在我的兴趣中。 随着天南地北的见闻,名山大川的游历,风俗民情的考察,看到的对联多了,渐渐地感触到了对联背后那丰富的文化底蕴。譬如,同为帝王古都,北京的对联雍容华贵,西安的对联格高千古,开封…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程分析本课的设计基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育》六年级上册的《对联之美》一课。格律诗中的对仗句、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建筑门前柱子上悬挂的楹联,这些都是对联的形式。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字字对仗、音韵协调而具有文学美。同时,对联还是书法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它可以说是“常见病”、“多发病”。比如,保尔、张海迪本来很受学生的崇拜,可一旦教师讲他们讲得太多,学生便开始产生反感;本来,学生对某个现象很想发表意见,甚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可一旦老师将之引入主题班会,大家便畏惧、厌烦起来;一个同学本来不受大家欢迎,可老师一批评,他她反而获得了众人的同情……逆反心理既是客观存在,那就回避不了,就必须认真对待。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防止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以为,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