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武平 《出版参考》2011,(11):10-10
一个不能让社会底层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城市,绝非一个宜居的、受欢迎的城市;同理,一个不能让社会底层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政权,也绝非一个受拥护的政权。  相似文献   

2.
3.
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求职者为了捞到一只饭碗,往往不惜把尊严碾成碎末,以迎合用人单位的口味。在高职与高薪面前,个人尊严变得一文不值了。但事实上,尊严比饭碗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智 《全国新书目》2010,(13):68-68
温家宝总理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有尊严的生活》探讨了三个关乎人的尊严的核心问题:人为何要有尊严的生活?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如何创造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今年总理的新年献词中我只记得一句话,那就是: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很多国人感动,当然更让许多的穷老百姓感动。  相似文献   

6.
阮瑶 《大观周刊》2011,(41):29-29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实践,“人的尊严”作为重要的概念提出,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尊严”各自的思考维度出发,理解和探究两者的内在关系,并达到树立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维和和捍卫“人的尊严”这一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学法律、教法律,也做兼职律师,平时打交道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法律人。法律人包括法官、律师、检察官、法律学者等以法律为业的人。这个“业”不仅是职业(vacation)、专业(profession),更是一种志业(calling)。  相似文献   

8.
一个不懂得尊重人的社会。人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今天落在外地民工头上的羞辱。只要机会成熟,同样会落在另外的人头上——无论他地位多高。人活得多么体面。  相似文献   

9.
传媒人的底线与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体现出来。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每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时也需要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有的人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可能是自已骄奢淫逸、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自己坏了自己的声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由“职业”、“尊严”二词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指出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内涵体现为自尊、他尊和道尊三个方面;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外延则体现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岗位上.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护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对策.最后,分析了对图书馆人职业尊严探讨的意义:即增进图书馆人与读者的融洽关系、图书馆人自我价值重构以及社会对图书馆人工作至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突然来临的大地震,对媒体是巨大的考验,如何报道灾难的深度思考由此开始。仓促之间,有些媒体或媒体人表现令人称道,有些则出现了令人质疑的行为,而媒体人在如何表现灾难上也面临着许多两难问题,如何在冲突中进行抉择?一些令人困惑的职业规范问题,也许可以去寻求多方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杨敏 《中国新闻周刊》2010,(48):86-86,88,89
“我原来的角色是服务于普通用户,现在的角色首先是服务于一百多万作家,让他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够获得写作给他们带来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档案学的学术尊严不是孤立的,它同时还包括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尊严。档案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品质。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在档案学科建设与档案实践方面有所作为。如果档案工作者职业尊严缺失,那么所谓档案学的学术尊严也就不复存在,档案学的学术尊严就必将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4.
飞扬 《新闻世界》2005,(9):28-29
“残疾人和健全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样有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样体现着生存的价值……”这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姑娘的铿锵誓言。这位残疾姑娘,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何燕妮。这位聪颖、自信、顽强的姑娘。面对病魔,曾经悲伤过、绝望过、自杀过……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浮躁、学术泡沫、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破坏学术生态的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必须维护学术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营造宽容的学术氛围,催生学术再生力;组织特色资源,铸就期刊独特的学术品格;确保学术质量,彰显期刊的学术公信力。编辑必须坚守学术理性精神,提升学术能力,做到在利益面前不屈尊,在压力面前不辱格,在困难面前不失志。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学术期刊的尊严,实现学术期刊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6.
“媒”求尊严:传统媒体更有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媒体的报道决不能只盯在物质生活的"幸福"选题上,还应强化维护公民尊严的新闻价值取向。只有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坚持自身公平和正义的立场,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保护民众的尊严不受侵犯,我们的媒体才能被公众所尊重。传统媒体要积极与新媒体互动,在"与民尊严"的进取中形成舆论的合力。政府部门应为传统媒体在维护人民尊严方面创造良好的报道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尊严埋单     
那天,她接到朋友的电话,约她喝茶。那是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上中学时和她关系不错。后来他长年在外,听说如今混得挺好,有房有车。  相似文献   

18.
杨磊 《新闻前哨》2007,(11):39-40
是什么让我们对这些新闻作品和文艺作品印象深刻?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答案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作品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什么是人文关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核心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关怀发自人内心;关注人内心,也最容易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档案学尊严的解读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档案学尊严内在要素及外部表征的分析,提出从内铸品质、外塑形象两方面来促进中国档案学尊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是什么?从词义上解释,人文关怀应当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毫无疑问,从人文关怀的本义出发,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过程必须是全面的、积极的、健康的,要求始终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把握。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报道明显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硬伤,从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缺乏报道艺术,无端伤害人的感情。今年3月上旬,有一张大报在报道一位七旬老人生前立下遗愿,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新闻时,用《人走了,目光依然明亮》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