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晔 《出版参考》2011,(12):5-5
那天,一个朋友看见我把看到一半的书横劈着放在沙发上,就说,“一看就知道你不是真正爱书的人”。果真,把书翻起来一看,书页上压的折子如同老太太脸上的皱纹。我有点羞愧,忙在书中签上书签,把书放规整了,并谢了朋友的提醒。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初学新闻写作的农村青年。去年10月份,我想订几份新闻写作刊物,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贵刊。当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订了半年的《新闻通讯》。今年第一期来后,我就迫不急待地翻开贵刊,先把目录看了一遍,再仔细地看完了全部内容。由于看的入了迷,被灯把书的封底给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在破落的旧家庭.由于父母的教诲和耳濡目染.从小喜欢写写画画。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床头总放着装在锦匣里的一套古书.奶妍长年卧病在床.每天上午精神好的时候.总爱靠在床头戴起老花镜看一阵子枕旁的书。每次看完.都小心地把书放进锦匣.别好骨针.盖上一块手绢。有一次,我爬上吱吱作响的铜床.  相似文献   

4.
在我近三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新闻写作实践的重要,即要多写。这样才能逐渐地掌握新闻采写理论。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我在开始搞报道时,特别注重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大多花在看书上,《新闻采写知识》、《人物专访三十问》、《新闻知识讲座》等,凡是有关新闻方面的理论书,我看的确实不少,知识也学到了不少,对同行写的消息、通讯,也能指出其中的毛病。开始实践时,觉得自己采写的新闻,构思的完全符合要求,五个W也能想进去,但是,同行们看了却直摇头,找出一大堆毛病,都说我讲理论头头是道,可写的作品相差甚远,判若两人。打那以后,我就暂时把新闻理论书放  相似文献   

5.
止庵 《中国编辑》2003,(4):68-69
前些天有位朋友事先划定了范围,要我开个书目。正好有编辑约稿,就把所写回信照样抄录了一份。开头一句原作“来信让我推荐几种与现实有些关系的书来读”,在报上发表出来,改为“非典时期我推荐几种与现实有些关系的书来读”,意思也就有所不同。这里不是斤斤计较,但我  相似文献   

6.
友人金恩辉打来长途电话 ,嘱我为他一位图书馆界朋友的新书写篇评论文章 ,我当时拒绝了。文章要有感而发 ,我已离开图书馆在人民大学从教多年 ,与作者不认识 ,勉强写 ,岂不无病呻吟 !不料 ,老金还是把书寄来了。基于上述思想 ,我便随意把它放到书桌上。第二天晚上看完电视 ,见邮来的书尚未拆封 ,才顺手把它拆开来。一看封面 ,设计雅致 ,书名《书城人事两依依》也有艺术情调 ,不免对作者张白影产生了一丝好奇 ,想了解一下他究竟是何许人物 ,遂翻开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新书 ,看了“作者简介”知道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大学图书馆馆长。“目…  相似文献   

7.
我是在三联的书上认识陆智昌的。平日里凡是只要拿到三联的书,总喜欢先把它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浏览一遍,如有护封的,还要把护封掀掉看看没有护封的样子。如果在书店里,看到适合口味的还要买下。时间长了,家里也就放了不少三联的书了。  相似文献   

8.
小记者     
我的书包 河南省实验小学溪流文学社白天惠 我的书包里装着许多书,有知识丰富的语文书,有贯穿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社会书,还有教我动手能力的劳动书…… 打开我最喜欢的语文书,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欣赏海上日出的秀丽景色,朗诵古代诗人的豪迈诗句……每一次打开它,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看那本数学书,一个个数字就像接受检阅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每一页上。“O”真是个淘气鬼,。它悄悄地站在了一个数的后面,就把这个数扩大了10倍。小数点更厉害,它随便站在一个多位数的中间,就把它缩小了好多。听数学老师说,在数学…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我女儿四岁,看见我手里有一本《悟空传》——她认得这三个字,就缠上我,非要我讲给她听,我忙不迭地摇头说还是算了吧。我妈在一边把书拿走看了没两页,也笑着把书还给我说,他们全疯了,  相似文献   

10.
艾丰 《出版经济》2004,(3):74-74
拿到胡泳所著的《张瑞敏如是说》的书稿,觉得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我很愿意看。如果出版了,我愿意放一本在自己的身边,经常翻一翻。  相似文献   

11.
读书     
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我女儿四岁,看见我手里有一本《悟空传》——她认得这三个字,就缠上我,非要我讲给她听,我忙不迭地摇头说还是算了吧。我妈在一边把书拿走看了没两页,也笑着把书还给我说,他们全疯了,纯粹四条恶棍,唐僧还得伺候仨徒弟。 这样的孙悟空当然离经叛道——不  相似文献   

12.
当我看到由英国金飞士出版公司初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少儿动物百科》一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的动物书:果然,当我把这本书悄悄放在正在玩积木的女儿身边时.她一注意到这本书就放下玩具翻看起来。等我做好晚餐喊她吃饭时,她骄傲地告诉我:“妈妈,你给我买的新书好看极了,我已经看完了:”  相似文献   

13.
老家的房子     
我在老家有一套房子。三年前这个小区刚修好,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饭出去散步时看到它,我说,以后我要在这里买套房子,每天走回家吃饭也就五分钟。没几个月我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有了点钱,真的买了一套。买之前就在北京草草看了一下户型图,一年之后又草草看了一下那套毛坯房,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唯一的印象是,房子里面有一个斜斜的小阳台,可以让我放上一张很舒服的蓝布沙发和一个小书架,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时候,边上是一盆犹豫着要不要开放的栀子花。那套房子就那么放着,没有装修,也没有租出去,价格涨了一点我也没有卖。  相似文献   

14.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5.
一只漂亮、安闲的小鸟儿衔着一枚橄榄枝,第一眼看见尤今的签名便得出这个印象。问她有什么含义,她摇摇头笑了,“只是一种快乐的流露,我祈盼所有的人都有个快乐的人生,也希望大家看了这签名后,能愉快地把书读完”。回来将尤今的签名拿与朋友看,朋友笑道,这正是她的名字呀。我仔细看后也不觉好笑,那“橄榄枝”正是个“尤”字,那只美丽的鸟是个“今”字。实在想不出这是信手涂鸦,还是匠心独运。采访尤今是件很愉快的事。听  相似文献   

16.
一本书起家     
我家有九个大书橱,顶天立地紧靠在屋墙边。再也没有书橱立锥之地了,便将阳台封闭,又安放两个。那么多书,“文革”期间损失的还没算上,其实都是从看一本书开始招来的。 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候,我父亲见别家孩子会看小说,觉得我也该会,就买了一部《西游记》给我。我一放学,跑回家就抓起来看,看得连饭也无心吃了。父亲怕我误功课,再也不给我买小说。但很幸运,我家附近有个西安市场,里面有一家小书铺,卖书,也收购旧书。我看完《西游记》,就拿去和书店老板商量好,换他一部薄些的小说。看完之后,添一点钱换另一部来看。如此这般,在上初中三年里,几乎把这书铺里的小说看个遍。那时候我爱看打仗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隋唐演义》、《杨家将》、《精忠说岳传》、《施公案》、《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等,好几十部都看了。更爱看滑稽有趣的书,如《西游  相似文献   

17.
就在我准备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朋友的电话打了进来,他们公司在元旦的时候准备搞一个晚宴,邀请我去参加,我满口答应下来.朋友的公司在民营书圈里并不知名,一年策划十几本财经书,数量并不多,但这一年的书卖得却出奇的好,一年下来,赚了个盆满钵满.最近一段时间,他会经常送我一些有关股票的书,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今年的股票是大牛市,我们策划的这些书都卖得特别好.送你两本,你要想买股票就看看,一定会有用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9.
只要看看一个人所读的书,通常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就像看他所交的朋友一样。因为,就像与人为伴一样,我们也可以与书为伴,一个人应该总是生活在最优秀的同伴当中,无论这些同伴是书还是人。  相似文献   

20.
藏书忧     
藏书忧余秋雨一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按次序拿下来,扎成一捆捆。这是个劳累活,有两位学生手上还磨出了水泡。搬的时候采用流水作业,一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