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商务周报》报道:在书店随意一逛,就会发现很多书的腰封上都有“加印某某册”“创某某销量”等字眼,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承认这个数字有夸张的成分。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表示:“其实书封的设计和书封上的字就是为了去吸引读者的,仅此而已。它让读者产生兴趣去翻开这本书,而是否购买则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内容,从而做出购买决定。仅凭书封就去购买的读者并不理智。”  相似文献   

2.
“电台看病” 现在多起来了。我留意了一下,每天上午8点半至10点半、下午四五点钟的时段里,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几乎都开设了类似“健康服务”、“医药咨询”、“专家热线”等栏目;形式也都差不多,由主持人和某某医生、专家一起回答听众打电话进来的提问,然后就推荐你使用某种保健品、治疗仪。听众若“有意”反馈信息——称某某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就会得到“送你一只某某杯”、送你几盒产品或优惠购买的奖励……天天千篇一律,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让人听了心烦,但频道换来换去,在这个时段里,几乎调不到新闻节目或其他的节目。难怪一位老友打趣道:天天“强迫”听人家“看病”,听来听去听得熟了,这医生我也会当。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读物是向读者进行思想教育的书,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版界必须加强这类图书的出版。所谓“加强”,决不可单纯地理解为“多出”。多出,是容易办到的,然而,要畅销就比较困难;要使之成为“双效书”就更难。何谓“双效书”?“双效书”是出版界的术语,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的书。在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读物有的可用行政手段来推销,必要时甚至可以用公款购买发给个人,印量往往是可  相似文献   

4.
袁楠 《出版广角》2015,(1):46-46
图书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书名的噱头意在引人眼球,装帧的华丽几乎让人有买椟还珠之惑,腰封等宣传文案上的名人推荐,很多更是意在“人”而非“书”。有读者说一些图书很“水”,实在让做出版的人汗颜。读者所获取的精神养料,来自于作者和编者经过精密的智力活动,在内容中迸发出的精神之光。书能停留在书架上,能停留在历史里,也是因为它们在思想、理念、个性上的强大力量,历经岁月,滴水穿石而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5.
有人提出用建立无书公告栏来减少拒借率。他们认为:尤其是高等院校,教师说要看某种书,一定会有很多人同时来借,当这种书借完时,应在公告栏上写明“某某书已借完”字样。这样,后来者就无需再查目录或写索书单,继而造成一系列的拒借率了。但他们认为,无书公告栏不能真正减少拒借率。所谓拒借率,就是读者未借到的馆藏图书册数与读者需要借用馆藏图书的总册数与读者怀着借某书的愿望来到图书馆,图书馆有馆藏而无书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拒借现象已产生,拒借率也就随之上升了。无书公告栏只不过是种交换形式,将读者需要借书的愿望消灭在写索书单之前,告诉读者不要再向馆里提出借书要求罢了。它既不能取消拒借现象,也就根本谈不到减少拒借率。如果明知拒借现象已经产生却视而不见,并千方百计去阻止这些现象反映出来,与掩耳盗铃何异?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作者忽视了统计拒借率只是为更好地为  相似文献   

6.
图书市场上出售的最新畅销书有不少是写外国人或外国题材的,而且作者署名也是西式的。可是,如果读者当真认为这些书是外国人写的、中国人译的著作,那就上了书商的当。因为这种书其实是由中国作者用中文写的,署洋名是为了让粗心的读者上当,为自己捞钱。 谢尔、罗斯、乔纳森、林德尔、罗纳德,这些都是典型的西方姓氏,所以,当署有这样姓名的书籍又是以泰森、哈佛、基辛格、华尔街为内容时,容不得读者不相信这些书是翻译作品。不过,稍有图书版权常识,你就会看出破绽,在这些书上只有某某著,而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6)
“书往右翻”感言杨盛龙某先生出了一副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扔”,差不多把方位词都占了,让人很难对出下联。然而还是有人对了出来:“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往右翻”。现借这“书往右翻”,说说报纸、刊物怎样编得更吸引读者。这里的“书”主要指报刊。古书竖排,读...  相似文献   

8.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阮冈纳赞早在一九三一年就提出过:“所有图书都是为了用;每个读者都有他所需要的书;每本书都有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成长的有机体”。第一句话讲了“藏”与“用”的关系,强调了“藏”的目的是“用”。第二句话讲的是做好“为人找书”的工作。第三句话讲均是要做“为书找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宣传与形象     
在出版社强手如林的今天,要在出版界占有一席重地,主要靠出版社在读者心目中的出书形象。树立形象要调动读者的目光,了解你的书,信任你的书,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充分利用“宣传”这一重要纽带,将出版社与读者联在一起,让读者乐于购买你的精神商  相似文献   

10.
张婕 《出版参考》2007,(2S):8-8
2007年1月27日早9点中关村图书大厦刚开始营业,一层“带一本好书回家”捐赠点就迎来了一个不到5岁的小朋友,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捐出了自己喜爱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亲自将每本书都盖上了“带一本好书回家”的专制印章。有一位读者累计捐赠图书56册,由于书太沉,他不得不分两次将书送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甚至有的读者在店内得知活动的消息后,马上就购买少儿类图书送到捐赠点。八一中学一名学生将自己的教辅书等学习用书捐赠出来,他说:“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知识,好好学习”。周边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将自己中学时代的学习用书捐赠出来,有人说:“在高考来临之际,希望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通过努力,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在书本中获得更广泛的社会知识”。1月27日到1月29日三天,仅中关村图书大厦捐赠点就收到了图书及音像制品1156册。  相似文献   

11.
近日,到宁波市新华书店社科部购买有关中国“入世”图书的读者明显增加。在市新华书店,有20多种此类图书可供选择。像中国经济版的《中国“入世”冲刺与避险求强对策》一书,就中国“入世”对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2.
我们翻开《梁文道:我读》,大半观点仍不外是拾入牙慧。这样的书,会让一般的读者自以为自己读完这些书,懂得了不少知识。殊不知这样的盲从。本身也就很说明那些没有主见的读者。仅是新时代的“文盲”而已。  相似文献   

13.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是新华书店职工最熟悉的一句话,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按这句话去做。有的仅仅把它当着对外宣传的口号,不肯去“找”,不会去“找”,使企业失去一次又一次销售机会,丢掉一个又一个市场。为了增强新华书店在多渠道发行中的竞争力,书店的各项...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一些文艺小说取消了“内容提要”和“前言”、“后记”,读者一时难于了解书的内容,选书很不方便,并且使畅销书变得不畅销了。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血染的爱》是描写“二月兵变”大冤案的长篇小说,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可是,我店门市部十八天才销九十五部。主要就是书前或书后没有“内容提要”,许多读者翻一翻就走了。后来,我们把“订货目录”上介绍的内容简要地写在宣传牌上,读者看了纷纷进店购买,仅五天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学富五车” 是对文人的赞誉。这里的“车” 中装的便是书。书之于文人犹如水之于生命,世世代代文人的血脉里流淌的便是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文化人都喜欢逛书店,边走边看,其乐陶陶。碰到好书,便会一时爱不释手,但看看封底的书价,却又会让人倒抽凉气,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人们常说,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会有。但步入网络时代后的文化人确实在享受着这种馅饼,那就是书籍的E化,发展到现在,几乎可以说,你在书店看到的任一本流行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你不必去购买就可以痛痛快快地阅读,而所费只是很少的上网费(一些支付版…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目录是宣传图书,指导阅读,借以向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的工具。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著录时必须要揭示出图书的思想内容和其适用的读者对象。也就是说。应该加强附注项和提要项的著录,以便于读者了解和选择图书。这一要求,在一般图书的著录上作的尚好,但对于多卷书和丛书则作的还不够。但这种形式的书在现在出版物中占有很大数量,如某某专辑、某某汇编、某某译丛以及某某丛书等等。这样的书有两种著录方法,现就这两种方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眼下,从中央到省市到市县,某某领导在某某活动和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内容充斥各媒体,有些还上了大标题。领导讲话能够上媒体、上标题,说明领导讲话的内容确实重要。国家有关的大政方针或者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导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在十六大会议上的讲话,确实是重要讲话,媒体不在标题上加“重要讲话”这几个字,读者也会重视这种讲话。媒体加上“重要讲话”,也就有画蛇添﹄新闻爱好者2003/7足之嫌。如果是领导例行公事的活动和讲话,和老百姓的关系不大,即使加上了“重要讲话”这几个字,读者心里也会有被糊弄甚至被愚弄之感。这让笔…  相似文献   

18.
9月21日,扬子晚报于国际新闻版刊发了一组有助于解疑释惑的国际新闻,受到读者好评。 这组新闻的引题为“美国人每花1美元购买‘中国制造’,就有55美分被美国人赚走”:正题是《谁说进口中国商品会让美国人失业》;副题:“美国媒体告诫政客不要因‘敲打中国’引发贸易战”。这个标题告诉读者:从中国进口商品不会使美国人失业,买“中国制造”美国人赚了大头,政客在大选中不要搞“敲打中国”。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常常使读者感觉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作家冯骥才在《谈创作思维的习惯》一文中说:“我喜欢这样的结尾,把话留下半句,把感情推出去。作品终结时,能将作品的思想推选一层,这一层又完全交给读者去想象。”小小说更应如此。好的小小说都应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叫含蓄。含蓄,本是任何样式的文艺作品所共同重视的;然而,由于小小说字数少,就更要发扬这一特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就难于有真正的小小说。结尾浅露的直说,是无法“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含蓄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引起回味,让读者有所得。这类小小说的结尾,就是巧妙地运用省略号,让读者透过那省略号,品  相似文献   

20.
屈指算来,我搞宣传报道工作也有十个年头了,发表的稿件有厚厚的几大摞。作品不仅多次在《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而且还30多次获奖。我写稿的体会是:把自己当“读者”。写稿是让读者看的,不是作者去卖弄才华,因而把自己当“读者”,作品的好坏优劣一目了然。如果自己都觉得味同嚼蜡,往报刊投稿自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在写稿时,十分注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时常将自己放到读者的位置,读者喜欢“吃”什么就“端什么”;在撰稿时,不贪大求全,需要三言两语的,决不穿靴戴帽;有必要“洋洋洒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