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诚信建设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诚信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相当薄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53期双清论坛以科研诚信建设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为主题,从管理体制、科研伦理、媒体监督等多角度对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此次论坛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科研诚信是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活动存在着种种问题,论文剽窃、经费弄虚作假、成果评选潜规则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完善。该文分析了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特点,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心态,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并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健全学术评价的评价机构和制度体系,淡化科研评价激励约束功能,从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支持的问题,基于学术生态视角,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生态主体、校内生态环境、校外生态环境3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研诚信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科研人员的性别、身份对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与科研诚信行为呈正相关,身份与科研诚信行为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认可、学校查处科研失信行为的透明度、整体科研环境以及学术规范程度与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高校层面来讲,应当保证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公正、处置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整体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集中探讨了科研诚信的挑战、国家和国际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及制定统一的科研行为准则等问题,并促进了各国在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训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这些丰富的内容对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简析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科研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现象与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关联,探讨了科研能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方式和提高科研能力对科研诚信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研诚信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石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通过科研人员的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案例研究和扎根编码技术,系统探讨如何有效构建科研诚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构建有效的科研诚信体系需要从主体责任体系、科研全流程管理、诚信信息化建设、诚信教育与监督、失信惩戒5个方面进行完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领域,对构建科研诚信体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政府与科技界的共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会同五部委诚信建设部门及部分高校、海外专家学者召开了科研诚信教育座谈会,围绕如何推进我国科研诚信教育等议题开展探讨。会议认为,我国目前科研诚信教育仍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应该尽快制定并逐步完善科研规范,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科研诚信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8.
科研诚信是科研主体从事科研活动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科研不端行为破坏科研活动秩序,削弱科研创新能力,造成国家竞争力下降。建立并完善以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互动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规范科研活动,润育健康的科研环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恶性事件的频频曝光引起世界对科研诚信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国内外媒体对我国学术造假情况的报道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查处学术不端案件情况入手,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科研诚信状况的调查数据,浅析了我国当前科研诚信的状况。作者认为,客观报道我国科研诚信状况,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类型的演变特征,探讨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为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检索撤稿观察数据库中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记录,从逐年变化、前后5年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类型的演变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11.
科研诚信政策已经成为科研不端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及预防科研失信的有力工具。为了更好地发挥科研诚信政策功能,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布的84项科研诚信政策为样本,从科研诚信政策本身的历史沿革、文本特点以及内容指向三个方面来梳理和归纳其总体概况,并进一步从发展趋势、发文主体、政策内容、主题聚焦、政策类型等方面分析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质性特征。根据科研诚信政策的发展演变趋势,对照新时代科研诚信政策建设要求以及实际偏差,在提高政策科学性、适用标准统一性、概念意涵一致性、惩戒措施协同性等方面提出优化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维护科研诚信,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共同问题,事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国家对科研道德与诚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目前已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对造假、抄袭等违背科技工作者共同准则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执行“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领导下,监督委员会完成了换届。新一届监督委员会将继续着力推进科学基金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坚持自律和监督并重,强化宣传教育,严肃查处科研不端行为,致力于营造潜心研究、风清气正的科研学术环境,奋力开启新时代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同程度科研不端行为视角,以美国、日本、中国的4个典型科研失信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案例背景、处置流程、处理结果,发现在典型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例中,科研机构充当首要责任主体,政府、科研机构、学术共同体介入时间清晰,强调治理的法制化;在有争议的研究行为案例中,学术期刊充当主体并采取同行评议与学术不端系统相结合的防范措施,各主体加强联动开展教育活动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我国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综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调查等方法,结合目前与我国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针对性研究西安市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空间。研究认为,应该从加强科研诚信规范引导、建设信用评估监督体系、健全科研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培训等视角,对西安市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以期优化西安市当前的科研生态。  相似文献   

16.
科研诚信不仅是研究者的责任,同时也是研究者所在组织机构的责任。大学,作为主要的研究机构,必须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保持科研道德的高标准。通过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的考察,分析科研诚信规章制度、科研不端行为监管处理机制、教育计划等举措对于鼓励研究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履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营造良好的科研道德氛围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行为近几年在高校有不断蔓延之势,本文从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两方面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将科研诚信纳入科技管理工作中等构建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研不端行为是科学道德中学术道德研究的重要范畴.在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规范评审制度,严格管理额外收入以抵制学术腐败,慎重而严格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投诉,重视大学生和年轻科学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和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研诚信建设关乎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保障高校科研繁荣、教学长足进步的一项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全面转型,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内涵发展重要标志,其发展对加快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研诚信则是一切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因此,深入研究科研诚信缺失的根源,探索适合国情以及各高校特点的科研诚信保障机制,对进一步减少科研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尊严和价值,营造纯净和健康的高校学术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防止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是改善国内学术生态和提高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支撑,其中,避免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不端行为更是迫在眉睫。通过对120位基金项目申报相关人员的访谈内容进行扎根研究,经概念化、范畴化、编码化处理,获得项目审核评审工作失范、串通申报问题、不当占有他人成果、项目申报书失实四个主轴编码,构建科研诚信问题识别模型,分析导致科研诚信问题的诱因,并进一步提出治理策略,以期减少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科研诚信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