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儒家“实事求是”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和”文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养分的充分汲取和实践的转化创新。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优先发展、教师为本、立德树人等内容深刻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教兴教、尊师重道、以民为本等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谋划教育蓝图,在社会联动发展中定位教育坐标和以系统改革思维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检验、评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标准在于是否满足新时代需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前提在于坚定文化自信,顺利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在于立足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华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的有机融合和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形态,将指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与实现。新时代建构中华新文化要搭建起新时代建构中华新文化的核心线索,实现中华新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层次互动,为新时代建构中华新文化提供内生资源,不断赋予中华文化新的内涵,推动新时代在传承与发展中建构中华新文化,为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新的内涵,打开新的格局,以及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数十余次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并总括其主要思想,具体包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蕴、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策略.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习近平又将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周楠 《宜春学院学报》2023,(4):14-18+10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持续性继承、发扬、转化与升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本领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能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历程与实践,探究其中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神韵,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秉持的品格与心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而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文章重点论述“两创”方针以不忘本来为核心的历史维度与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现实维度,充分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民内心的历史基因,为当今治国理政提供历史镜鉴;深刻揭示出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性,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进而认为“两创”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助推器,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坚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逻辑。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内涵,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资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出发深入解读两者的“彼此契合性”,这对理解两者“互相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主体性也是必需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一种“高度契合性”,作为逻辑前提,两者才有可能进入相互“结合”的逻辑进程,没有“彼此契合”,就没有“互相结合”,两者结合的结果必然地生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经由“结合”而成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应用到新时代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方式,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文化的现实力量来看,其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来看,其必须警惕“文化复古”和“历史虚无”这两种错误倾向;从文化中人的主体性来看,其核心在于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期许。从文化的发展规律来看,其要秉持辩证转化、整合提升、传承创新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本文尝试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期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滋养其心灵、引领其世界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从生活向度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提供了基础;从文化向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实践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内在要求;从认知向度看,新时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新时代展开对马克思人本质理论与孔子人性论的融合研究,既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重要突破口。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与孔子的人性论在逻辑起点、出场方式、内在动力、方法原则、表现形式、理想目标等方面具有相融性特点,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论断与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繁荣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展示中国文明形象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九大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理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作出了一定论述,阐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精神之根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对待中华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统一,力图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同时,应基于传统文化,立足于现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不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亦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在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备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自身价值内核。在新时代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武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创新发展的长效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化,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八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宋敏 《云南教育》2022,(12):33-3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唐诗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唐诗为何能在灿烂的唐朝文化中独领风骚,推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成熟?唐诗里面有哪些优秀的文化精神,对今天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这系列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