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父亲的春联     
我的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幼时读过私塾,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当春节来临,父亲就忙不迭地写春联。父亲很认真,对每一副春联的内容再三斟酌。我家大门上贴的春联,父亲更是用心良苦,以期通过对联教育子女。正月里来拜年的人多,每送客到门口,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觉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写的春联一直是我家过年时最美的风景,也是我最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卖春联     
快过年了,我和妈妈上街准备买点年货。来到卖春联的地方,我惊奇地发现以前的邻居唐芸姐姐在那儿卖春联,我心想:唐芸姐姐家那么有钱,为什么还在这里卖春联啊?我试探地问唐姐姐,她神秘地笑着对我说:“天机不可泄露。”我看她忙得不可开交,就要帮她的忙。唐姐姐听了,高兴地说:“当然好啦,我恨不得多几个助手呢!”就这样,我跟着唐芸姐姐一块儿卖起春联来。我刚上岗,一位顾客就说:“请帮我写一副春联。”“您要写关于什么的字,用墨笔写,还是用金笔写……”姐姐笑眯眯地问了那位顾客许多问题,顾客也都一一回答了。我按照姐姐的指示开始工作了:我先…  相似文献   

3.
我教的是五、六年级复式班。原先,多数学生对写毛笔字不感兴趣,什么原因呢?一是他们不甚明了写好毛笔字的意义,因此缺乏克服学写毛笔字中遇到的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教师在指导时只有简单号召,没有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很想写一手好毛笔字。比如,老师写标语或春联时,他们围着桌子,歪着头,聚精会神地看老师写字。五年级学生郑土生还羡慕地说:“老师的字写得真灵,我能写到这样该多好啊!”根据以上情况,我觉得,要学生写好字,必须首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初一年级读写训练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继续练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任务。农村学生的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会写毛笔字,喜欢叫子女写春联或喜庆对联,尽管学生的毛笔字写得不那么规格、美观,但“敝帚自珍”,因为是自己的子女写的,常引以为乐。落实生产责任制以后,社员个人自置农具、家具的多了,篾箩、盆桶、畚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爸爸身材很高大,还有一个肥肥的将军肚,一走一晃荡。爸爸有一个拿手绝活儿,就是写毛笔字。爸爸写的毛笔字用我新学的成语来形容就是“龙飞凤舞”,好看极了!每年春节,爸爸都会亲自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每当看到爸爸的字,我都会对自己说:“我也要好好练字。”  相似文献   

6.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时下,大多数人都会去街上或商店买来现成的春联,但我的邻居张大爷一直坚持自己写春联。他说自己写的春联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更有独特的"年味"。张大爷在春节前的几天总是很忙,几乎小半个山村的春联都是他写的,而且他自家张贴的春联也很值得品味。从我识字起,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就常听到乡亲们在议论:谁家的春联词语好,有滋味儿;谁家的春联字写得好,有气势。张大爷家的春联一定是值得逐字品读的。  相似文献   

7.
写春联     
过年那天,爸爸从超市买回一大包年货,顺便还买回几张红纸。看到这些红纸,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爸爸买这些红纸做什么呢?难道今年要给我包个大红包不成?我好奇地问爸爸:"爸,你买红纸干什么呀?""写春联呗!""写春联?"我疑惑不解地问,"如今市场上的春联多的是,买一  相似文献   

8.
李荣芬 《师道》2006,(11):28-28
我小的时候,是在自己村子里上小学。那几间简陋的房子,那个小小的院落,还有院子里那几棵老松树,几乎成了我童年记忆的全部。 教我们的老师姓张,也是本村的。听爷爷说他毛笔字写得很好,是有名的先生,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要请张老师写春联,所以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张老师的课堂的。至于他讲课如何,我脑子里没有一点印象了,只记得冬天的时候,他时常将一条白色的长围脖圈在颈上,胸前和背后各留下一段,显得很有学问。  相似文献   

9.
尝试     
A正儿八经地练了几年书法,也参加了一些比赛,瞅着别人过年写几副春联拿到市场出售,我也想试试。今年的春节终于下了决心尝试一下。腊月廿六的一大早,风呼呼地吼着,凛冽的寒风夹着雪珠吹在脸上刀割般难受。市场里年货堆积如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想,今天春联一定好卖。一转身,瞧见角落里空着位子,我背起“家伙”三步并作两步在那儿占了一席之地。昨夜赶出的春联,迎着寒风飘飘扬扬煞是好看。我本想亮开嗓子吆喝一阵,可平时做领读的嗓门此时像灌了铅,半个字也叫不出来。“小兄弟,春联怎么卖呀?”一个小伙子提着篮子问我。“一块……不,一块…  相似文献   

10.
寒假,曾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它包含着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系列节日”——过“过年”。其间除了新衣和美食,还有贴窗花、写春联、守岁和看花灯等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1.
法度与想象     
王路 《大学生》2013,(9):75-75
正二十多年前,我们县城过春节时还兴贴自家书写的春联,我觉得书写的春联要比印刷的春联更有气氛,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毛笔字,当时我还没有读小学。自己在家胡乱练了两三年之后,有一天,舅舅来我家,看到床下堆满了练过字的废报纸,说你应该拜个师父,至少也该找个老师请教一下,盲目练下去恐怕难成气候。我说我不认识懂书法的老师,舅舅说他认识一位,回头带我去拜访。我跑遍小县城,买了当地最贵的毛笔和宣纸,在家写了好几天,终于写出  相似文献   

1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喜爱撰写对联,而且大力提倡对联。因此,每逢过年,他号召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以增添喜庆与祥和。“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首先提出来的。他在普及对联文化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晚上,女儿在写语文老师布置的毛笔字训练作业。“爸爸,你看我写的字好看吗?”女儿问道。我拿起女儿的大仿训练本仔细端详了一番。怎样评价女儿的毛笔字呢?如果说她写得很好,会不利于她修正笔画不恰当的地方;如果说她写得不好,会伤害她的自尊心。我从她的说话神态上可以看出,她是多么想得到我一句赞赏的话。我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平平,我觉得写毛笔字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说,你写的‘某’字中的横这个笔画,你仔细对照一下字帖中这个字中的横,你看一样吗?”  相似文献   

14.
看了学生们在寒假里写的作,感触颇多《写春联》(过年喽》让我重温过年的快乐:《雪》给我带来如诗如画的美感,让我感受到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的快乐;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张冬梅同学写的《数学,你恨我吗》。  相似文献   

15.
我小的时候,是在自己村子里上小学。那几间简陋的房子,那个小小的院落,还有院子里那几棵老松树,几乎成了我童年记忆的全部。教我们的老师姓张,也是本村的。听爷爷说他毛笔字写得很好,是有名的先生,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要请张老师写春联,所以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张老师的课堂的。至于他讲课如何,我脑子里没有一点印象了,只记得冬天的时候,他时常将一条白色的长围脖圈在颈上,胸前和背后各留下一段,显得很有学问。上课前后,总是有很多孩子聚在张老师身边,听他说些幽默的笑话。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只顾着忙,在家里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想起来…  相似文献   

16.
写春联     
<正>快过年了,爸爸忙着去商店采购年货,妈妈呢,在家打扫卫 生。爸爸、妈妈忙忙碌碌,小迷糊也坐不住了,主动提出要帮忙干点活。干什么活呢?爸爸一琢磨,把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小迷糊。写春联、贴春联可是件大事,往年都是由爸爸亲自动手的。小迷糊头  相似文献   

17.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8.
“勤劳致富……”,好啊,写得好!我在一旁摇头晃脑地吟着爸爸写的春联,不住地赞叹。今天,爸爸要搞个特殊的“节目”——自个儿写春联,这样既省钱又别具一番趣味。这不,他正冥思苦想着横批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老婆婆,年年的除夕要我给她做一件事,她拿来一叠红纸和笔砚要我“写春”。裁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红纸上,我用蘸饱了墨汁的羊毫笔,竞也痛快淋漓地挥毫一番。当我每次写下那“福”字“春”字的时候,心里不免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个守着旧习惯的老婆婆的话,像我这一代的人,在目前的这种生活下,怎能有机会练毛笔字呢!我的毛笔字虽有如春蚓秋蛇,但还是很高兴写,它使我温习了旧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体闲广场     
春节话春联春节是炎黄子孙一年中最隆重、历史最悠久的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早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每逢过年,人们用桃木板刻上传说中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