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工具与使用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技术与人类不仅在物理功能上相互强化,还在认知层面互相提供辅助,感官体验上互相拓展,形成机器日益类人化、人类活动日趋机器化的双向趋势。人工智能和人类通过技术与数据相互观察,借助智能设备和传感器构建起一个隐形的相互监控网络,并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建立起预测性监控机制。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智能工具的角色从服务者向竞争者、从协作者向决策者转变,而人类则从使用者转变为合作者,其职业角色也由传统型向智能导向型转变。这种人机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特征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议加强人工智能的伦理监管,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相平衡;改革教育体系,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未来人才;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投入,深化人机协作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驯化、人机传播与算法善用:2019年智能媒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师文  陈昌凤 《新闻界》2020,(1):19-24,45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内核的机器人写作、新闻推荐系统、自动化事实核查、智能广告在2019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智能技术带来的理念重塑和实践变革在新闻界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人工智能与新闻界的深度结合已成为业界新常态的情况下,学术界对智能媒体的研究逐渐超脱出对实践样态的描摹,转而对新技术形态下人与算法的相处模式进行深入诠释,对算法的价值观风险、公共性与正当性等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本文梳理了2019年国际国内的百余篇核心期刊上的智能媒体研究,对目前研究热点和潜在趋势进行解剖。我们发现,2019年学术界对智能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驯化、人机传播、算法善用、算法公共性和算法正当性这五大前沿主题。相比2018年学术界对智媒问题的全方位探索,2019年学术界对智能媒体的探讨逐渐进一步聚焦深化,出现诠释转向和思辨转向。一方面,学术界较多采用诠释经验主义范式,阐释人类在日常新闻实践中对算法的意义解读,还原媒体、平台、算法与用户之间动态的相处机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探讨算法对于既有的传播理论体系的补充,反思智能媒体在公共性、正当性层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围绕智能技术产生的权力角逐。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的业务流程,但同时对新闻真实性、专业权威性、导向正确性、情感贴近性等要素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作为媒体生存与发展根本的媒介公信力.本文认为,在智能传播时代,媒体在有效利用技术的同时,应正视技术的挑战,通过算法设计的把关、智能求证与核实平台的搭建、对内容品质的强调、...  相似文献   

4.
焦宝 《当代传播》2022,(3):40-42+55
当下的智能传播时代是一个人即媒介的时代。人即媒介从根源上说,是智能传播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出现的两种智能,即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两种智能的加持下,整个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互动合作,催生出参与智能传播的三种存在:真实人、虚拟人和人工人。这三种人共同促成了人即媒介的出现。人即媒介,意味着智能传播时代的伦理规范必须是人的伦理规范,唯有推动智能向善,才能实现人类信息传播的良善秩序,从而促成智能传播环境的良善之治。  相似文献   

5.
6.
程明  孙嘉蔚 《青年记者》2023,(24):24-28
本报告围绕CNKI数据库中高级检索到的2023年刊发的107篇智能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文献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出2023年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大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研究的勃兴,人机深入交流与新人机共存空间的构建。但同时存在认知茧房的加剧、算法操控导致用户自主权的丧失、虚假信息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等相关伦理问题。未来,智能传播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人文、伦理三个维度,人机协同、传播主体、人机交互、人机伦理、人类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等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的传播格局正朝着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社交媒体的发展与进步拓宽了我国的公共信息的传播路径。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也变得更加丰富,用户在应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生产信息、消费信息、信息互动等方面活动。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交媒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交媒体传播形态的变化趋势;并以微信为例对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了研究,探索媒介融合下社交媒体信息快速传播的密码。  相似文献   

8.
刘鹏 《采.写.编》2023,(3):169-171
在国际社会中,社交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借助社交媒体的内容,在国际中进行传播,不但能够宣传国家的形象,也能传播国家的文化,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近几年来,各类社交媒体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些社交媒体除了在国内形成了强势的影响力之外,也开始逐步地走向了海外市场,并且在其他国家受到了欢迎和认可。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的背景,对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谣言依附新的媒介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交媒介的人际交往属性出发,援引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媒介环境和特点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出社交类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慧敏 《青年记者》2022,(18):90-92
当机器不仅是工具而且开始承担主体角色时,人机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机融合也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本文主要考察智能传播时代人机融合形态,即感知融合、认知融合及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11.
陈颖 《今传媒》2020,28(1):135-138
近几年社交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如何实现人与社交机器人的和谐相处也成为传播学的研究热点。正因为社交机器人的类人性与人机交互效果有关,而图灵测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测量机器类人性的方法,因此本文尝试从图灵测验入手来思考如何促进人机社交传播,并介绍了如何将图灵测验应用于人机社交传播领域,提出目前的图灵测验在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局限性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禹卫华 《中国出版》2023,(24):25-33
传播理论学科技术基础从“老三论”发展到“复杂系统理论”阶段。经典传播理论框架内有四个要素更新,即用户、在线社交网络、平台、算法。在边界延展上,社交媒体传播的类别可以分为人类参与和机器参与两层。基于传播要素更新与理论边界延展,从学科理论交叉切入,探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包含的要素、结构与交互,提出社交媒体传播的总模式,包括“在线社交网络传播模式”“平台算法传播模式”两个基本模式框架,并体现出双控制、双闭环、混合共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俄乌冲突是当下重大的国际热点事件,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全民参与、全程直播的新型社交网络事件。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社交网络关于该事件的传播存在明显的伦理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新媒体技术引发的信息深度造假,媒介话语权争夺引发的信息传播偏向,媒介伦理缺失引发的虚假信息泛滥。由此,我们呼吁重视新媒体技术伦理,建立技术善治规范;关注媒介话语权平等,建立包容开放的国际话语体系;加强社交平台媒介伦理教育,建立平台主体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陈莎  刘斌 《青年记者》2021,(5):62-64
本文通过对人机对话内容分析发现,作为社交机器人的用户,对话得以联结的可能在于用户对这个新型在线社交机器人的好奇.当对话开启时,人机对话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日常闲聊和娱乐话题领域,人机对话的权位关系是主仆关系,社交机器人扮演讨好型人格仆人角色;尽管如此,智能陪伴仍未达到用户的智能需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关键在于获得受众的认同,从而由主导价值观上升为主流价值观。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社交媒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渠道。但是,利用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诸如群体区隔不利于共识的形成、网络负面声音消解认同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发展公共媒介、培养网民的"新闻素养"等手段是解决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沈秋月 《今传媒》2024,(2):15-18
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显著、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给健康传播带来了机遇,如何利用新媒体优化健康传播效果日益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媒介可供性是一种全新的媒介研究视角,本文对媒介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进行了概述,并基于媒介可供性框架,即生产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梳理了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健康传播的创新型实践,并从实践中抽丝剥茧,发现了微信的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时期”的田野调查传统源自人类学家对异文化小型社区的研究。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田野观察和研究的基本情境后,研究者长时间与研究对象共在物理空间的要求需重新思考,田野调查的时间轴应该与正在研究的事物及其活动的时间结构相适应。社交媒体田野作业应建立“常时间”的操作框架,即研究者需要进入研究对象的日常时间里,根据特定地方和人群社会生活的节奏管理和分配田野调查的时间,经常性地返回研究对象所处生命和文化中特殊的时间节点,继而达到一种数字时代开展田野作业的常态,即保持与研究对象网络共存的状态。对田野时间的反思,涉及了田野作业观念、模式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处不在的媒介技术所包围.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有必要从身体出发,重新思考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机关系问题.本文探究了人机关系问题的思想溯源,并对人机关系问题研究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梳理,以揭示人机关系问题研究的总体进路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时代,出版与社交在传播途径更迭的同时发生着双向融合,在双主体共同动态演进的过程中,传统出版行业的中心化体系逐渐解体,新媒体平台内容出版衍生出“再中心化”的格局。当下,受众习惯与媒介生态迅速变革,一贯“慢中求精”的传统出版行业在求快、求新的市场竞争中普遍出现迟滞性。与此同时,近年来新兴媒体泥沙俱下的弊端渐显,加之传统出版业承担着公共场域之下传递正向价值观的社会职能,推动了大众对于社会系统中专业化、规则化内容的偏好回暖。文章从出版社交化对信息传播过程的解构与重建切入,试图探讨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的耦合与矛盾,思考传统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与新兴社交媒体深度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朱芸 《东南传播》2021,(8):106-109
"截屏社交"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一种文化风潮,它借助成熟的媒介技术进行生产制作,表现出即时存储和创作"元素材"的功能性特征.与此同时,截图的"二次传播"也打破了公私之间的界限,将个体的后台行为暴露在前台,赋予隐私内容一种新的"可见性",蕴藏着信息失控和权力变动的风险."复制真实"幻想的破灭、个人权益的隐性侵犯以及朋友间的"怀疑式信任"是截屏当下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