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千阙歌     
17岁那年上大学,母亲本说好了要送我,但在临走的那一刻却变了卦,兴高采烈、满怀着闯世界念头的我,并没有注意到她挥完手转过身去时眼角的那一瞥闪光。父亲送我到车站,我还穿着那个夏天一直穿着的短裤和背心,脖子上挂着一串钥匙,满不在乎的样子,一种孩童似的想装潇牺的幼稚。父亲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教师节,每当这个时刻,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父母担任教师时忙碌的身影。无数次在深夜,睡眼惺忪中看到母亲上完课、改完作业后疲惫回家的情景;有一次母亲回家时因为道路黑暗,不小心摔倒在地沟里,伤了脸,却仍然坚持着去学校上课的情景;父亲跟自己辅导的学生促膝长谈语重心长的情景;父亲在65岁高龄时到偏远的四川凉山地区创办凉山大学时奔波劳苦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个农民,识不得几个字,一辈子靠弄田种地为生,从未出过远门。他和母亲在家乡那“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盐碱地上拼死拼活地劳作着,用心血和汗水养育着我们兄弟五个。1994年,我考进了大学。被汗水和劳累浸透了一辈子的父亲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可是,我上大学的第二年,久病缠身的母亲便离开了我们。看着四壁空空的家和不时登门的债主,父亲郑重地对我说:“军呐,安心上你的学,别瞎寻思家里的事儿,这跟你没关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供完大学。”话虽这么说,可穷人家的日子是难熬的,穷人家张罗点儿钱更是难上加难。父亲接…  相似文献   

4.
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让我们做子女的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她们的恩情,在这一点上,伟人的母亲和普通人的母亲是可以画等号的.在而立之年,我也初为人母,在教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心潮起伏,感慨颇多,前所未有地深刻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母亲的艰辛,更启迪着我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母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在塑造母亲的形象,展现母亲优秀的、过人的品质,文中从三方面来写:1.对我的"管教".  相似文献   

5.
回家     
不知从何时起,我身旁开始有了无数陌生的面孔,握不完的手掌,接不完的电话。我知道,我和其他步入社会的人流一样,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年前会议上,母亲打来电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一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指引我敲开大学的校门.经湖南,过江西,上河北,抵北京,再戏剧性地从沈阳、长春转车,我独自来到这所黑土上茁壮成长的大学--延边大学.整理完宿舍,办妥还学费缓交等入学手续后,接着是紧张而又快乐的军训.响亮的"一二一……"成了我刚进大学时21天的调味剂--我知道自己该开始别样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一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指引我敲开大学的校门.经湖南,过江西,上河北,抵北京,再戏剧性地从沈阳、长春转车,我独自来到这所黑土上茁壮成长的大学--延边大学.整理完宿舍,办妥还学费缓交等入学手续后,接着是紧张而又快乐的军训.响亮的“一二一……“成了我刚进大学时21天的调味剂--我知道自己该开始别样的生活了.   ……  相似文献   

8.
刘卫红 《班主任》2001,(2):16-17
请看下面两则真实的故事:故事一,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母亲要他提高学习成绩的要求,用早已准备好的榔头将亲生母亲活活打死.故事二,北京市密云县深山区,一个做了半辈子豆腐、卖了半辈子豆腐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窦中兰供养儿子刘海波上完小学、中学、大学,最后考取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名牌大学斯坦福大学.  相似文献   

9.
请看下面两则真实的故事:故事一,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母亲要他提高学习成绩的要求,用早已准备好的榔头将亲生母亲活活打死.故事二,北京市密云县深山区,一个做了半辈子豆腐、卖了半辈子豆腐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窦中兰供养儿子刘海波上完小学、中学、大学,最后考取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名牌大学斯坦福大学.  相似文献   

10.
爱的接力棒     
<正>我快十四岁那年,父母把我叫到一旁迟疑了半天才告诉我,说我可能永远也上不了大学了。虽然他们很想为我和姐姐付学费,但由于要支付母亲那笔数额巨大的医疗费,所以我们基本是不可能上大学了。我看着母亲悲伤的脸,决定永远不再提起这件事。但我仍然梦想着会有好运突然降临。我的父亲是一位高中教师,同时还为当地的球赛做兼职解说员。虽然母亲不能  相似文献   

11.
意外的礼物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晚上,桌子上摆满了一些美味,中间是一个点燃了生日蜡烛的大蛋糕。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桌边,唱着欢快的歌曲,歌声传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唱完歌后,我神秘地背着手来到母亲面前。母亲看了,笑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2.
19岁那年,我考上大学.母亲让我自己去报到,说是锻炼一下自己.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母亲把我路上吃的用的,以及衣物都装在一个大兜子里,只把我送到了车站.  相似文献   

13.
回家     
在落日的余晖中,我拖着沉重的心回到了几个星期未归的家中. 乡村的傍晚十分恬静祥和.母亲正在刷洗刚煮完猪食的锅,母亲孱弱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摇曳着.只有那"沙沙"的刷锅声伴着她.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胸怀     
文卒 《老年教育》2009,(11):33-33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坚强的一生。面对困难,面对现实,她百折不挠。 母亲的坚强 电视剧《闯关东》我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完的,因为它让我再次想起了母亲。1943年前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只好带着我的姐姐投奔在大连打工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妈妈不再哭     
那年,我高考落榜。 父亲不在家,他远在南方的某个地方 给人修马路。寄回来一张汗津津的信。信 中说,他前三个月当建筑工人,房子没修 完,刚领了一半的工资,包工头便卷款跑 了。后又害了场重病,口袋的钱早用完 了。说到我,只有两句话:考上了重点 大学,拼死老命砸锅卖铁也要上学;没 考上,便下广东去和他一道打工。母亲 回了信,没有写我分数的事,只说正在 录取中。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但我们几兄弟都先后考上了不同的大学。毕业后,我进了电视台.干上了新闻这个行当。母亲很是高兴,从此也爱上了电视。父亲告诉我,每天一到新闻播出的时间,母亲总会拉着他,一起看新闻。尽管她听惯了闽南话的耳朵对普通活有很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窗板的故事     
我小时候睡觉的床头有块窗板。有一天,这块窗板突然变成了“刘保法作品展览”,那上面贴满了署名“刘保法”的优秀作文和我无师自通画成的一些古代将军、士兵、侠客的画像。我将它们贴在窗板上展览,换了一期又一期。邻家的大人小孩围着欣赏它们赞扬它们的时候,是我心中最HAONIANZUOWENFUDAO得意的时候。这种强烈的创作发表欲望,最初来自于母亲的讲古。母亲目不识丁,但记性特好,肚里藏着讲不完的故事。每逢夏夜乘凉,我卧在门板上看星星,母亲便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津津有味地讲古。我问母亲从什么地方听来这么多好听的故事,母亲说这都…  相似文献   

18.
父母的希望     
拖着两腿泥巴的父亲坐在门边的那块老石头上,边歇着脚边喝着碗里的稀饭。母亲一手端着饭碗,另一手端着菜碟走到父亲跟前也随地蹲下和父亲一起吃着。“早上我们能栽半亩地的辣椒苗,等会儿再叫几个人来帮忙,争取今天栽完算了。”父亲对母亲说。母亲吃了口饭说:“能行。今年咱们这庄稼只要能收好,咱娃上大学的钱就不发愁了。”其实,父母在外面说的话我听得一清二楚的。这几年,父母为了供我上学,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劲。但父母都是庄稼汉,没有更大的资本去念生意经,只能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向自己的田地要点回扣罢了。这话也不是说得那么容易的…  相似文献   

19.
一碗蛋炒饭     
在我的记忆中,厨房的门永远是为母亲开着的,里面的身影也总是固定的。而每当母亲在厨房接受烟熏火烤时,父亲不是坐在沙发上看报,就是坐在电视机旁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他从不问关于厨房的事,更谈不上会帮母亲什么忙了。有一天,母亲忽然进了医院,我吓得哭了,幸好只是动了个小手术。看着母亲那因刚被动完手术而包扎的手,我哭得更厉害了,她的手浮肿了,简直就像个红萝卜,我知道母亲的手灌满了淤血。母亲的叹息让我更加难过了,因为她病了,长期不能进厨房了。也许吧,在一旁的父亲意识到了什么,于是,他微笑着对母亲说:“从此孩子的三餐交给我吧。”…  相似文献   

20.
为成长壮行     
陈晓华 《师道》2011,(4):6-8
读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当洗干净腿上的泥巴,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新鞋,换上母亲缝制的解放装,怯生生而又喜滋滋地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