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之 《教育文汇》2013,(11):4-4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培养的人才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育人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求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相似文献   

2.
杨忠 《河北教育》2023,(10):14-16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如何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做好新时代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理念,围绕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大学的发展目标,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德为本,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日常的管理、教学和育人之  相似文献   

4.
李大伟  鲁春光 《文教资料》2010,(20):227-22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要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大学生成功就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高校教育者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灿 《中学文科》2006,(12):112-1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十六大的精神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立足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与提高,教育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境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需要教育方式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更加理性,全面育人的理念渗透其中。我们常说的全面育人,是指我们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只看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育人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让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指导着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坚持育人为本。本文从以育人为目的的职业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对职业教育以人为本问题做一些粗浅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关于教育的方针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除了进行“刚性”的管理,更要“以人为本”,实行“柔性”管理,才能培养素质全面、发展协调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抗战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在高等院校开展劳动育人的设想。延安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成为在高等院校进行劳动育人的典型示范。延安大学劳动教育主要围绕解决学校办学需求与师生生活需要、农业生产等方面展开,基本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历史经验。以经验为启示,在新时期开展劳动教育要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在教育中的领导地位;根据现实需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大局;丰富育人载体,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模式、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薛义荣 《江苏教育》2022,(71):35-36
进入新时代,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美育人,可以融合多方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审美观,促进学生高品质发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美育实践,既是发挥班级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伟大的工程需要伟大的创造。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就要充分理解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正确定位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教育内容体系,为教育获得积累贡献力量;教育工作的实施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的路上执着前行,不畏艰险、不避风雨、坚定职业操守,树立远大目标和方向,“为国育才,为党育人”,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坚决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当国家需要时能作大、中、小学教师,又能作工人、农民。  相似文献   

13.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为育人这个目的服务,因而育人需要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具体包括教师的教书育人。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服务人员的服务育人,以及学校内外的环境育人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校园育人系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学校育人的核心,也是校园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一切工作中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这不是单纯依靠传授业务知识所能…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源地,要以育人为本,我们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及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必须坚持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打造稳固的平台。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来到大学,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不但要面临学习问题,更要独立地面对生活、同学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教育者不但要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种提法,鲜明地表露了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要服从育人的目标,也是育人大目标中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原则,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文道关系”。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这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个传统。古人尚且注意文道结合,教书育人,何况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教育,更要在教书育人上舍得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选的语文课文思想内容好,符合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为人民服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身体健康,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根据当前青年学生的情况,我们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着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对青年学生的起码要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永葆教育事业活力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机制始终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内在。因此,在全新育人环境下,要积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构建极富活力、更高质量和开放包容的现代教育机制,奋力推进教育制度全面创新。在推进教育制度全面创新时,需要首先弄清“培养什么样人”的现实问题,只有把握了正确的育人导向,才能确保育人活动取得理想成效。通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选择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资源,关注大众迫切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理念,实现教育体系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工作王菁,李滨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崇高而神圣的使命,高校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然而...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是以育人目标为中心的社会活动。我国《教育法》以《宪法》为依据,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提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作了法律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方针明确地规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完成这个育人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学校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坚持教书、管理、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有效地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