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周丹  王玉苗 《职教通讯》2023,(10):44-52
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由斯宾塞引入课程研究中,经阿普尔和麦克·扬的追问得以发展,经历了从“客观价值”到“社会建构价值”,再到“客观价值与社会建构价值兼存”的发展历程。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知识类型可区分为技术知识、工作知识和专业知识。从知识价值的视角出发,可从人才培养目标、智力理论、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三个维度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逻辑起点。从职业知识论这一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职业本科教育“4+0”试点专业的个案调查,基本明晰了职业本科教育在本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横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所传授的职业知识在内在属性上偏向于技术维度,在知识面向上偏向于中微观层面,在知识的主体构成上偏向于主观经验层面,在知识的建构逻辑上偏向于工作体系;在纵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中的理论知识占比提升,实践知识的内在结构更加复杂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范式呈现网络化趋向。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始终以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为根本遵循,以“技能精英”为目标开展校企定制化联合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质量标准为准绳推进多路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
个性知识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它操纵于幕后,不易察觉;它与公共知识相对,两者共同构成个人知识的整体;它存在于个体,建构着“这一个”,其价值有待揭示。基于对其存在特点、结构层次的探究,从建构的视角分析了各层次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定位是区别不同办学主体差异化办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识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产生着重要影响。职业本科教育“以何为高”“凭何而高”的问题尚无定论,回答这个问题需从知识论视角出发,以人才的知识需求为起点,厘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智能时代的技术知识呈现边界模糊化、精细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构成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内在逻辑。遵循此逻辑,职业本科应着力培养工程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并按照“规模适中”的原则科学控制培养规格。在此培养定位之下,应变革理念,将“全人”理念贯穿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变革教学模式,以数字化知识推动职业本科学科建设;变革课程知识,以复杂性知识为核心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视阈下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是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前结构经验有效建立、后情境问题合理创设和主客体知识科学关联。传统课堂的知识信息传递高效,但高阶能力建构不畅,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翻转课堂体现了知识的建构生成性,有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但教学体系与建构逻辑匹配还不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效率不高。为了实现课堂教学对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才的高效培养,提出“知识—能力—价值”共生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通过建立“建构型知识群”教学体系、实施“三步式台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引入创新方法论、课堂呈现突出社会化情境,成体系保障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提升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雅静 《江苏高教》2022,(9):109-115
知识社会学从知识建构的“相对主义”视角考察了科研活动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性”维度,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了知识生产的社会性和结构异质性的互动过程。高职教育场域的科研知识具有综合应用性和科技实践性的特点,呈现了知识生产由学院科学到产业科学研究模式的转换,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具有社会价值,应该对其社会影响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应用型科研评价应在“学术、政治与社会”的框架下,参考跨学科和超学科评价模式,理解知识生产和应用的逻辑,促进系统内外异质性要素的有效互动,实现学术社会价值的回归,建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和应用科研发展的话语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从知识建构的视角出发,探索"知识"和"学习"的本质,并对影响体育知识和技能建构的几个关键因素加以分析,进而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沈琦 《考试周刊》2012,(82):142-143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着很多新视角和新特点,模块之间的衔接和独立性,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模块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将模块知识融入、添加到必修学习时建构的知识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技术为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契机,如何促进个性化学习已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知识图谱作为知识可视化发展的最新技术,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不仅能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非线性的语义联系,还能解决在线学习中推荐、监控、评价、反馈等个性化学习支持问题,可以助力学习者系统高效地建构知识体系、优化学习决策,为个性化学习支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该研究在分析个性化学习及相关研究现状基础上,立足学习者导向视角,在自我决定理论等指导下,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个性化学习模型,并从动机激发、知识建构、意志提升、能力增强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个性化学习“四位一体”协同支持机制,设计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原型,以期为给个性化学习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经过了从“专才”到“通才”,再到“元才”的变迁,但教育模式并未发生相应变革,致使“专才”的知识特点落后,“通才”的知识特点亦难以实现。“元才”的知识建构则采用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对于知识建构结构化强、特异化低的特点,并发挥其在应变、认知、创新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吏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现、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20,(2):93-97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文章提出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审视大学英语语法知识体系,指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法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建构相应的语音系统知识、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等语法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侯浩翔  倪娟 《江苏高教》2022,(10):58-66
高校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推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人才培养风险由来已久,并与“卡脖子”和“缺芯”突发事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危机形成因果演化链条。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分析框架,文章提出专家系统的权威化知识地位遭受冲击,潜在的原发型风险深入教育教学领域,现代组织结构“脱轨”诱发制度化风险,认知自反困境及工具理性泛滥潜藏评价风险,预示着学生的创新知识体系建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品质提升面临风险挑战。风险并非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的,文章从解构性建构课程知识内容,优化学生创新知识体系;明确本科教育教学深层次原发型风险,发挥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势;创建反思性的组织制度,营造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环境;改进工具理性主导的学校评价机制,兼顾学生创新精神品质表现等方面,提出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数据定义万物、数据量化万物、数据联接万物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科学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将目标直接指向了如何从数据中提取和建构知识。数据科学指向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创造过程系统描绘出从数据到知识发现的完整流程。本研究试图从数据科学的视角探寻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知识观形成,从数据与智能技术带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与知识生产要素的变化中尝试刻画出重塑的知识观轮廓,并对“教什么知识”“知识如何教”“如何化知识为素养”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回答,以寻求教育迎接知识创新人才挑战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正华 《甘肃教育》2023,(13):116-118
良好的知识建构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创新。文章以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一课为例,从知识建构的理论基础出发,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分析教材教法,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展现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体育教师知识体系尚存问题,从“四个转化和适应”的视角阐述了合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在职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指明了方向,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即“知识树”,也称“知识能力结构概念图”。“一树”就是师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建构,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知识树,依照课标(大纲)、考纲和教材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整理形成一个树状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图:二是学科能力体系,即在知识树构建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学科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