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四年级又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扇形统计图和统计图的选择等。到六年级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图。为了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扇形统计图》的学习重点应放在会看图、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上。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是《体育中的数学》第2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搭配中的学问》,学会了用连线、画图、列表等方式探究搭配问题;到六年级上册还将进一步研究《比赛场次》中蕴涵的规律,学习用算式计算比赛场次。本课承前启后,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比赛场次,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经历探索比赛场次的过程,会用连线、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将“可能性”分4个阶段,层层递进,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意图和教学目标。“可能性的大小与结果”属于第3阶段,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事件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初步感知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转动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第一个情境是青蛙儿歌,通过儿童熟悉的儿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即n只青蛙n张嘴。第二个是妈妈和淘气年龄关系的情境,如果淘气年龄用字母a表示,那么妈妈的年龄可以用a+26表示。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买气球》所在的单元,以统计活动为主线,安排了纵向简单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简单条形统计图两项内容,通过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的决策。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横向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广泛的应用,全面地认识和初步掌握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6.
点评:由于同学们没见过松鼠,对松鼠的知识了解甚少,上课伊始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松鼠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7.
林钦 《福建教育》2007,(2):43-44
[设计片段一]感受升1.教师演示,把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再将水倒进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刚好倒满,说明“1升=1分米…’。2.参照1升水的体积,估一估大瓶橙汁的体积。3.参照1升水的体积和橙汁的体积,估一估红色塑料桶的容积。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3.懂得礼物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体会亲情的可贵。4.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二、教材分析《礼物》以诗歌的形式,描写的是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自己从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一些道理。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适宜朗读、积累和练笔。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识…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象,体会蕴涵在诗歌里的哲理;初步认识古代哲理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李玲玲 《福建教育》2005,(1A):21-23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种子的梦》的教学重点是感知诗歌凝练的语言以及丰富生动的想象。而感受诗歌深刻的内涵和充沛的情感则是其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诗文中的“梦”“土地”“孕育”来作文章:由“梦”引入,默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由“土地”带人诗境,训练句式,培养斟酌诗歌文字的能力;由“孕育”深入诗心,交流体会、训练朗读,领悟诗歌内涵;最后又回到“梦”进行创作,展现个性的诗句,抓住“梦”思索课题的美感、诗文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介绍事物。情感价值观:1.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2.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过程方法(设计思路):1.以图入手,欣赏感悟。2.由图及文,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分析北师大版教材编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列表、找规律、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等。本课使用的解决问题策略主要有画图、列表等。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画图、列表策略解决问题,本册第二单元《图形中的学问》学习过用数形结合策略解决问题,这些都为本课用列表策略找规律奠定了策略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可是现如今孩子们沉迷于各种刺激的电玩,斑斓的动漫,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视而不见或是不屑于去观察、去切身体会,发现不了有趣之处,自然也就无兴趣可言。本设计力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拥抱生活,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发现身边有趣的现象,从而流畅地笔下生花,绘出属于自己的图画……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学年的“寒暑假备课”专辑在农历年的爆竹声中缓缓落下帷幕。从盛夏的第7、8期到隆冬的第1期、第2期,25篇文章的专辑可谓超大阵容的强势出击。藉着“暑假备课”所获得的读者极高的认同度,我们希望“寒假备课”也能引起读者朋友广泛的关注。但是,百密一疏,编者和作者的思考并不能涵盖古诗词主题同构教学的各个层面,还有许多主题同构的教学方法等待教师朋友们去探索、发现、实践。当然,古诗词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主题同构教学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的古诗词教学,教师朋友们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品诗言、入诗境、悟诗情,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实效,夯实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且,我们也希望教师朋友们能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同的教学元素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饱满热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吴春菊 《考试周刊》2011,(60):94-9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发展关于“长度”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1.关注与旧知识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2.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3.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4.恰当把握实际背景题目的难度,关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吴雅卿 《福建教育》2005,(1A):13-14
培养认真倾听、大方表达、虚心请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怎么“嚼”语文呢?我的做法是,从文本入手,把它当做一叶槟榔,反复地嚼,反复地品,嚼烂了,品透了,课就备好了!《大禹治水》,我嚼了不下十遍,总体说来,嚼法有三:一嚼,大口咀嚼,尝尝滋味:二嚼,泛嚼多思,品出真谛;三嚼,换位幻嚼,潜心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