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树立"全课程育人"新理念,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作用;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专业教育课程"守渠"责任,开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2.
<正>从教学目标看,《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是"完成思想教育任务",所以除了与其他课程一样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学科尤其需要传递"正能量"。活动无疑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程  相似文献   

3.
开掘其他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用好课堂育德主渠道,明确教师立德树人新使命;有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阶段"育人向"全程"育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新课改实施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实效性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也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文章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课程设置上应落实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三贴近"原则;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5.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大约经历了一个恢复与形成、调整与提高、发展与规范、整合与升华的和合过程。通过对课程设置的历史考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始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保持与党的中心任务一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重在育人"的科学理念;始终体现继承与超越统一和发展的和合过程。其目的是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推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之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意识为指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策略。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的专业化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人的精神性、政治性以及育人的总体目标,以政治的视角观察、思考和把握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政治表达。围绕人的精神世界的政治呈现的具体环节或条件,一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划分为本体性课程、条件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应穿梭于"思想与现实"之间,坚持"史"和"思"相统一,注重"文件精神"与"课程体系"相融合,贯穿"以政治立场把握精神之域"主线。  相似文献   

7.
"中学政治教学论"是高师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中学政治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课程,是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探讨"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困境,本研究提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渠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中把握好三个问题,即在质量遵循上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课程内容,在质量依托上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向互动的课程模式,在质量保障上完善"教学能力"与"教师魅力"双标准入的课程队伍,以此制定出配套合理、定位准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改革方案,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各地高校的鲜亮底色和竞争优势,共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邬移生 《文教资料》2013,(8):178-180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论,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隐性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引领策略";"合作学习";交流社会热点;导入真实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薇 《成才之路》2022,(4):28-30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高校有必要引入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要提升教育者的心理疏导能力,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起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起来;发挥实践平台作用,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起来;创设平等空...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规律出发,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上,既要处理好"现时、现实生活的实际"同"理论发生的实际"的关系,又要理清"大的实际"与"小的实际"的关系;在"学以致用"问题上,既要区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用"的区别,又要辨别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几个用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阐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教育为载体,形成"创设环境,诱发趣情;专题设计,任务驱动;学生主体,老师引领;实践教学,提高能力;启发感悟,修德塑行"的特色教学模式。创新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课程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课程设置上"全课程育人",思政课教学向专业教育渗透,专业教育向思政课教学渗透,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在时间维度上"全程育人",根据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不同时段要求,明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在空间维度上"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育人氛围;在主体参与上"全员育人",构建联动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大体经历了恢复重建阶段、改革探索阶段、纵深发展阶段以及2005年后的新一轮改革四个阶段。课程设置的演化体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基本循着确立"主渠道"、"主阵地"意识而展开;基本思路是一个"中心"和三个"开展";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方向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必须深入研究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但在我国,对于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者不够重视,开发力度不够,为了使"隐性课程"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建设,这就需要教育者提高认识,改进方法,使"隐性课程"真正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三次重要演化为显著标志的。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化的整体过程来看,特别是对"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演化的持续发展过程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确立一个意识、融合两类课程、涵盖三个层面、把握四个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慕课"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模式,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在线互动、大数据支持等特点。西方"慕课"课程与平台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弱化青年学生政治认同、鼓吹"西方中心"思维方式等诸多新挑战。我们应当进一步分析和认清西方"慕课"的意识形态实质,加强防范意识,严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打造中国特色"慕课"课程与平台,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七次学科论坛6月19-2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为主要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周业勤 《文教资料》2020,(7):199-202
高校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课程的"思政"属性,即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对此,高校应统一认识,完善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确保课程思政的"思政"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