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峰 《青年记者》2012,(8):47-48
电视作为当代社会具有强大传播效果的媒体,其责任重大无需赘述.传统电视媒体,是我播你看,观众被动接受.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信息对不同的决策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关联和影响.因而,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受众不仅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的信息报道,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更希望媒体能够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的窗口和平台,实现其同样强烈的“表达欲”.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满足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一系列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类新闻栏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此类新闻也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影响着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民生新闻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满足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一系列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类新闻栏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此类新闻也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影响着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民生新闻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在  相似文献   

4.
跟踪报道是眼下各类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种对观众关注或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报道的新闻形式。既然是跟踪报道.新闻在布局谋篇上应该是带有连续性的组合式的报道,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变、结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背景等方面的信息,一步一步地传递给读者和观众,充分满足读者和观众“欲知”的需求。跟踪报道因为采取的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大信息量的宣传方式,往往会收到非常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电视媒体,往往是我播你看,观众被动接受。但如今观众不仅要求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有关信息,满足“知情权”,更希望媒体能够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的平台,实现其同样强烈的“参与权”。所以,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创办了各种谈话类节目,让观众参与,与观众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电视的互动,最根本的一点  相似文献   

6.
邓夏子 《声屏世界》2013,(12):30-31
电视直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场的声画同步播出,时效性、现场感强,观众的参与感强。强烈的现场感与参与感,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两大特征,也是赢得高收视率的两大优势。当现场直播把动态事件带给观众的时候,他们已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他们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置身于新闻事件之中。现场直播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 《现代传播》2002,(6):95-100
本文通过对国内 9家网络新闻媒体的考察 ,归纳出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结构模式 ,并从基本模式出发 ,揭示网络新闻媒体的核心特征。网络新闻媒体核心的特征在于它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机构。“新闻信息”区别于传统的新闻 ,它不仅发布“最新”的新闻 ,还提供“过时”的新闻和相关的大量信息 ;“新闻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发布新闻 ,它不仅仅满足于将新闻信息发送出去 ,还重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受众的新闻信息利用效率。本文进而分析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性根源 ;发布新闻向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转变反映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一系列新闻观念的变化 ;网络新闻媒体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观众已经不满足对世界的了解或者社会正在发生什么,即将发生什么,他们想知道得更多: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事情最新的进展情况,未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透过事情的发展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等等。此外,随着观众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的愿望也逐渐强烈,这给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类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满足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一系列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类新闻栏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此类新闻也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影响着他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民生新闻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在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有效提升的社会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等。 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所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尽管这其中有些人原来并不是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如白岩松原来在《中国广播报》工作,水均益在新华社工作,但是,他们把自己内在的良好新闻素养和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融进节目主持当中,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许,从而也改变了过  相似文献   

11.
孙乔惠 《新闻窗》2013,(1):81-81
幽默在《现代英语词典》中,主要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蕴含深意是幽默的主要特征;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幽默主要是“谈吐、行为、文章让人发笑,表达和欣赏这些特点的能力”。在各种媒体新闻信息报道趋同时,我们就必须根据不同的观点和视角,用不同的评论分析去打动和吸引观众。因此,以幽默的点评方式进行新闻主持,对新闻节目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视观众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了解新闻事实,还要知现在、知事实、知事理、知未来。因此深度报道在电视媒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时政类电视新闻,更有可"深"之处。只有把时政类电视新闻做深做实,才能有效提升传播力度和效果。"深"度解读法规政策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地方电视媒体时政新闻的首要任务。提高报道水平,让党和政府的精神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地被观众了解和理解,"深"度解读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孟祥明 《记者摇篮》2006,(10):44-45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一直以“播报”作为传统表现方式。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十分讲究分寸感。但自从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后,以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对比,从此就很快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所接受。如今,对“说新闻”,已不再停留对播音节奏的快慢和语气语调的亲切、平等、松弛等浅表层次的认识。更多地是将播音员的个性和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素质和修养融入到播音创作中。从观众的角度看,他们希望从播音员口中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  相似文献   

14.
王翀  孙娜 《大观周刊》2012,(47):50-50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一开始那种“收视飘红、所向披靡”的凌厉攻势已经在观众的集体“审美疲劳”中败下阵来:那些“一地鸡毛式”的琐碎选题已经无法满足自媒体时代观众对信息“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渴望;而一些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内容更是在短时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消减着新闻媒体的公正严肃性。可以说,民生新闻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升级换代、沉下去出思想的境地中。不改,前面死路一条;惟有改,才能在电视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格局下打开一条通道,让有着广泛受众基础的民生新闻快车驶向更有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报纸在国际新闻领域的创新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 《新闻实践》2009,(11):25-27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迅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的媒体受众对国际新闻的信息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国内地方媒体也不再满足于从新华社渠道获取信源。珠三角地区的报纸正在越来越多地用自己的评论去诠释国际新闻,自主约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重大国际性事件发表观点,而且主动派出记者去海外新闻热点地区采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察国际新闻事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张春星 《青年记者》2007,(14):120-120
电视评论,这种理论色彩浓厚的新闻体裁在电视上一直呈现弱势。近年来,电视这一媒体愈来愈不满足于自己的“短、平、快”,对许多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采访报道。但这种评述性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时间段的加长、画面的增多,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强调新闻的穿透力,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用独家视角打造媒体“卖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独家视角,即媒体刊发新闻所持的角度、观点和倾向是自己独有的,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用独家视角打造媒体“卖点”,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许多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常见手段。媒体竞争呼唤“独家视角”随着媒体的增多,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不可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大媒体都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足奖注自‘姓生活,体现百姓疾苦。其新闻来源也不仅仅局限于行业通讯员提供的消息,而是大量老百姓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新闻热线”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它给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联系媒体与观众的重要桥梁,实现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以《经视直播》为例,开播一年来,每天一个小时的节目中有80%以上来自新闻热线,而且经常有观众在热线中反映对某些新闻的看法,或对节目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它成为栏目了解观众心理、局部改版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这一年的运作中,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倡导民生视角、表达百姓话语、体现民生关怀的民生新闻,曾经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媒体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利器。随之而来的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和提升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笔者认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提高引导水平是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今天.传统传媒竞争激烈.新兴传媒方兴未艾。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各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新闻是媒体的根本。面对同样一件新闻事实,谁的报道快,谁就抢到了先机;谁的报道“有血有肉”。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和“耳朵”。不难看出.时至今日,受众的鉴赏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仅仅交待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