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片从来不缺少英雄的大地上,巨人骑士是其中最高的那个英雄。这天巨人骑士像往常一样又来到森林里巡逻。  相似文献   

2.
年少的时候,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一样面临许多困境和烦恼。但他们非常幸运,因为他们有相信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正是伟大的父母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培养和激励他们,终于使他们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有<毛泽东选集>雄文五卷,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说的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话我打14岁就会背.在我以后就那么不多的一点儿革命实践中,我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话办,凡事先整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后来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问题不是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了,而是谁是"我们"整不明白了.过去一块儿耪地一块儿挖煤的哥们儿,后来做生意发财了,开了公司开了工厂办了大农场,雇用了一群过去一块儿耪地挖煤的哥们儿,这些人算是"我们"吗?还是算"敌人"?或者"朋友?"  相似文献   

4.
刘仁余 《物理教师》2006,27(7):4-56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中关于物体的合运动问题,大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就是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究竟哪个是“合速度”哪个是“分速度”不容易搞清楚.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对“绳子”模型的研究发现:如果能从运动的物体对绳子产生的效果来分析,这类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下面就“绳子”模型的原形及相关应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谁是"佚名"     
大家对"佚名"这两个字肯定不陌生吧!因为在电视上或者是书上都常有"佚名"这个名字,而本人,今天要揭开"佚名"的神秘面纱. 其实,本人也觉得十分奇怪,今天看书,看到一篇好文章,正想查看作者尊姓大名,可是名字署的是"佚名".虽然心中生疑:这世上好像没有姓佚的呀,但想到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心底的疑问就不了了之了.  相似文献   

6.
因为工作变动,来到一所新的学校任教,这所学校和以前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我要适应这里的人际关系,适应这里的教学方式,适应这里的常规管理,甚至也要适应一个人的日子……所以在刚开始的日  相似文献   

7.
何谓音乐“后进生”?没有现成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育人为目的,淡化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兴趣爱好的培养等诸  相似文献   

8.
9.
活动课是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环保小组在行动"为主题的活动课,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一个数学讲课比赛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一位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上得非常成功:合适合理的教师点拨,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充满个性的精彩发言,使这节课成为整个比赛活动的亮点。但是,在听课中,有两个现象让我大惑不解,一是原本学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苏东坡在黄州没有得抑郁症,或者说他怎么可以从抑郁中超拔出来?我们知道,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了,房子、学业、职场、官场都让人觉得压力山大.抑郁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我们能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探究点什么出来,对当今的人们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我自己曾经在困境里待过,眼见过黑暗,知道总处在光明的人不懂夜的黑.人们在光明时要备好光源,否则等到处于黑暗时,才去找灯光就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孩子又输给了日本孩子。前不久,来自中日韩三国的320名大、中学生,一起参加了一项定向挑战对抗赛,这是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的一个项目。结果,中国学生的表现明显不如韩日学生——人家说“一点都不累”,而我们还没等比赛结束,就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有的甚至因为吃不消而中途退出。为什么要说“又”呢?这话说起来可长。那是在1993年,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报道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报道中说,在一个中日两国少年参加的草原探险夏令营中,日本孩子的优良体能、坚强意志、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中国孩子的骄娇二气形成了鲜明…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上海浦东新区梅园街道老年学校的招生简章,在琳琅满目的课程中,我选择了中老年保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既不喜欢唱唱跳跳,又没有书画基础,不如学点养生保健知识吧。可就是这个不经意的选择,竟救了我老伴一命!  相似文献   

14.
嘻哈,hip-hop的中文译名,一种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街头黑人文化经,如今在中国也是声势日隆."嘻嘻哈哈",已经成为一部分80年代出生者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常情况下,“你是谁”译成英语用Whoareyou是完全正确的,但倘若你不分场合、地点,把“你是谁”都翻译成Whoareyou,就可能闹出笑话来。我们要根据英语的习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法:1.面对面问“你是谁”时:—Whoareyou?—I’mDavid.或者:—What’syourname?—MynameisDavid.2.当你隔着门窗,看不到对方是谁,比如有人在敲门或敲窗户时:—Who’sthat?—Itisme.3.电话中询问“你是谁”时:—Whoisthat?—ThisisHanMei.或者:—ThisisHanMeispeak-ing.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用语中的“你是谁?”除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16.
王芳若 《现代语文》2007,(5):126-127
在中国,诸葛亮拥有最多的“粉丝”,而他自己又是谁的“粉丝”呢?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他出茅庐之前“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他崇拜的是管仲、乐毅。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当齐国宰相四十多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他富有政治智慧,为齐国的国富兵强做出了卓著的功勋。《管子》一书表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管鲍之交”在中国是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为燕、赵两国军事和政治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辅佐燕昭王差点灭亡了齐国,后来燕惠王恐惧他功高自立,听信诽谤之言撤换了他的职务,使他功败垂成。他忍辱含垢逃亡到赵国。《报燕王书》是他回复燕惠王的责备,解释为什么逃亡到赵国的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也应感动过诸葛亮,他的《出师表》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人生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总有许多人,会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烛”,而我觉得用泥土来形容老师的精神更加贴切。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参天的大树,争艳的百花,令你心旷神怡,诗兴大发。然而,在这样的时刻,有谁会留意脚下培育它的泥土呢?或许,我们都不会留意,因为它不像参天大树,令人免受太阳的“熏陶”;它更不像百花,令人赏心悦目。它只是那样默默无闻,只知奉献,不计得失。这不正是我们老师的最好写照吗?谁不希望有一个理想的职业?谁不希望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可命运却偏偏把我推进了幼师这个专业。我什么都不会:唱歌,我五音不全;跳舞,我基础太差;至于弹琴…  相似文献   

18.
19.
我说 因为半个月之差,我"不幸"沦为了"90后"!可是我一直想不通,1989年12月和1990年1月,到底有什么能改变世界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