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权力部门、社会组织和成员的失范行为实施的监督,具有强大矫偏匡正功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理应在促进公平正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新闻传媒对某些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监督缺位;二是新闻传媒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监督失当。应当正视问题,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深入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体,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的狭义概念。即指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对社会生存环境的监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的监督。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要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与社会效果,监督权利的主体与监督权利的代言人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舆论监督     
舆论的产生源于劳动中的沟通、协作、道德意识、民心和正义(1)。没有公共的传媒就没有舆论,也就没有监督。新闻传媒本身并没有监督功能,只有舆论引导功能,它是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当公众运用新闻传媒或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行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舆论表达,继而影响公共政策和带来事情的转变,这时,舆论才发挥监督的作用。因而,公众很多时候是借助大众传媒来形成或强化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而传媒以其突出的传播优势正承当舆论监督的重任(2)。  相似文献   

5.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钱言 《新闻界》2001,(1):25-27
加强监督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珠海特区报近年来充分发挥党报的监督功能,特别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传媒的瞩目,人民日报《大地》、《 ?望》、《民主与法制》等国内权威刊物都有专文介绍,甚至日本传媒也曾专门采访过,…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业界本来代表舆论担负着社会监督的责任,是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若监督没有自身的监督机制,那么它就可能成为舆论监督的客体。一旦这种情形出现,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新闻传播业界自身,传媒失去公信力,还会进一步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后果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8.
钱言 《新闻界》2001,(1):5-27
加强监督是当前党风谦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珠海特区报近年来充分发挥党报的监督功能,特别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形成了一定的志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传媒的瞩目,人民日报《大地》、《了望》、《民主与法制》等国内权威刊物都有专文介绍,甚至日本传媒也曾专门采访过,而在珠海本地,更是受到上级领导机关和群众的好评。下面,本文将结合珠海特区报的探索,谈谈新闻舆论监督的机制、对象、原则。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媒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国 《新闻界》2005,(3):52-53
既没有《焦点访谈》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南方周末》跨区域监督的优势,地方传媒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可谓难上加难!一难在消息被封锁、新闻源被控制;二难在调查和采访阻力大;三难在批评报道往往无果而终、削弱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地方传媒要想从重重困难中突围出来,一靠政策和法规创新,保障传媒的采访权、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权;二靠实践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实践创新,探索地方传媒实现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新途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邓玉娇案中的媒介审判与传媒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健全传媒舆论的监督环境,合理界定传媒舆论监督司法的限度,才能实现司法公正和传媒监督的协调,实现其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媒体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核心部分。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传媒舆论监督理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守土有责,既守住阵地,监督到位,不缺席、不失语,又守住边界,不借舆论监督开展"权力寻租";第二,介入有据,只对已然发生、证据确实的事实展开监督,只对行为的滥用乃至违法进行监督;第三,严肃对待舆论监督,遵循适度原则,不夸大、不枝蔓,不能将其娱乐化。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监督性新闻则是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群众呼声的主要形式。许多监督性新闻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针砭时弊、促进问题解决的良好效果赢得了群众赞誉,树立了传媒的良好形象。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监督性新闻由于记者在现场采访中  相似文献   

14.
邱玮 《视听纵横》2001,(4):21-21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正确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舆论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崇高职责和神圣权利。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我们党和国家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社会大众通过新闻媒体同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相斗争的一种手段。它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党报权威地位的重要基础。通过舆论监督政府及全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传媒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7.
当前,“舆论监督”一词具有党政公文用语、法律用语、学术概念等分别。另外,舆论监督一词与“媒介监督”、“传媒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概念相互混杂交叉。既存在同—概念“舆论监督”的不同内涵,又存在足以混淆视听的相似概念“媒介监督”、“传媒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概念的歧义和混杂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和严谨,带来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交流障碍,需要做一个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民主制度中,传播媒介、记者以及舆论监督的神秘力量在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神圣化传媒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媒介并非第四种权力,记者也不是特权阶层。在社会转型期,传媒面临深刻的转变,而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去除其神圣化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传媒运用新闻报道的小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它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媒体形式。舆论监督有其自身优势:辐射宽,影响大,干预强。“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就是人们对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形容。所谓:“言及乘舆,则天子动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就是舆论监督的力量。目前,对新闻传媒来说,舆论监督的现状如何?该采取什么对策加强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当代传播》2003,(6):57-58
在整个社会监控权力的系统中,传媒监督具有民意性、反控性、公开性、广泛快捷性等优点,但同时,传媒监督又隐含一定的弱点和缺憾,表现为时效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媒介把关人”个体意识差异性的影响、新闻监督素质与能力、获取新闻素材手段的有限性、不正确对待受众的新闻欲、新闻舆论视角的倾向性、新闻的商品性,以及舆论监督缺乏应有的法定规范性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传媒监督作用的发挥。理性、客观地分析把握传媒监督的利与弊,才能扬长避短,有效保护和合理规范新闻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