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青年记者》2012,(26):44-45
集纳式新闻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它对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报道效果、活跃版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闻编辑学中,集纳又称"集中编排",就是将若干条内容相关的稿件集中在一处刊登。集纳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编辑方法,虽然它也是若干稿件组成稿群,但这种组合并不像专栏组合那样  相似文献   

2.
东方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给听众以全新的感觉。我们从11月12日至11月28日收听了东方台与上海台的新闻节目,感到东方台的改革举措可概括成以下几点: 第一,切实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扩大播出新闻的信息量。11月25日至27日,以每天早晨7点播出的“东广快讯”节目为例,发生有昨天至节目播出以前的新闻共82条,占新闻总量的63%(昨天以前的仅12%)。这一比例高于上海台同时间播出的“早新闻”节目(上海台此项比例51%,昨天以前为27%)。此外,30分钟的“东广快讯”平均播出新闻43条,其中25日播出55条,平均每条新闻播出时间仅35秒,可见新闻之“短”,适应了都市人生活的快节奏。广播作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8日,《中国军工报》在三版显著位置刊出了《“流动超市”开进点号》、《一线官兵喜迁新居》、《床头柜有了“铁将军”》等一组集的式消息,收到良好反响。 作为军区军兵种报纸,出版周期相对较长,时效性新闻非其强项,运用“集装箱”编辑集纳式新闻的做法,对于扬长避短,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和厚重感,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央视《新闻联播》,还是地方卫视联播类新闻,节目编排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一条条新闻按照题材、内容的特点,拼装成一个逻辑严谨、井然有序的整体。编排原则既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编辑技巧的"灵魂"。有了正确的编排原则,新闻编排起来就高屋建瓴,层次分明;否则,新闻编排就会逻辑松散、杂乱无章。本文从一期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安徽新闻联播》节目编排切入,探索电视新闻优化节目编排的原则和路径,为同行们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应军 《新闻界》2012,(16):34-37
当前,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地方电视台开辟了大量民生新闻栏目,但栏目质量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不讲究编辑意识,不重视编排,栏目占用了很多的播出时间,却没能给观众提供足够、有效的节目信息量,严重影响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和节目的传播效果。本文拟从选题优化、编辑意识、传播符号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栏目的信息量管理和控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编排电视节目,午间是一个不被常人看好的时段,总认为观众群少,收视率低,社会效益会受到影响。浙江电视台于1998年将《午间新闻》改版为《阳光直播室》以后,以“拓展新闻外延。丰富午间屏幕”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进行了杂志型栏目的有益尝试,高效地开发了午间时段。使午间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从0.05%上升到0.3%,还成功地实现了“五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节目,并实时播出”的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这档节目在1999年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夺得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7.
一、表格的功能在各种媒体努力追求有效信息密集化的今天,信息量的大小成为衡量一张报纸时事新闻版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加大时事新闻版的信息量呢?多数报纸采取了编辑“时事快递”、“新闻摘要”等集纳性栏目。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观众多方面的信息需求,许多城市台纷纷推出了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这类节目以板块为单位,不但有消息、系列(连续)报道、新闻专题、评论、访谈、小专栏等多种体裁,以音频、视频、字幕、图片、图表、动漫等形式传播新闻,还通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受众开展互动,影响非常大.为此,笔者将结合绍兴台《全媒体时空》的运作实践,从吸收网络中信息、采取板块化编排和实行集纳式传播三个方面,对如何创新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作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9.
集纳式新闻是报纸编辑日常组织稿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它对于突出重点报道内容、强化宣传效果、活跃版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新闻集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上。如今已进入读题时代。精美的标题给人以冲击力,能够充分调动起阅读兴趣.增强版面的吸引力。那么,如何让新闻集纳的标题美起来呢?笔者从近期的《解放军报》等军队报纸上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集纳标题.试着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付岩 《声屏世界》2008,(7):53-53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中适度增加短消息是增加信息量、增大报道面、增强可视性的需要。把新闻做得既短一些,好一些,并非易事,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指单条新闻的声画组合,从宏观角度看主要是指对诸多新闻加工、选择、调配后进行的有机串联。从采摄、制作到播出的过程中,编排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其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在谈到凤凰精神时说,创新是凤凰的生命线。本文拟从形式角度,以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直通车》和《凤凰早班车》为例,探讨新闻节目编排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可 《新闻记者》2004,(9):16-17
一、串联词的作用电视新闻的串联词是节目主持人在报道的条与条之间“说”的话。它的作用有三:一是衔接作用。长期以来,电视新闻的编排都是把一条一条的新闻串接起来,每条新闻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大。这样的串联对于线性编排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很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采用串联词则可以将新闻的条与条进行承上启下的连接,使单条新闻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组合。二是点评作用。许多新闻报道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涉及法律、法规、信仰、观念、伦理、道德以及习俗等。所以,要想使新闻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串联词中用…  相似文献   

13.
模块式编排,即编辑根据宣传需要,把一个版面划分为一块矩型“模块”,然后将文字、图片等材料安排在“模块”里,这些“模块”可以是单独的新闻稿件或新闻图片,也可以是几篇内容相近的新闻集纳(包括图文组合),它们通过线条切割或兜框,形成独立而有机的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有些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直停留在安排"次序"的阶段,在实践中也会常为"哪条新闻在前、哪条新闻在后"而争论不休。这种做法仅仅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理解为若干条新闻的排列与拼接,使节目缺乏节奏感、层次感,收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新闻组合节目,除了具备信息量大、内容充实、编排精当外,还要写好新闻提要。新闻提要往往只需要半分钟或一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能否给听众一个了解整个组合节目的新闻提要确有学问。根据我的实践体会,谈一些粗浅看法。第一、要十分注意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一天的新闻节目,要上哪些稿件?拟写几条提要?当然,第一位的是考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做到“既突出中心,又  相似文献   

16.
编排电视节目,午间一向是一个不被人看好的时段,业内人士总认为观众群少,收视率低,社会效益会受到影响。浙江电视台于1998年将《午间新闻》改版为《阳光直播室》以后,以“拓展新闻外延,丰富午间屏幕”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进行了创办杂志型栏目的有益尝试,高效地开发了午间时段,使午间节目的平均收视率明显上升,还成功地实现了“五家电视台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节目,并实时播出”的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这档节目在1999年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夺得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 回顾3年多的新闻实践,《阳光直播室》节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节目采取哪种编排方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天天五味评》、《时事开讲》、《一虎一席谈》、《新闻1+1》这四档栏目分别采用了个人说新闻式评论、演播间访谈式评论、辩论式评论和综合表现式评论四种编排方式,不同的编排方式各有利弊,为我国时事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去年“高考”的第一天,深圳一位考生不慎将准考证遗留在出租车上,无法进入考场,考生和学校情急之下向正在进行高考现场报道的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率《新闻早班车》“听众短信平台”发出求助短信。直播间的主持人第一时间将这条短信进行直播报道,已开车前往其他地方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听到这则消息后,在车上找到准考证,马上调转车头,把准考证送到该考生手中,考生得以及时进入考场。笔者认为,《新闻早班车》之所以能够把常态化的高考报道做得如此精彩,在于整组报道巧用了以下“新概念”:一是“民生新闻”概念——该组报道选取当天市民最关注的民生事件“高考”作为重点,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编排是新闻节目传播的最终环节,节目的收视效果如何,是否达到观众的需求,除了新闻本身的精彩,关键还在于将一条条新闻串接起来的编排技巧。如何使节目更有吸引力,更具可看性,就要运用一定的编排艺术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整体效果。一期新闻节目涉及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编排,做到节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是考验编辑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事实为载体的新闻信息是构成新闻要素的主要成分,新闻的信息量愈大,新闻价值愈高,信息量愈丰富,便越容易引起读者及听众的兴趣;新闻信息层次愈多,便愈能引起辩证的思索。所以,深度报道中的所谓“度”,即是向受众所提供的“思辨”的程度。一组节目,在有限的文字中,能否向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信息,是评判节目好坏,新闻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要写好不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活动中的所谓深度报道,应当在研究新闻信息中下一点功夫。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凡深度报道,必定是块头大、篇幅长的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