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2.
沈阳军区某部政委张云林爱念他的“新闻经”。经过他传经的报道人员,像重新发现了自我一样,在新闻路上走出了劲头,也使该部的新闻报道工作长盛不衰。脚底板子下面出新闻——你不下,我带你下上等兵刘佳雪爱写故事,来报道组前就在《故事会》、《小小说》上发表过作品。小刘调到机关后,工作劲头特别足,经常看见他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报道组的灯光也跟着亮到深夜,可他却鲜有作品发表。一天下午,张政委来到了报道组对小刘说:“怎么样,刘大记者,最近发了多少大作了!”小刘惭愧地低下了头。政委说:“你底子很好,劲头也足,可新闻不是坐在报道组想…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4.
在播音创作上过去只提“播音”,而现在“说新闻”、“说广告”的提法都有了。近年采,播音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业务期刊上,“说新闻”一词也有使用。关于什么是“播”,什么是“说”,以及“说”和“播”的关系,是人们探讨颇多的话题之一。笔者常年在一线从事新闻播音,对此有些感受和思考,在此便结合播音理论,谈谈“说新闻”这一问题。“说新闻”,就是遵循播音创作规律,在把握稿件内容的前提下,运用播音表达技巧,流畅自如地把新闻事实“说”出来,把有稿新闻播得像无稿一样轻松自如、自然、平易。这种“说新闻”的观点是积极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2月15日上午,我们去向穆青同志汇报工作。交谈中,谈及中国记协最近搞“现场短新闻”评比一事,穆青同志马上说:“这是件好事”。他很有感触地谈了下面一些看法。他说,这就叫新闻改革,新闻改革就要从这些方面改,有人把新闻改革看成是什么“自由化”,想取消党的领导,这是很错误的,党对新闻的领导作用绝对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6.
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实质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新闻传媒。而社会要求得稳定和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因为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人们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则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与舆论引导,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是一种相当“绞脑汁”的艰苦劳动。在新闻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的思维活动特点是怎样的? 人们知道,文学创作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而哲学思考和科学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那末新闻写作主要用哪一种思维方式呢? 十九世纪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政  相似文献   

8.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9.
高耸 《新闻传播》2010,(6):117-117
会议新闻想做到“生动”、“好看”不容易。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编报道技巧,让受众对会议新闻不再反感,乐于接受,使会议新闻更“新”、更“鲜”、更“活”,可以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农村一个亲戚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与村委会发生财产纠纷且吃了大亏,镇里早就知道但就是不给解决,要我约记者前往找茬“曝光”,帮助把事情摆平。对这一荒唐要求我自然拒绝了,但一个农民也想借助“新闻”谋取利益,不禁引发我对新闻诈骗乱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林帆同志,提出了新闻是“事学”的新观点.他说,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新闻是“事学”。因为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典型事件;即使是人物新闻,还是因事及人,离不开大量事迹。他从渊源、界说、时新、真实、体式五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渊源:“新闻即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不同仅在“时差”.史和率分不开,新闻和事也分不开.总起来看,渊源有二.从记事的事态与时态的联系,情报——新闻——历史三者联系成一线估计到将要发生的事苗或未便立即报道的,属情报;已发生并及时报道的时事,即新闻;  相似文献   

12.
对于每个电视记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中,及时、敏锐地感知、发现直到准确地判断、报道新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记者称职与否的必要条件。为此,就要求电视记者具有发现与判别新闻的“新闻嗅觉”,即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简单地说,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老道的记者一般既有一双“新闻眼”,又有一对“新闻耳”,还有一只“新闻鼻”,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可以说是最容易写的一个品种,说它好写,是因为它好发,写起来不用费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开某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其实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分量”,新闻就可以登上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电视的黄金时段。写这样的东西,记者甚至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去想一个好的导语。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也可以说是最难写的一个品种,说它难写,是因为它难以出新,千篇一律的“会议体”在报纸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对记者而言,写出大块的会议新闻,很难说有什么成就感,不重要的会议被发成“豆腐干”,反倒会有种挫折…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主任编辑刘刚所著《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七章,分别论述了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的发现、发现新闻价值的突破口、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新闻价值的表现。作者在“后记”中说,“新闻采访是门实践艺术,要想当一名记者就不能不思考‘新闻价值’概念在实践当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写‘社会需要的新闻’,成为记者思考新闻价值这一永恒命题的先决条件”。此书是“新闻入门丛书”中的一册。《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薛远  相似文献   

15.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16.
“跑线记者”离不开所跑战线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有行业会议,战线中的一些日常或动态性工作等等,可如何跑好战线,让战线中的新政策,以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工作“变成”新闻,相信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都会思考。我认为,要想把战线中的这些工作“变成”新闻,“跑线记者”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要在跳出“事物性”报道的同时,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在所跑战线中找出新闻来。一、行业会议是“跑线记者”寻找新闻的“起点”应该说,任何一名“跑线记者”因“跑线”年头不同,他们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可是要想把战线…  相似文献   

17.
曹雪梅 《新闻三昧》2006,(12):34-3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创新,不创新就会渐渐走向衰败。同样,作为面对思想不断变化的读者群的纸质媒体而言,做新闻更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地迎合广大主流读者的口味,否则就会逐步失去读者的心灵阵地,市场辐射力也会大大减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他所著的《媒体影响力》一书中说过:“报纸不但应该成为新闻纸,也应该是有用纸。”由此可见,报纸要想创新,就得将新闻朝着“有用”的目标迈进,真正做到读者的心坎里,做成读者关注、喜爱、难以舍弃的“大餐”。一、选材:新闻要素叠加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曾给新闻下过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18.
险地出新闻     
险地出大新闻,也出名记者。因此,当记者的要敢于闯险。有一次,我在大兴安岭见到一位驻那里的记者,我问他:“大兴安岭大火时你在哪里?”他说,当时他在北京学习了一段以后,已在那里想办法调到北京的某新闻单位去。我惊呼:“你误了终身大事了”我告诉他,记者的成就是随事而走的,大兴安岭大火这样的事,当记者一辈子也不一定碰上一回,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9.
假设阁下是个立场公正的新闻记者,你想告诉读者,参议员福布希(Forbush)是个傻蛋(clod),你会不会直言不讳地说,“福布希是个众所周知的颟顸之徒”?决不会。你会这么写:这位可怜的参议员,名誉“一直被有关他能力的疑问所玷污”。或者,如果你觉得他该吃官司,就说他遭到“种种指涉缠身”,而身为尽忠职守、报道翔实的记者,你有责任挖掘并渲染这些指涉。这是新闻用语(journalese),  相似文献   

20.
高仲彬 《军事记者》2012,(11):28-28
新闻贵在发现.谁要想更多地发现好新闻.就要比别人“多长一只眼睛”.否则是抓不到好新闻的。笔者长期从事人武部及预备役部队工作宣传,觉得要在这样的岗位上发现新闻.既容易又不容易。说容易.是报道者大多身在第一线,是具体工作的参与者、见证人,能在第一时间对所发生的人和事了解和熟悉.对搞好新闻报道有很好的便利条件和机会;说不容易,是说如果报道者没有发现新闻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便他碰见了新闻,也不能把它抓住和写好。怎样在部队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去发现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