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金琳 《现代视听》2012,(8):27-30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名牌栏目。它以记者为中心,追求个性化的探索,努力做到真正的调查性报道,因此选题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体现了栏目特色、受众特色,并指引了栏目的未来。针对《新闻调查》的选题,本文按总体和分类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其中总体部分按照论述、分类部分按照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调查》作为央视唯一的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在批判地继承《焦点访谈》的“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特点,同时又在对新闻深度调查、叙事过程中有了一些发展与创新。在文中,通过对《新闻调查》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等方面的简要分析,希望为读者勾勒出电视媒介中,深度调查类节目在技术的运用与新闻叙述的把握上,进行突破事业性质限制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央视《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理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报道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赞誉。本文从叙事特点方面对《新闻调查》叙述要素进行解读,探讨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精当 深刻 通俗──评《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汪前进在中国人渴望有一部自己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时候,杜石然、范楚王、陈美东、金秋鹏、周世德和曹婉如六位先生推出了63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简称《史稿》),被学术界誉为“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新工...  相似文献   

6.
邓晓静 《新闻世界》2011,(9):194-196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在央视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界走上了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15年间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业界人士的目光,研究丈献层出不穷,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笔者将1997年到2011年间对《新闻调查》的研究文献分学界和业界两个领域,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进行丈献综述,以一窥《新闻调查》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17日晚9点10分,在令人几乎忍无可忍的一条又一条广告终于播完之后,一个国内观众从未见过的电视专栏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个专栏就是《新闻调查》。这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和《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之后,作为新闻改革重大举措推出的又一重头栏目。在它问世并成功地运作了两年之后,  相似文献   

8.
1996年5月17日晚9点10分,在令人几乎忍无可忍的一条又一条广告终于播完之后,一个崭新的、国内观众从未见过的电视专栏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个专栏就是今天仍“健在”,并且仍具有独一无二样式、品格与特性的《新闻调查》。这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和《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之后,作为新闻改革重大举  相似文献   

9.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吴丹珊 《新闻传播》2009,(10):6-6,10
央视《新闻调查》十三年屹立不倒,除了借鉴西方调查性报道的节目形态.其背后的新闻策划立足中国国情、民族文化心理及习惯.更是支持这个栏目在中国走过十三年依旧处于上升状态的强大力量.其中的方法和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阙华燕 《新闻窗》2008,(4):30-31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选题,采访,拟写提纲,拍摄,编辑等一系列环节。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是整个创作的后期工作,意在最彻底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以纪实性为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与有详尽分镜头脚本的电视片、电视剧不同,它需要面对一堆杂乱的即兴式抓取的镜头进行取舍,所以其剪辑更具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对中央电视台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2009年至2014年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闻调查》在未成年人报道中存在刻板印象,其报道内容与特定时期社会议题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有一张《新闻调查》栏目组的“全家福”,照片上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是他们手中写有“2005坚持就是胜利”的横幅却增加了些许凝重。从中不难看出,制作新闻调查性节目背后的艰辛,而正是他们对于信念的坚守,构建了《新闻调查》特有的媒介品质。为客观原  相似文献   

14.
方仁 《传媒观察》2008,(2):17-19
“记者不仅是我的职业身份,做新闻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真相。” 当年的“非典”采访,让很多人记住了柴静这个名字。“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7年12月14日揭晓,柴静又凭借《山西:断臂治污》的报道榜上有名。一直以来,她对事实真相的不懈探寻,她对获取问题答案的执著以求,她提问方式的与众不同,更让人们对这个有着清澈眼神和凝重思考的记者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5.
标题错了?没错.<新闻调查>是栏目,焦点访谈是方法,一个用了几十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我更新,一个栏目在哪些方面发力?舍“铁三角”无他:透析焦点问题的信息+体现先进理念的价值+探索事实核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新闻叙事学的理论,分别从内容传达和形式表现两个方面对《新闻调查》进行了分析,指出内容上的"求真"和形式上的"求美"是成就其为"中国《60分钟》"的内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传播策略──《新闻调查》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方法,分成消息、专题、评论三大类。这三类中,消息是主体,评论是旗帜、灵魂,评论水平也代表电视台的政治水平。媒介的传播方式与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多元化社会中,事物之间总是渗透、融合的。这一趋势,也改变了电视节目严格分类的状态,而呈现交叉结构的开放性.在我国电视新闻屏幕上,各类节目优势的相互渗透交叉,突出地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上。新闻评论性节目是在电视述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随着电视意识的增强和对现…  相似文献   

20.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自1996年《新闻调查》开播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摸索,该栏目积累了相当多的电视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