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有个效率问题,应用题教学中的“想”,更有个效率问题。在四册应用题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想”的效率呢?一、利用直观图形指导学生“想”例如,教学 P·70例1“食堂原有大米60斤,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斤?”根据题意,教师可先用硬纸剪成米袋形卡片(如图),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人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作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那么,怎样以有效的方式让朗读教学点亮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一、Warm up/R evision1.Sing a song“Hokey Pokey”.2.Answerquestions.Butdon’tuse yes orno.eg:T:Are you happy?S:Iam happy.T:Can you sweep the floor?S:Ican sweepthe floor.二、Presentation/Practice1.教学Let’s try。a.教师出示M ike的图片说:“Thisisourfriend,M ike.IsM ikehelpfulathom e?W hatcan hedo?”教师播放Let’stry部分录音,请学生做听音练习。2.教学新句型。a.T:M ike is very helpful at hom e.Are youhelpfulathom e?(教师引导学生用“Sure”作答并板书,让学生学说句子“Are you helpfulathom e?S…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教师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如何设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5.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人做了以下探讨:一、巧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产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利用对数进行计算”这节课时,可提出如下问题:“一张纸的厚度若为0.083毫米,对折3次,其厚度是0.083×23=0.66毫米,还不到1毫米,若对折30次,其厚度是多少呢?”(学生纷纷议论)教师告诉同学们,其厚度比10座珠穆朗玛峰迭起来还要高.(学生惊讶)如何计算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利用对数进行计算”.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活跃生动的教学氛围已经形成,再适时引入…  相似文献   

6.
某教师在一节研讨课中,不断要求学生“Makethe dialogues like this.”以巩固新句型,这种pair work(一对一)的形式在40分钟内竟达10多次,以此计算,学生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就有一次两人对话的机会。这位教师反复机械地运用pair work的教学形式是否就真正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已走向了“自主性”学习的误区,即简单地认为:参与即自主。那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注重简单应用题的编题训练,让学生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例如:教师先举出8支红铅笔.又举出4支黄铅笔.两手一并,然后启发学生编题.象这样用实物演示示的方法编拟应用题使学生形象地、清楚地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了一些数学名词术语(如;一共、还剩、增加、几倍、平均分等)的真正含义.给学生初学应用题带来方便,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二、狠抓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训练,让学生形成“法”的定势.课始,我出示一道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下面分别画上直线和曲线,并要求学生复述题意,使学生认识到简单应用题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的基本结构.接着进行由“条件”补“问题”的基本训练,沟通简单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系.例如:“食堂里运来大米132袋,面粉83袋.”可补的问题有:①大米面粉共有多少袋?②大米比面粉多多少袋?③面粉比大米少多少袋?④大米面粉相差多少袋?  相似文献   

8.
我们进行了同教材、同课时《(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不同教师轮流上教研课的研讨活动。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对语文课中教师的地位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一、体现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上《第一次抱母亲》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是通过作者、护士及母亲的语言来表达母爱的无私。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读懂、读好这段内容呢?A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是对比法。他通过让学生找出并比较句子中的一组数字:“八十多斤”重的身体和“一百多斤”重的担子,使学生明白母亲那瘦小的身躯之所以能年复一年挑起这样重的担子,是因为心中爱着…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同其它教学法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有尝试题引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那么,如何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呢?一、用故事的形式出示尝试题学生的尝试过程,就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题如果是呆板的,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教学“求平均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结合学生自己亲自参加的一次勤工俭学劳动,口头提出一道带故事性的尝试题:“四(1)班同学到食品厂剥笋子,3天共剥了1200斤,老师想要同学们自已算一下,我们班50名同学,每人每天能剥多少斤笋子?大家想知道吗?”这样的尝试题,学生一看题目,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样让学生能带着很浓的兴趣学习,再让学生自学例题,学生就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掌握两步计算求平均数的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0.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1.
一、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和“难”都反映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途径上产生障碍。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让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作答,回答时围绕阐明思考问题的途径为准则。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问:“通分母”和“通分子”都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只通分母不通分子呢?  相似文献   

12.
《麻雀》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的经典之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到猎狗最终被感动以后主动放弃垂手而得的佳肴这一个故事中,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畏、无价。我在教学中通过感悟、点拨、激情三个层面与学生共鸣,以爱为主线全方位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一次爱的熏陶。第一层面感悟揭示课题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条猎狗即将吞食一只小麻雀的图,在学生口述图意后推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设下悬念:“猎狗到底有没有吃掉小麻雀呢?为什么?”不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  相似文献   

13.
一、两位教师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断教学片断一:教师出示例题:一辆摩托3/1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师:这道题你会列式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18÷3/10)师:18÷3/10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请大家自学课本的推导方法,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  相似文献   

14.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那么如何将此种观点融入到旅游教学中呢?下面我将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中“斟酒”课题的教学使用来进行阐述.“斟酒”技能是中餐服务的重要技能之一.如何让学生通过教师演示,进而通过“任务驱动”来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这种技能,并将此种技能融入自己生活中呢?  相似文献   

16.
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立即去评价它,而是留下一些时间,由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去开拓发现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延时评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们想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当学生回答:“可以证明同位角相等”时,如教师并不直接作答,而是继续启发性地提问:“还可以采取哪几种方法呢?”这时还会有学生回答:“如果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同时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这时,你会发现,暂时再没学生站起来发言  相似文献   

17.
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绿洲”指什么?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生:绿洲美吗?……师:问题就提到这儿,提得非常好。老师现在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接下来教师沿着教案一步一步地教)例二:人教版第八册《太阳》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吗?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的温度有多高?生: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读一读书。(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在教师近乎标准的答案下,学生们相互补…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数学第五册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本册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怎样帮助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呢?我认为可进行如下几种形式的训练。一、并“并”是合并的意思。即把两个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向学生出示下面四道题: ①食堂买了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买来大米多少斤?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连问”?怎样“连问”?“连问”在教学中有何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连问”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的实用的点拨教学方式,真切体现“点拨“的精神实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连问”的实现机制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先说明图1。教师把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作出回答的情形可能有这样几种:a直接圆满地作答;b只回答问题的一个方面;c偏题或离题。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较差的学生,出现bc两种答问情形较为多见。这时教师进行连问就相当适时、切合、重要。比如:学生答出了甲,教师问乙不也是答案吗?学生依此答甲乙,教师再连问:答甲乙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师教学“求圆面积”,巩固阶段先让学生思考:半径是2分米的圆面积是多少?半径是4分米的圆面积是多少?能否根据半径为2分米的圆面积推算出来呢?一学生略加思索便回答:“面积为25.12平方分米”.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56×2=25.12 师:为什么? 生:半径扩大了2倍,圆面积也扩大了2倍. 此时,老师要求大家按“S=πr~2”的公式计算,检验一下这个同学的推算是否正确.通过计算,这个学生再次发表意见:我的推算错了,因为一个圆半径是另一个圆半径的2倍,它的面积不是另一个圆的2倍,而是4倍,所以应等于50.24.老师一方面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