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内容里有平行线。教材中讲,“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学平行线的定义,我是这样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的。第一,因为“平面”的概念是初中几何涉及的内容,我认为在小学阶段不必解释什么叫做“平面”。可举实例说明:一个很平的桌面,一张铺平的纸面,一块铺平的铁皮面,一块黑板面都可看作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21日,在《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组织的“辩课”活动中,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庄敏老师执教了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第一课时。在画平行线时,有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方法:在已知直线下方的两条垂线上分别找到2厘米的点,  相似文献   

3.
平行线及其画法教学设计曹文学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5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线的概念,使其初些学会平行线画法。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不架(活动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有关平行线的知识,对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停留在直观感知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65—66页,平行线的教学过程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一、认识平行线先出示自制的平行线演示器: 然后教师边问边演示边讲: 问:两根拉杆固定在什么的上面?(固定在同一块木板的平面上面)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P39~4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2.使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研究几何图形常常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图形的“判定”,二是研究图形的“性质”.在“平行线”这一节中,既要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又要学习平行线的判定. 怎样区别并正确运用“性质”与“判定”呢? 一般说来,某一图形具有的特点,就是图形的性质.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就是平行线的一个性质.另一方面,根据图  相似文献   

8.
第八册数学教材中对于平行线的定义是这样叙述的:“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学时,学生对于“面”、“平面”、“同一平面”、“在同一平面内”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因此,教学“平行线”概念需加强直观演示,让学生多观察多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几何概念的使用不够准确,现举例如次: (一)垂直有的教师讲“垂直和平行线”时,指着手中的铅垂线说:“砌房时用这条吊线,可以使墙与地面垂直,就是运用了垂直的道理。”又指着两面墙壁的交线说:“这条线与地面垂直,与地平面垂直。”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局限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垂直,这在课文中用“两条直线相交”作  相似文献   

10.
初二几何在“相似形”一章中讲到一个重要定理,这就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内容是“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根据这个定理,如图1所示的直线l4,l5被三条平行线l2、  相似文献   

11.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而“空间形式”又是指物体客观存在的形状和结构。从小学数学教材来说,空间形式主要是指直线、线段、射线、垂线、平行线、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扇形、长方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角、垂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这些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案例】在学生认识平行线概念后,教师按照教材编排(如图)教学“自由画平行线”和“规范画平行线”两个环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中"平行线"未涉及"平行公理",这对教材编制和教学都带来挑战。然而平行线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应依托学生实际,把握概念本质,深度理解教材,为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金传书 《初中生辅导》2023,(Z1):133-137
<正>七年级同学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后,在做题时通常会遇到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它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对初学者来说难度不小,老师在命题时也经常将该类问题命制在压轴题中.下面笔者就平行线中常见的几种“拐点问题”的模型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平行四边形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画法,同学们总觉得不太好画,今天林老师就来告诉同学们平行四边形的几种画法。你们手上有三角板(或者是能画平行线的工具都行)吗?现在就跟着老师做:画法一:(1)画两条平行线(图1)。(2)画一条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于A、B两点(图2)。  相似文献   

17.
一、不规则地形面积怎样算? 求不规则图形的近似面积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中纵线法”。如图,用平行线把图形的宽分成n等份,每份宽是d。再过每份宽的中点作平行线,这些平行线界在图形周界之间的线就是“中纵线”。量出各段中纵线的长h_1、h_2、…、h_n,那  相似文献   

18.
一、平行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理解平行线,应注意如下四点:(1)“在同一平面内”是定义的前提条件,以区别于空间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特征;(3)通常所说的线段、射线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通常用“∥”表示平行.如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可表示为AB∥CD.3.平行线的画法(1)借助于方格纸画平行线(方格纸上所有的横线互相平行,所有的竖线互相平行);(2)借助于三角尺画平行线.4.平行线…  相似文献   

19.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8,(18):45-47
日前,在我校的教研组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认识平行线”一课,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出平行线,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行线的概念,但对“平行线的画法”这一环节的教学,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将这一环节的教学片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唐琴珠 《学周刊C版》2010,(11):155-155
一、背景分析 “平行与相交”在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第二部分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本单元的教学重心最终落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个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上。这样的安排,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越来越彰显出两个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