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话实说”到“小崔说事”,再到“电影传奇”,有人这样概括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形象:潜藏在冷峻外表下犀利的批判,时常有“不经意”而来的经典妙语,缜密的思维和不动声色的引导,从容自信潇洒的风度,这就是对新一代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最佳描述。  相似文献   

2.
崔永元——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前节目主持人,著有《不过如此》等作品。节目中,他从容自信、妙语连珠;生活中,他有另外珍贵的一面,实实在在、真实坦诚。本期名人家教就让我们看看崔永元小时候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谎言     
中央电视台有个名牌栏目叫《实话实说》;《实话实说》有个名牌主持人叫崔永元;崔永元主持过一期有名的节目叫“孩子们的谎言”。说谎的人肯定不是实话实说的人。针对谎言和说谎的人实话实说,能否保证做到不说谎言呢?当主持人问嘉宾“你是否有过说谎经历”时,嘉宾虽然都承认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不是现在,而是以前———儿童时期,最多是少年时期有过说谎的行为。长大以后呢?现在呢?给人的感觉是再也没有说过谎。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对此一直愤愤不平,他的基本观点是:这些嘉宾可能是面对谎言的话题在说谎。沙叶新回忆说,有一次乘火车,他的对座是一母…  相似文献   

4.
崔永元是广大电视观众非常熟悉的节目主持人,他经常遭遇别人刁难的提问,但他言行举止不瘟不火,说起话来幽默风趣,表现出他高度的机智,这也就是崔永元的答问艺术,为此,我们也很有必要学会这种妙语勾连的说话技巧。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一次真诚告白:"一次观众见面会,一位观众说:‘一丹老师,您太完美了,要是您像崔永元那样有点缺点就更好了!’我明白,这就是要我们节目主持人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更加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6.
我说崔永元     
前年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录制,回来后写了篇《实话实说崔永元》。那一次我感觉崔永元有点“土”,还有点“丑”。去年暑假,我又走进了“实话实说”节目现场,再次见到了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  相似文献   

7.
寻找英雄     
《实话实说》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叫响的栏目后,主持人崔永元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前几年,就在演艺界各路名人纷纷出书的时候,最有观众缘的崔永元却没有赶风头,依然埋头做节目,不为所动。然而,出版单位深知崔永元的市场感召力,岂肯轻易将他放过?果不其然,经不住人家一再劝诱,崔永元终于搭上了名人出书的末班车。《不过如此》首版三十万册推向书市后,反响强烈,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平心而论,《不过如此》体现了崔永元的一贯风格,字里行间充满机智、幽默和真诚,用作家刘震云的话说,就是“看似平易和随意,其中却有很大的文化含量”,“书中充满了自嘲而不是自恋”。  相似文献   

8.
闲话主持人     
电视看多了,就说些关于主持人的闲话。喜欢的主持人是崔永元。每个星期天晚上,我都像追星族似地追着他主持的《实话实说》看。我觉得这个节目必须由崔永元来主持,也必须在“北京人”这个大背景之下进行,这两个因素构成了节目真实、厚道、妙语连珠的特点,当然前者的作用更大一些。生活中我也喜欢这样的人:松驰、自然、幽默、善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不做以天下为己任状。其实这正是崔永元带领观众巧妙关注社会和表达爱心的方式。每次看完这档节目,我都在会心一笑中,有所触动。像一家三口谈家庭教育的话题,最后女儿和父亲之间的隔阂就那样在交流中冰释。我看到崔永元的小眼睛也潮了,亲情无尚,自然流淌。像大白菜的话题,把我的思念又带回到那个遥远的古都。“大白菜”这三个字把一个人心灵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倍受广大观众喜爱和推崇。崔永元也由此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他主持节目思维敏捷、态度严谨、语言精炼、情节生动,节目内容情景创设合理恰当、自由灵活、形式多样。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侃侃而谈,观众们又在嘉宾的“实话实说”中领略到真情,观众“入境”“生情”,于是积极参与进来,主动说实话、谈实感,气氛热烈,声情并茂,崔永元的概括点评富有哲理,令观众回味无穷。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得动人、有趣,耐人寻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个栏目的最大特点:创设了情景,形成了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互动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崔永元 崔永元喜欢拿自己开涮,不过也是实话实说。有一年,他在江苏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受欢迎男主持人”称号,他自我调侃道“大学生们之所以喜欢我,是因为我‘异常亲切’的长相。他们可能觉得我的长相像身边的同学,而身材呢,则像老师,正面看,像食堂大师傅,背面看,却像她热恋中的男友。”  相似文献   

11.
崔永元崔永元喜欢拿自己开涮,不过也是实话实说。有一年,他在江苏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受欢迎男主持人称号,他自我调侃道:大学生们之所以喜欢我,是因为我‘异常亲切’的长相。他们可能觉得我的长相像身边的同学,而身  相似文献   

12.
《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不过如此》一书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相似文献   

13.
王羽 《教育文汇》2006,(10):37-38
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马之先老师很像一个人——中央电视台原《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虽然马老师没有长着崔永元那幽默的“鞋拔子”脸,不能说两人形神兼备,但绝对有神似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崔永元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大家好 !“实话实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小崔 (大家都这样称呼我 )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构建人生的支点” ,为此 ,我们特意邀请了大家熟悉的四位嘉宾来和我们一起参加讨论。他们是屈原、李白和鲁迅。掌声有请三位嘉宾。说起做人 ,我想起了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句话 :“人生本不是一方神圣或天生就带有了一职官位。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不平坦的经历。”那么在我们每个人的“不平坦的经历”中 ,应该给自己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支点 ,才能把我们这个“人”支撑起来呢 ?我们先听听嘉宾的看法。屈 原 :长太息…  相似文献   

15.
崔永元是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他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曾受到全国男女老少的一致好评。是什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崔永元的主持风格有什么特色 ?能不能把这些风格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带着这些问题 ,我开始走近崔永元 ,琢磨起他的主持艺术来。一、善于引出话题 ,善于妙语勾连———体现一个主导性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属于谈话型节目 ,除观众外 ,还邀请与话题相关的几位嘉宾参加。在主持过程中 ,崔永元善于引出话题 ,以激发嘉宾的讲话欲望 ,又善于妙语勾连 ,以增强节目的轻松气氛。崔永元给自己的定位是“幕后导演…  相似文献   

16.
薛宁 《大学时代》2004,(1):62-64
当和晶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感觉亲切而自然,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笑着向我走来。我们面对面坐在星巴克的一个角落里,秋日暖暖的阳光落在她蓬勃的面孔上,说得高兴时,她会自然地拍拍我的膝盖,好像我们早已熟悉。这就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之后,毅然接过“小崔”手中的枪,冲锋在《实话实说》第一线的女主持人:和晶。  相似文献   

17.
崔永元道歉     
2005年,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一段言论,曾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当时,崔永元对电视荧屏上的一些病态现象颇为不满。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恰好谈到这方面的话题,崔永元如鲠在喉,滔滔不绝地批判一通,并举例说:我们台一个主持人做谈话节目,采访一位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很投入,很忘情,主持人也在现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个主持人出来后却说‘这傻瓜今天真配合’。正是这段戏谑之语,让一些媒体生出了灵感,他们普遍认为,此人非朱军莫属。也是,朱军因主持《艺术人生》声誉鹊起,而《艺术人生》是一档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也以艺术家居多,这种猜测似乎很合逻辑。  相似文献   

18.
好节目在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人崔永元曾在现代文学馆有个演讲,说现在的电视“庸俗化”了。我理解,这“庸俗”的含义是,可能除了新闻,让一些自认为有点文化的人可看的节目不太多。昨天,我又浏览了一圈电视节目,发现大抵在晚上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电视的时间内,各频道以古装戏、爱情剧、游戏类的节目占大多数。虽是游戏类的节目,一大群人傻傻地在那里一道道地过着各种“关”,好像挺有知识,其实没什么大用,尽让主持人“逗你玩”了。崔永元在那个演讲里又说:“如果你研究电视节目,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套路,美国的电视学北欧,日本的电视学美国,港台的电视学日本,内地的电视…  相似文献   

19.
一次,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美国当时的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家采访,他发现这位部长的别墅很豪华、很气派,不禁发出啧啧赞叹声。心想,住这么好的房子,这位部长家的那些邻居,一定不是达官,就是显贵。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和习惯,崔永元采访完这位部长,就随意地向这位部长打听,她的邻居是些什么人?  相似文献   

20.
一次,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美国当时的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家采访,他发现这位部长的别墅很豪华、很气派,不禁发出啧啧赞叹声。心想,住这么好的房子,这位部长家的那些邻居,一定不是达官,就是显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