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 ,对寻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 ,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 ,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2.
80年代的中国坛,呈现出色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化寻根小说”即。是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现象。1985年前后,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在报刊上撰,倡议、宣扬有关化寻根的主张,并以他们的创作阐释其主张,形成走红一时的学潮流。笔认为,老舍虽早于“化寻根派”作家数十年,他的小说也没有冠以“化寻根小说”,但老舍实为中国现代学史上开“化寻根小说”风气之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雪根文学的文化主题形态加以描述。认为寻根文学作家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追求,但由于作家对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寻根文学的不同方向,从而决定了寻根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和演进。  相似文献   

4.
河南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原文化的本质是根文化,河南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姓氏资源和名人资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开发,河南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并形成了寻根经济。根文化不仅是维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而且将在打造河南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寻根思潮的背景下,阿城小说以其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成为文坛上一道新的风景,他在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觉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丰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同时,这也是阿城对文化寻根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 8 0年代的文坛上 ,各种文学样式纷纷开始了“文化寻根” ,就深度与广度而言 ,乡土小说无疑占着最突出的优势 ,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了新时期文学在这个阶段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7.
寻根小说的创作摆脱外在各种政治、历史、社会意识包袱的羁缚,开始了回到文学自身的本真实践,然而其创作中的大量景象描写却呈现了神秘化铺染的图貌,就其文化品质而言,这种不成熟的神秘写作技法主要涵含了非理性化回潮、媚俗化倾向、平面化堕落以及奇诞化追尚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阿城是一个在创作中对中国文化有一种自觉追求意识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说《棋王》浸润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寻根色彩。本文分别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棋王》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9.
元代前期戏剧的文化寻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前期大部分戏剧作家视戏剧创作为文化寻根的有效途径,表现出强烈的群体意识和理性精神。元初的文体寻根是以重振传统文化,树立理性权威为旨归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元末时该文化现象渐趋消歇。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的文化寻根派旨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规范现代性的文化共识,但时代共识的迫切发展却导致对文化共识的忽略,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性的不足及共识的必要,以及文化寻根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最后论及其挖掘与建构了那些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1.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反映的是所谓的文学研究者不甘心于对现实生活干预的无力感,体现的是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心,寻求的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卡夫卡到艾略特,从《追忆似水年华》到《百年孤独,》我们前所未有的清晰地意识到人类心灵的荒芜和前路的渺茫。正所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而这种哀凉的情绪引发了对人类来路和归途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坛掀起了一股“寻根热”。它起源于一批青年作家对重新,认识民族化的深刻反思。由于寻根作家自觉植根于本民族的化土壤,热衷于所熟悉的本乡本土的化探寻,故其作品很自然地涂上浓郁的地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始于春秋的儒家学说,自两汉之际就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教,这三教——儒释道,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既有矛盾、斗争、冲突,也有相互交流、融合、渗透。这三教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大众传统信仰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很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一定会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尝试从儒释道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做一下阐释。  相似文献   

14.
单位根与原根是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它们在复变函数的研究与应用[1]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用分析的方法对单位根与原根、尤其对单位根的性质、原根的判别法、原根的性质及其两者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从几何上给予解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都尚空?儒家在世道尊严上尚空,可谓人生之空;佛教在宇宙世相上尚空,是一种空宗的宇宙观;道家在生命体认上主张空,要迭于肉体的自由,.儒家之空归于雅兴,佛教之空归于精神,道家之空寄予自然空的思想各有千秋,但在旨归上.都属于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取向,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传统伦理观中存在着儒道分野的现象,儒家伦理观和道家伦理观的人性论、人生观、本位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围棋对个体的功用、围棋与社会关系、围棋的品格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寻找"主题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寻找”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悲剧性存在——终极目标永远在前方,人们只能无限接近,但却永远无法抵达。具体到新时期“寻找”主题小说体现的悲剧意蕴来看,“寻找者”先验设定的悲剧境遇是前提,而“寻找”与所找事物间的矛盾与冲突则是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首次提出了用以考察文化本质的群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两个概念.认定两千年作为中国文化理论形态的儒家学说属群性文化,道家学说属个性文化.在近二百年受到疑惑、批判、冷落的儒家学说,此前有过两千年被尊重和信奉的历史.当代西方学者看重道家,是因为西方一贯的个性文化与道家吻合;而且资本社会人的异化严重,欲以道家思想济其穷.儒家学说与唯物史观有相通之处.当前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理当重新重视、继承儒家,亦可吸收道家文化.  相似文献   

19.
康巴文化是当地羌文化与汉藏文化不断融合,且适应当地特有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历史上由于当地人口的高流动性、小规模部落分治的社会制度以及各种外部影响,整个康巴社会内部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局面,也没有族群意义上的康巴认同。文成公主的传说和格萨尔王的传说分别体现了汉文化与康巴文化及其身份认同、康巴本土文化与其身份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