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建陵 《新高考》2005,(4):i003-i004
一题多解就是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揭示题目的内在联系,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和途径。高考复习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
3.
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方法,然而仅仅停留在"一题多解"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即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不注意"收"(及时归纳总结方法),那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一题多解要关注考纲和考试说明、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解法的选择,最终变为多解归一,升华为解一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有时数学教师在备课中也喜欢选用一些有多种解法的例题,一者为开阔学生眼界,二者也体现数学的灵活多变。同时“一题多解”既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一题多解的训练作用,就特别值得我们教师推敲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解法的选取将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解法的选取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一题多解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考虑,是学生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在数学解题方面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探索题目的多种解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与所求之间的关系,发散思维,善于联系,多角度深入的思考,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从而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与要求之间的关系,发散思维,善于联系,多角度深入的思考,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从而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的特点.在思考问题时它注重多途径、多角度、多方案、全方位;在解决问题时它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文以一道应用题为例,谈谈发散思维在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韩春见 《中学教研》2007,(10):34-36
习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本的习题是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源泉,刻意探讨习题的推广、变换及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广阔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设计出不同解题思想层次的试题,使善于知识迁移和运用思维块简缩思维的考生能用敏捷的思维赢得时间,体现出创造力,这  相似文献   

11.
以一个不定积分题为例,对其多种代换解法的正确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解题后的回顾与探讨--培养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应该重视解题后的回顾与探讨,把问题延伸下去,进而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演变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认为考试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直线前进、健康发展的过程,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说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中国历史和世界范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古代考试制度颠倒了“育才”与“选士”两种功能的关系,其教育功能沦为政治功能的附庸,因而失去了生命力。当前改革考试制度,就要使考试回归其本质功能,真正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促进人才发展的制度,而不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指出一题多解对开拓初中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探求一题多解,教学中正确处理一题多解的方法及一题多解的选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宁波市2011到2013三年数学中考试题,对中考试题的题型进行分类归纳,并对试题作简要评析,有利于师生提高复习效果,巩固数学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近年来高考、中考应用题命题的走势及产生这种走势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求不定积分例题入手,分析了一题多解在一元微积分数学解题中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一题多解的若干优点,并结合一道平底凸轮顶杆机构运动学分析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一题多解。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合理选题,以及教学互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高考数学复习,要构建合适的复习模式,注意教学的全体性和全面性,提倡有效的复习,突出常用的数学方法和重要的数学思想,加强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以真正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测试中,学生受到来自英语教材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和母语语义、语言习惯的两种思维定势的影响,针对这些思维定势,提出教师教学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