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包含自然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是造成资本在区域间流动的深层原因,而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将使统一货币政策产生区域非对称性效应.资本净流入省份存在正效应、净流出省份存在负效应、净流入黏性省份存在平效应.而且实际利率和资本收益率是资本在不同区域间流动的导向标,只有提高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实际利率和资本收益率,促进资本向经济欠发达省份流入,才可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4-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刻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珠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增加1%,产出弹性将增加19.6%,其中10%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溢出视角下的教育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论》2008,(3):44-47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分析了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效应,以及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区域溢出效应,探讨了这种外部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的抑制效果。指出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认为,在中国这样地区发展差距极大的人口大国,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建立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构建一个生产函数,对199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外资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小于内资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外资部门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小于内资部门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全省内外资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均低于内外资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人力资本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货币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弱于内资,并对内资产生了微弱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和跨区域流动,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道路上,选择最大就业和最大产出并不相矛盾.边际生产力较低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不仅增加了转移者的收入和福利,同时也会带来整个社会总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缓解了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为农业实行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转移者把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带回农村,从而加快了这一转移,为不发达地区和农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考察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城乡与区域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变化。结果表明,教育的溢出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产生抑制效果,一方面是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弱势家庭与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需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投入的外部性在人力资本流动下表现为溢出效应,教育溢出在人力资本输出地表现为外溢效应,在人力资本输入地表现为内溢效应。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溢出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外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负向影响,教育内溢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正向影响。教育溢出使欠发达地区投资教育的动机不足,扩大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与人力资本流动相联系的地区间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实现最优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已成为考验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的重大课题。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分析,提出“投资-结构-收益”理论框架,从边际收益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逻辑与最优路径进行理论诠释。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资源配置中存在最优均衡水平,其前提条件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状态。区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提升,可从加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宏观调控,转变区域政府人力资本投资观念,以及强化地方政府投资主体责任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将经济生产中两部门结构转化为三部门结构,包括本地传统部门、本地资本部门和外地资本部门。通过分析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得出人口流动对输出地经济影响路径,证明对于人口输出地,人口流动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并将其效果划分为“生产效应”和“转移效应”。以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为例,估算出1992年至2011年间,人口流动解释了安徽省人均产出增长的16.45%。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研投资经济效应的强弱关系到我国国防科研实力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能力,并且对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民用部门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防科研投资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通过对国防科研投资经济效应这种特殊的"外部性"现象进行分析,用美国的相关数据对前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计量检验,最后得出1985-2002财年,美国国防科研投资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对国民经济的规模效应为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基于我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并通过理论推导、结合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验证模型对我国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机理关系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劳动力流动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同样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劳动力流动水平与区域协调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劳动力流动水平越过临界值后,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由正向激励转变为负向抑制;(3)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劳动力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具备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9.13%和7.87%。因此,要着力破除阻碍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回流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认为,各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不同会引起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流动的结果使得利润率平均化,实现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以资本流动不受阻碍的自由竞争作为分析基础的,而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阻碍,因而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也就变得非常困难。在资本流动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才能促进资本的流动,才能有利于利润平均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行提  张阔 《福建教育》2005,(4A):17-17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要远大于对高校的投资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通常国家用于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投入可以让80个适龄儿童入学。而且,高等教育由于其社会效应.受关注程度较高,通过社会渠道筹措资金相对也比较容易。而基础教育见效较慢,因而更需要通过政府资源的倾斜促进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毒胶囊"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曝光显示了媒体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迫使相关部门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和政府的监管行为。企业天生具有"经济人"逐利的本性,加之其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往往会导致市场无效率。外部性是经济法律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通过经济法律可内化企业行为的外部性,从而减少市场的无效率,但监管部门在实践经济法的过程中,其自身也会产生外部性。所以,坚持利用经济法内化企业外部性的同时还应完善经济法规,使监管部门的外部性也得以内化。  相似文献   

16.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具有难以预测性严重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正常平稳流动.本文构建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 SARS、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大突发事件显著影响了国际资本流动,而且重大突发事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冲击效应明显大于长期.具体来看,金融危机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而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则导致国内资本流出.从动态趋势上来看,物价变动、上证收益率以及国房景气指数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时变性,表现出正负交替的波动趋势.从传导路径来看,国房景气指数以及上证收益率是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路径,其中上证收益率的冲击期限较短,而国房景气指数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长期冲击效应最为显著.因此,应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入手,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导我国国际资本有序稳定流动.  相似文献   

17.
周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9(3):285-288,302
以福建制造企业信息化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IT投资、IT人力资本以及它们的互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主营收入、净利润随着企业IT投资增加而增加。IT投资、IT投资和IT人力资本交互性对主营收入利润率、固定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7年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检验方法,实证检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均表明这一结论有效;消费对经济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投资、政府预算支出和净出口的作用不显著.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商品出口规模、稳定政府预算支出、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并继续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投资水平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也愈发变得不容忽视.在微观主体行为优化基础上构建跨期优化模型研究教育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进而探索了在不同经济目标下的最优教育投资水平.研究发现:第一,在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下,最优教育投资水平与人口增长率有关,而在稳定经济波动这一目标下,最优教育投资水平还与无风险利率有关;第二,教育投资缺口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关系,但与经济波动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第三,我国应该增加教育支出还是减小教育支出一方面取决于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经济目标更偏好于促进增长还是稳定波动.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时期出现经济增速下滑现象,增加教育投资或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产业政策和企业研发相关的制度背景作了梳理,并提出产业政策在促进企业创新行为方面应关注的细节:必须把私人部门的主动性纳入到公共政策框架中,发挥政府政策的战略引导和协调作用;对产业政策的分析,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政策过程变得更为合理,即如何设计一个能使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一起合作来解决生产领域问题的政策;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必须保持适当距离,力求使腐败和寻租最小化;针对那些限制"自主发现"活动的信息外部性,最优的政策是对新的、非传统产业的投资进行补贴,且将事前补贴与事后监督相结合;获得补贴的活动,必须明显具有提供外溢和示范效应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