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现代教育先驱者的蔡元培先生是现代先进教育恩想的奠基人.他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颇多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高校的发展和学术氛围营造的启迪;"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积极策划到亲自编撰,蔡元培是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的倡导者与参与者,从教育方针到学制系统,蔡元培是共和民主教科书的思想引领者与制度奠基者. 从"言丈画一"到国语研究会,蔡元培是中国白话文教科书的大力推行者与有效贯彻者. 从"国化教科书"运动到"大学丛书"的出版,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最早中文大学教科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蔡元培以其强烈的历史感和高瞻远瞩的自觉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大潮中审时度势,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我国教科书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教育独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有诸多成就。从他的“五育并举”思想、大学理念和北大实践均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以及给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教育独立性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之灵魂,从他对教育目的阐述、教育目的实现路径的探索均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精髓。本文总结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独立性,以期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带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一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积极从事教育改革活动,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里,大学教育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在他多次出国留学、考察、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批判封建主义文化教育以及长期从事大学教  相似文献   

6.
<正>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杰出代表和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奠基人,又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拓者。近年来,人们对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经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则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寥寥。本文拟就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作一粗浅的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王丰 《现代教育论丛》2009,(1):83-85,75
大学,曾经是国人心中的圣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曾经蔡元培时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中国大学精神,似乎已无从谈起。本文在分析大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现状及其问题,以期探寻构建中国现代大学之精神的途经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涂又光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中国所办的大学应该办成"在"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in China),还是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of China)?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的"大学应该是在文化、思想和学术上独立自主的大学,应该是坚守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大学。有学者认为,今天谈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人,"缺的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对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来说,文化的自觉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早在现代教育与学术在中国兴起之初,就有不少有见识的教育家、学问家对"文化自觉"有所意识,呼吁光大中国本来的教育传统。蔡元培曾十分期盼把中国的传统教育精神结合到现代的教育道  相似文献   

9.
荣任中国第一所国立现代化大学-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采"教授治校"之大学改革理念,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大学精神,改革传统北大,使其脱胎换骨为现代北大,进而引领中国其他大学步入现代大学轨道.这无论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抑或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都可谓功莫大焉.因此,研究蔡元培北大改革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北大乃至其他中国著名大学通过系统改革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将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是其指导北大改革的教育理念,"教授治校"思想是其北大改革内容中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阐释二者的辩证关系除了更加清晰地理解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内部关联性之外,更能理清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整个精神脉络,深化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大学定位和管理模式民主化改革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交汇处,以高度的智慧和超凡的勇气,毕生献身于中国教育事业,提出了一整套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为中国教育体制向现代转型提供了正确导向;并且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一、借鉴西方教育理念 建构中国现代学制 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对中国旧教育制度进行扬弃,同时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过程。蔡元培亲身游历了欧美、日本等国的大学,系统考察了西方近代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有两个先天的优越性:一,大学制度的设计者是有世界眼光的人。像蔡元培,他是留德的学生;蒋梦麟是留美的学生。二,大学制度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居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像蔡元培、蒋梦麟都是做过大学校长和教育部长的人。现代大学的萌芽时期,最需要好的设计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教育界的卓越先驱,其教育思想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理论体系。继续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的继续教育思想以教育救国思想、平民教育思想、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通过将继续教育制度化、依托大学开办平民学校、组织华法教育会等活动得以实践。蔡元培的继续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蕴含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推动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教授之精神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当代学者在重申和引述蔡元培先生的这一理念时,出现了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对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当代大学教育应当立足当下、立足自我,在此基础上,兼采欧美之长与“冗墨之精神”。传统文化首先是专家之学,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是知识教育,然后才是陶养道德、模范人格与人文精神。唯有建立了与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对话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产生意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在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振兴教育、改革教育的今天,进一步考察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有着自己一系列的教育观点,本文拟从"教育独立"思想的内容和其精神的延伸两方面来分析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倡平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等.他的教育平等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淀,又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精华,更来源于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其教育平等思想的内涵丰富,涵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具有全民性.蔡元培的教育平等思想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是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领导北京大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透视蔡元培办学思想背后的理念,探寻其管理活动背后的精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蔡元培自身所具有的宽容品格和精神。今天的大学校长应把宽容作为一种现代思想资源,载现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选择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与措施、繁荣学术研究、尊重人才个性和引导校园文化走向博大。  相似文献   

19.
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经常与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相提并论,但是两者略有不同。曾经有学者指出,梅贻琦的大学理念“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三个来源是:中国古代儒家大学教育思想和西方古典教育哲学;欧美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治思想;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思  相似文献   

20.
5月6日,由蔡元培研究会组织的主题为"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张国有副校长到会致辞,强调了研究蔡元培大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十三位主题发言人从思想观念、大学与政治、魅力与人品、中西文化等四个方面对蔡元培的思想和活动进行研讨,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