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阳阳 《物理教师》2011,32(7):61-62
题目.(2011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第5题)如图1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  相似文献   

2.
3.
何进礼 《物理教师》2007,28(1):56-56,58
[原题]ab是长为l的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1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B)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C)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相似文献   

4.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陕西卷)第23题,源于接力赛交接棒训练的运动学问题,物理情景紧密联系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卷14题,给我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般的复习资料中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题目.本文主要探讨该试题的多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中第23题填空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但考查的方式与以往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凸显了高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力考查的特点.一、试题及其解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质点在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道含有多个变量的试题,题目虽小但入口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有多种思路,是一道耐人寻味的好题.下面给出十二种解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高考江苏卷最后一题的充分性证明较难,标准答案中公布的两种解法中,构思巧妙,一般很难想到,本文现给出一种思路自然的常规解法.题目:设数列}a_n}、{b_n}、{c_n}满足:b_n=a_n-a_(n 2),c_n=a_n 2a_(n 1) 3a_(n 2)(n=1,2,3,…),证明{a_n}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_n}为等差数列且 b_n≤b_(n 1)(n=1,2,3,…).证明:必要性(略)  相似文献   

9.
物理图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近几年涉及图象的物理试题频频出现,且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应引起各位考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第24题如下:如图1,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二轻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林贵 《物理教师》2008,(10):31-31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Z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13.
题目 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1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李如虎 《物理教师》2010,31(10):63-64
江苏高中参加新课改后的高考进行了3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2010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在难度方面有所降低,但对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试卷在知识的覆盖面上不像以往那样面面俱到,整张考卷没有出现繁、难、偏、旧的题目,突出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对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题目原题及参考答案见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21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16.
依题意知,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简式.  相似文献   

17.
问题 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y轴正方向上一点C(0,c)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与线段AB和直线l:y=-C交于点P,Q.[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题目设△AnBnCn的三边长分别为an,bn,cn,△AnBnCn的面积为Sn,n=1,2,3,…,  相似文献   

19.
20.
向量是解析几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人关注的重要考点之一.其主要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内容主要有向量的模、向量的夹角和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以及向量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等.命题人常通过挖掘“常知”,巧妙构思,编制出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的“考素质,考潜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试题.本文以2019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第12题为例,探究试题求解历程,追寻命题的溯源,让人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感受数学试题的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