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以及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新一轮教师在职教育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校本培训”模式向“校本学习”模式转化,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周满生、诸艾晶在《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体现出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一人才”已成为21世纪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战略规划已经成为世界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站在全局与未来角度对教育发展实施战略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自觉行为。从某种角度上说,21世纪世界进入一个“战略谋划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第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国务院召开的首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是世纪之初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上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强调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  相似文献   

4.
随着“职教20条”出台,职业教育正式步入快车道,迎来黄金发展期。高职院校如何抓住契机,通过“课赛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从学校和专业两个层面有效推进“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新中国的诞生,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教育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到社会主义的教育。此后,国内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延续了老解放区的成功教育经验,凸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时在否定、批判现有教育成就的基础上,重构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教育学完全意识形态化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恢复建设并得到迅速发展。在社会变迁中教育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教育学体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适应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重大变化。笔者试图从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科体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面对这种高度发展和新的竞争,要使我国以强大之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四个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展现于世界,对我们的过去进行反思,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竞争。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中,首当其冲,起着奠基的作用;而在基础教育中,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一、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最初出现于生理学上,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特点、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肌肉运动机能、潜能,同时具有遗传的特性。而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教师叙事的提出与开展,犹如一股春风,让我们的教育研究更加焕发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在我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相对于中小学“应试教育”而言的,是直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抹杀个性,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贬低教育功能,降低学校作业而提出的一种基础教育概念。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素质教育概念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以及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拓展,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从一种观念、思想,发展为时代的潮流,成为9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强调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中小学为基地并且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新型教师培养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常见的一种教师教育模式。本文对美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整理出了美国20多年对其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并且针对以上的研究内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王国维是集教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皆有丰硕成果的国学大师,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体、德、智、美”四育并举的教育家。关于王国维体育教育观的前期直接研究资料很少,其间接相关的观点与论述散见于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中。这些观点与论述不乏对当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仍具重要借鉴价值的真知灼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王国维的体育教育观进行了独立系统地整理与研究,结果认为:王国维体育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提倡四育并举的教育”、“重视儿童体育教育”、“提出人体运动的解剖学与生理学依据”、“主张身体、德道、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对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初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并反思与改进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江泽民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然而,如何创新,则是摆在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一种新的建树,去开创教育的未来,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摘要:20世纪兴起注重身体“内在感觉”的身体教育与16-20世纪一直倡导“外在指标”进步效果的身体教育结合,日渐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而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也是以身体为载体集“外在指标与内在体验”为目标的身体教育过程,面对现代武术教学长期追求外在指标锻炼效果所导致的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发展困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互动的身体教育视角审视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认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不仅是“外在指标提高与内在感觉深化”的一体化身体教育,而且从内外结合中强化了武术人对身体的认识,形成了四种武术身体观:分类与系统的身体观、被控制与自主的身体观、超越肢体与人械一体的身体观、意志磨炼与思考想象的身体观。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历史实践所形成的“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相融合的文化教育遗产既具有增强体质的锻炼特性,又因体验丰富而具有提高兴趣的精神元素,应成为当今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效仿。综合运用SWOT分析法,文章从内在优势和劣势、外在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评价美国“在家上学”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大力发展“在家上学”教育形式的契机入手,结合内外因素,提出了规范我国“在家上学”发展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从进入九十年代开始至今,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发展和壮大,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宣传体系、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疾病预防、预警和危机干预”体系四大体系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考古发现,认为:由于社会对射箭人才的广泛需求,导致了射箭运动成为先秦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学在官府”的背景下,围绕学校射箭教育的问题,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规范,包括射箭礼仪、射箭技能、射箭场所、射箭师资等等.这不仅推动了当时学校射箭运动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独特的射箭教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前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指出了“运动中心”主义学校体育观的不足,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未末世纪学校体育的功能,指出要从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个性教育的高度去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本质,更加重视发挥运动的教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操作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胡惕  姚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2):102-109+114
摘要:学校运动训练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理念,从我国“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及学校运动训练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学校运动训练的发展路径。首先对学校运动训练的功能及培养路径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其次对我国学校运动训练角色定位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重构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未来以教育系统为主的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学习规律,也考虑到了我国教育体制与运动训练的特殊性。同时,也兼顾了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与实现路径的特殊性,较好地协调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的关系。因此,该路径是促进学校运动训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有效学校”研究的历史迄今已有40余年,其取得的成果对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管理者的指导作用贡献突出。现在“有效学校”研究已成为各国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对“有效学校”研究的历史演进做了简要梳理,并提出了“有效学校”研究的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9.
摘要:学校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探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形成模式,梳理学校武术教育百年的演进逻辑,并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反思,以期为今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是一种“后发内生”的发展模式;其百年的演进逻辑表现为:从“武体分离”到“以武入体”的“体育化”演进;从“强种卫国”到“文化传承”的民族主义演进;从“由拳入操”到“段位入校”的“套路化”演进;从“以武强身”到“武以成人”的“身体化”演进。学校武术教育“体育化”的发展逻辑使其丧失了自主性独立发展的生存空间;学校武术教育“套路化”演进消解了武术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技击表征的意义;学校武术教育应当承担起武术“拳种”传承的功能,实现对学生“武以成人”的终极教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运动训练学著作进行考察,力图从知识谱系的视角对运动训练学的学科起源问题做出新的探研。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田径、拳击和皮划艇是当时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项目;2)在19世纪中后期,运动训练理论学者普遍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由此确立了运动训练学与医学密切的先天联系;3)研究者在19世纪中后期普遍将饮食、沐浴、睡眠、空气和着装视为运动训练的重要构成要素;4)英国在19世纪后半段始终占据着世界运动训练研究水平的制高点,至20世纪初逐渐被美国所赶超;5)20世纪头20年是运动训练理论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时的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已具雏形,研究者以具有丰富训练和参赛经验的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为主;6)运动训练学在20世纪中叶已初步构成了一套成熟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延续至今。从知识体系演进的角度看,将哈雷的《训练学》视为运动训练学的形成标志是一种恰当的选择。有益于明确运动训练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