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工程、标志性工程。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晋位升级,加强‘双一流’大学第二梯队建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这是学校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学校的重要使命任务。当前,全校上下正在抓住机遇、扛牢责任、锚定一流,集全校之力,全面贯彻落实省委、  相似文献   

2.
宣勇 《江苏高教》2021,(5):15-17
破除“五唯”以后,如何引导与评价大学的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双一流”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性、导向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大学要避免“独善其身”式的内涵发展,从片面追求论文与排名转向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通过加强大学能力建设提升内涵的方式进行发展,实现服务国家和引领社会的价值。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提出了大学能力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未来走向这一命题,并从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双一流”建设、教师发展、国际化、区域互动等不同层面就如何开展大学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陕西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提出了“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统称“四个一流”建设.对于向应用型转变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就是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和一流应用型专业.安康学院在2014年被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以后,围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一流应用型专业”开展了积极而有效地探索,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舆论热点及其变迁主要集中在如下十大方面:大学去行政化从《规 划纲要》制订到《实施意见》出台;大学招生改革从不招“偏才怪才”到关注“寒门学子”;大学本科教 学从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到全面整顿本科教学;大学研究生教育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到建立系统管 理制度;大学道德教育从倡议心灵富豪到出台学生管理《新规》;大学教师评价从侧重追求学术GDP到偏重关注教育教学;大学学术治理从个别民间人士打假到建立健全学术规制;大学办学自 主权从自主招生权扩大到全面自主评聘职称;大学人才培养从探讨“钱学森之问”到开启“双一流”建设;大学形象建设从网红毕业典礼演讲到校名越改越高大上。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其质量高低对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育部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行动目标,以期提高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金课"这一命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现状的客观审视与精确判断,对今后大学本科教育发展和一流本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没有顶尖的高等教育难以培养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当“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效益递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便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出台,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各地政府、各类高校蓄势待发,争取在新一轮高校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战略布局的关键期,高校决策者能否把握“双一流”建设政策脉搏,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下,“双一流”建设正在我国千所大学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建设思路上却不一而同:有的大学望洋兴叹、静观其变、坐等良机;有的大学急功近利,热衷于“砸钱买人”“高仿名校”;有些大学长远规划、静心修炼、苦炼内功……无疑,“双一流”建设理应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鼓励大学多元竞争、开发潜能无可厚非,但如若一味急于求成、本末倒置,这场席卷全国的“双一流”建设很可能退化成为“泡沫”行为,最终走调变味,沦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史上的一个败笔.  相似文献   

8.
自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为在”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先机,很多省市纷纷投入巨资“砸”向“双一流”.如何“砸”钱?如何“砸”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阳光大道以实现各地区高等教育局部的高端突破是一道急需破解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9.
<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行动,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这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更加均衡更为优质的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对宁夏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连接处,要充分发挥其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我国“双一流”大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现有对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限于强调大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淡化了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回应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强国和“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需求,提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框架,解决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理解偏差导致的实践困境,本文借鉴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采用概念结构分析法对“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研究阐释,即其本质是“双一流”大学自身特有的、在履行其职能时体现的综合素质,是在建设周期预期建设目标基本达成的情况下对大学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度量;其维度包括“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育人形态、学术形态、服务形态、文化形态和国际形态;其指标包括多样度、开放度、包容度和优势度。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立足国际视野,提出了国际化大学建设的全新方案,旨在破除“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带来的大学地位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双一流”建设方案一经提出,全国各省市便迅速投入到了“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之中.但目前国内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尚未有一个清晰界定,“双一流”只是人们对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称谓.为了在推行“双一流”建设中不乱方寸,必须厘清究竟何为“双一流”.要深刻理解“双一流”之内涵,抓住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第二次机遇期,应当从形而上的维度思忖“双一流”的含蕴.  相似文献   

12.
教育哲学为"一流"大学理念提供了最深刻的研究视角。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解答了"什么是‘一流’"、"‘一流’的价值功能何在"以及"如何实现‘一流’"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双重语境下,科学研究和学术文化是"一流"理念的两个基本要素,实用理性主义是其价值基础,而学科特色、创新科研和多元融资是营造一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首轮“双一流”建设阶段性验收的结束,2021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这必将深刻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发展和未来格局.当前,在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会有哪些新动向,高校如何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积极作为,彰显自身办学特色,充分做好教育评价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格式化”一词,在2006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方校长使用频率甚高。他们讨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几乎都要说到“我们的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中已被‘格式化’了,大学面对的只是好奇心被扼杀了的‘成品’”。  相似文献   

15.
周大平 《教育》2007,(4S):48-48
“格式化”一词,在2006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方校长使用频率甚高。他们讨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几乎都要说到“我们的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中已被‘格式化’了,大学面对的只是好奇心被扼杀了的‘成品’”。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6):106-129
自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为"双一流"建设)以来,为在"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先机,很多省市纷纷"砸"钱,投入巨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努力实现本地区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一场大学教育改革大讨论的热潮被全面引发。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是需要"砸"钱,但是"砸"钱就能"砸"出来吗?一流大学的成长逻辑是什么?一流学科的发展逻辑又是什么?国外有哪些成功经验?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双一流’是靠钱‘砸’出来的吗"的讨论,邀请高校的部分教授、专家和学者,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并精选其中15篇争鸣稿刊发出来,以飨学界同仁和读者。目的是:厘清"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意蕴、特征与表现,把握"双一流"建设的理性认知、管理、政策脉搏,探索"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逻辑,审思"双一流"建设的误区,提炼"双一流"建设的科学方法和路径。促进"双一流"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大学以知识生产撬动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通过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新时代“双一流”大学知识生产转向了模式III,走出“象牙塔”进入产业界和公民社会,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化。但“双一流”大学在实现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辐射面积不够宽、互动机制不通畅、供给质量不匹配等现实问题。因此,面对产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双一流”大学不仅需要优化知识生产机制、提升供给侧的质量,更需要内外联动、变革产教融合机制、强化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多维保障。  相似文献   

19.
旅美学者薛涌曾将批判之箭射向高考作文命题:“大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年轻人‘发现自己’。高考作文就应该鼓励孩子们写自己的人生,看看他们从自己已经有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活越丰富、经历越广阔、对自己的‘发现’越深入的孩子,就越有资格进大学。如果下一代的精英只会龟缩在父母和老师准备的安乐窝中‘说安’(北京高考卷作文话题)、自嘲、品评俊男美女的广告和流行音乐,我们未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1]  相似文献   

20.
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使命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当前高校党的建设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