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太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说"用鸡蛋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应对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出自哪里?太岁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我对于古瓷器的偏爱,感情就像女性一样的。每当我到那些深宅大院做客,首先要看他们的瓷器柜,然后再看他们的画廊。对于这种偏好,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只能说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偏好,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偏好,因为年深日久,我也就记不清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了。我现在能记起第一次去看戏,第一次去看展览的情形,可是,我对那些瓶瓶罐罐盘子碟子等瓷器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到我这想象世界中来的印象一点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多年,在工作之余,我常常在思考一些问题: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怎样的基础?我们究竟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点什么?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我把它称为班主任工作的"三重奏"。第一重奏:寂静的山林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就感觉孩子们特别"闹",从来就没有安静的时候。跟他们说话特别费劲,该怎么办?别着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细心和恒心。  相似文献   

4.
【经典视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人究竟什么时候会死?是心脏被枪打中的时候?不对。得到不治之症?也不对。喝了剧毒香菇汤?当然不是。而是……被世人遗忘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阅读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为什么有的儿童天生就对阅读有兴趣,而有的儿童对阅读则避之惟恐不及,认为是一种"苦差事"呢?  相似文献   

6.
<正>春天来了,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和煦的春风,把大地都吹绿了,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呀,草木都返青,大地都回春了,漂泊在外的人怎会不越发的想念家乡!皎洁的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这游子归乡的路呢?这勾起诗人思乡之情的春天,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曾说过,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当我们在艳羡别人的人生的时候,我们在艳羡什么?那些聚光灯下的明星,那些自带光环的人儿,那些运筹帷幄的幕后操控者,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我们到底艳羡的是什么?是我们想要拥有但是无法拥有的宝藏,是我们想要达到却无奈搁浅的彼岸。我们以仰望的姿态,去参考那些至少看上去比我们幸福、比我们快乐的人。这无可厚非,但几米还补充道: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相似文献   

8.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像研究经济问题一样研究课程问题?是什么样的需要,唤醒了我们蒙昧多年的课程意识?10多年来,我们焚膏继晷,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应该将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酷”这个平凡的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倍地加快了出现的频率:酷哥、酷妹、酷言、酷行、酷装……那么,究竟什么是酷?怎么样才是真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酷评一番。  相似文献   

10.
<正>"印度是什么时候独立的?"有人提问。"1947年,但在这之前好几年就开始努力争取了。"他回答。"谁是我们独立的有功之臣?""有一大批,提谁好呢?如果我仅说出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显然对其他人不公。""当前我们国家的头号公敌是腐败  相似文献   

11.
培养人才,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许多同志讲,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这是就教育结构而言。若从发展人的智力讲,幼儿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这就是说,培养人才应从幼儿开始。因为孩子在六岁以前已经从周围的社会环境中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某些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读者还需要诗歌吗?这可能是每一位谈论诗歌的人都会遇到的疑问.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不用陷入那些"写诗的人多于读诗人"的流传甚广其实又似是而非的怪论中,首先需要我们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人们远离了诗歌?有人说.当下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趋于现实,伴随人类的文明进程,人们对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更繁多,并且层出不穷,市场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着人们不断变换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卷心菜毛虫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  相似文献   

1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变成了一个以造假闻名的国度,就连学术也不能幸免。学术道德,本是每一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应该恪守的职业准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者们在追逐自己的名与利、得与失的时候,开始与之慢慢背离,最终渐行渐远,成了与学术道德永不相交的射线。我们常常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术腐败案例层出不穷,究竟是因为我们学者的良心缺失还是因为有着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一个人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 ,并且常常试图发现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文明究竟是沿着什么道路发展而来的时候 ,他有时也禁不住想从其他方面观察一下 ,并且想探究文明之前究竟是怎么回事 ,以及文明注定要发生什么变化。教师长期生活在教育这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之中 ,我们有没有常常换换角度 ,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是教育呢 ?教育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经常从多角度考察教育 ,这是一个思维方式问题 ;思考教育究  相似文献   

16.
在《水浒》书里,宋江被描写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让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宋江是真反贪官吗?是真的反倒了贪官吗?他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来反贪官的?他与贪官究竟是什么关系?“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个什么政治纲领?这个政治纲领最后会落个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17.
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开始学习,其效果最好?《三字经》里"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学习的话,肯定是不合适的,是不应该的。小的时候不学习,年轻的时候不学习,老了还能干什么呢?岳飞,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曾经写过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词《满江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岁月蹉跎,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不小心,揽镜自照,两鬟华发已生,这个时候后悔就没用了,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8.
大脑和记忆是有神秘关系的。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你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大脑开始这个重建过程?这其中已有20个事实被科学家证实了的。  相似文献   

19.
假话、假药、假新闻,假广告,假正经……看看四周,听听耳边,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以造假;真不知道,我们究竟还可以相信什么。"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是什么时候,造假之风横行大江南北;是什么时候,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转化愤怒     
唐汶 《高中生》2013,(25):4
气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拿出镜子,看一看,就知道了。生气的时候,没有可爱、快乐、祥和,有的只是一张紧绷、变形、看起来令人憎恶的脸。你可以观察观察那些正在生气的人,当看见他全身紧绷时,你会开始害怕,因为他内心的炸弹好像随时都会被引爆似的。所以,在生气的时候,自己照照镜子,这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它将成为敲醒你的正念之钟。就算是不生气的时候,也可以常常照镜子,镜子会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是最好看的,还用问吗?一个人最好看的时候,当然是这个人微笑的时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