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先贤祠,法兰西的国家圣殿。誉满全球的卢梭、雨果、左拉等都长眠在这里。 那个一贯惹事生非的伏尔泰,也停柩此中。因为他对中国有太深的感情、太多的投入,我为此对他有了特殊的好感。我毕恭毕敬,向他走去。 大厅明亮、辉煌;地宫庄严、静穆。伏尔泰、卢梭,这两个超级巨星的灵寝就在通道最显眼的两侧。生前既是相依为命的战友,又是争吵不休的对手,死后一左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的历史功绩作了客观评价。伏尔泰的批判武器是自然神论,这种自然神论是摆脱神学的简便形式,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无神论形式。今天研究这种反神学思想,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4.
沈国清 《培训与研究》2007,24(5):32-33,36
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伏尔泰反对法国的专制政权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5.
曾瑞琪 《考试周刊》2011,(35):36-38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思想家,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著作,伏尔泰认识了中国。在耶稣会士带有主观性色彩著作和伏尔泰本人为了宣扬开明君主制的政治主张影响下,伏尔泰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有意的或无意的误读。在误读中形成的中国观,为伏尔泰宣扬开明君主制提供了现实依据,并促进中国文化在法国、乃至在欧洲的传播,增加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原产于古代印度的佛学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促成了某些生活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方面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境界的提升,为我国的贵族士大夫开启了思维活动的巨大空间,从佛菩萨的世界、色界、无色界的世界,乃至于充满痛苦的欲界,释迦牟尼为人们指示了一条通往恬适宁静的解脱之道,并配之以一整套可具操作性的实践方法与途径,对于中国哲学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孔子仁学的第一原则。理性和情感的关系是孔子仁学的主要课题。孔子以“仁是理性的普遍情感”这一论断解决了理性和情感的统一。宋明新儒学以“生生”为核心,重新肯定了被佛学消解的理性和情感,在自然目的论中理性和情感完成了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哲学的研究应注意人本主义与当代自然科学相结合,突出社会实践主体-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哲学,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关注政治学和社会学,从中汲取养料,哲学工作要树立起足够的理论勇气,站在理论思维的高度,为开拓我国哲学发展的新景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新阶段,这一新的世界历史阶段切实地呼唤着一种新的"世界哲学"。新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不否定哲学的民族性,但的确又有不同于国别史和区域史时代的各民族哲学的问题意识,如世界一体化趋势下的伦理共识、科技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新的世界历史时代里也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作为古希腊地方知识的"哲学"进入世界历史之后,在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具有诗性特质的中国哲学将改变自柏拉图以来直至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的主流观念哲学传统,从而拓展人们对"哲学"知识谱系的看法。在新的世界历史阶段里,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探索"世界哲学"的新形态,另一方面又要韧性地追求哲学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0.
节律是宇宙自然中最普遍的生命信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的言说,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关于"本原性节律"的体认.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本原性节律"仍然是其基本的主题,由此带来中国艺术在创作方面的特殊原则及审美趣味上的独特趋向.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李达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与反对教条主义的统一,坚持正确处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的成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与创新是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与创新对中国道路的开辟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中国道路的开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一是实践优先、开放创造的哲学担当;二是高扬人民主体性原则;三是实践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与创新开启的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并从世界历史语境出发审视中国,不仅是对中国问题的真实把握,而且也是对世界问题的真实体悟。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何以成为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也是哲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哲学,但其论证有很大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哲学的观点。实际上,植根于中国文化有机体中的中国哲学是世界文化的殊相之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哲学学者在治学的过程中,当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治学的必由之路,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治学的根本之道。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哲学经典;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哲思。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研究哲学经典,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诲,推动哲学发展,创新哲学思维,使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从过程视角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过程视角考察了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东方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说明过程哲学的某些核心思想更加接近于中国哲学。近年来过程哲学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方国家和地区的思想界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21世纪东方哲学的复兴,尤其是中国当代哲学的重建,可以借鉴过程哲学某些有价值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与西方哲学的“存在”相对应的概念,但有类似的思想,知道、气、理等;不过仅仅是类似,而不是相同,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所理解的这些范畴虽然具有本质的含义,却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与感性事物融为一体的.在现代中国哲学中引入了西方哲学的诸多概念,包括存在(being)概念,但由此引发了翻译问题的讨论,许多学者主张把being翻译为“是”.这种翻译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将其译为存在是合适的,翻译根本上是一种理解,是把另一种文字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嵌入本族文字和文化的过程,而理解就会有差异.因此将一种哲学完全准确地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哲学研究的重点就不应放在文字的理解上,否则便会舍本逐末,妨碍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的不同哲学个性出发 ,探求中西哲学会通之路的契合点 ,提出任何哲学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时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 ,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特点不是从“合一”还是“有分”的概念对峙中去寻找 ,而是从如何“合一”和“分二”入手 ,做到对“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有一个全面和清醒的视野 ,对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有更为科学的把握 ,使“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在科学的世界观、系统观和生态观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而这正是中西哲学会通的契合之处 ,即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主客二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柴再顶 《天中学刊》2002,17(1):11-14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方面,作为探本求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经历了数千年朴素形态之后,在20世纪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化的科学形态,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也出现了唯心主义的支流岔道,实用主义根深蒂固,教条主义屡禁不衰。要使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强化哲学的本质功能,建立现代哲学管理机制,还中国哲学一个开放化、个性化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理学、法哲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和进步,但现实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应当有提升和发展中国法理学、法哲学的切实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