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故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兵部主事,累迁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馆开,一度荐为纂修。中年乞归,历主梅花、敷庆、紫阳、钟山诸书院凡四十余年。他为人正直,人誉之“恬静之操,高亮之节,实足以风范百  相似文献   

2.
一、任官江西时被举劾之原因 正德九年(1514),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曾因“欺凌僚属,挟制抚按”(《明武宗实录》卷112)之指控,遭到“冠带闲住”(同上)之罢职处分。然而,其去官因素甚多,据《明史·李梦阳传》云:“令甲(即法令)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按:《国榷》云:陈金于正德六年二月总制江西等地军务,至八年正月去官。)恶之。监司五日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勿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按:《明史》之说皆有出处。据《明武宗实录》卷12云:“初,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禁诸生迎谒上司,且令勿跪,又废五日聚揖(都)察院例,遂与巡按御史江万实有隙。淮王(按:指淮府定王佑废棨、淮靖王瞻墺曾孙。见《明史》卷119)校卒有与诸生争者,梦阳治之,为淮王所奏,下万实按状,梦阳欲胁万实,遂互相讦奏,俱下总制都御史陈金,金檄左布政使郑岳勘之,梦阳恐金直万实,伪作万实劾金奏草,以激怒金。”此处所言“(梦阳)伪作万实劾金奏草”事,完全为他人捏造诬陷,拙文《李梦阳生平若干史实的考索辨误》(《社科纵横))1996年第3期)已有详尽辨证,毋须再述。至于梦阳与陈金“相抗”事,李之《空同集》及其友人崔铣《明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空同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洹词》卷6,台湾商  相似文献   

3.
蔡毅中     
蔡毅中(1548—1631)明经学家。字弘甫,号濮阳子,明光山(今属河南)人。毅中幼小即聪明好学,5岁已能通读《孝经》。其父问他“读书为什么?”他答道:“想为圣贤。”长大后,他才学宏博,尤以六经为宗。万历七年(1579)中举人,力倡濂洛之学。绣衣直指闻其名,亲自前往该问,欲推举重用,毅中婉言谢绝。万历二十九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计。当时神宗力行矿税政策,毅中取“祖训”、《会典》诸书中有关禁戒开矿收税的部分,辑为2卷,详加注释,呈上皇帝。后升任都御史。当时大学士沈鲤与首辅沈一贯不和。沈鲤为…  相似文献   

4.
吴维岳,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曾除江阴知县,征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改兵部,出为山东督学副使和江西按察使,后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一生政绩卓著,交友广泛,精通文学,尤卓于诗,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录其为“广五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此子王子往庵园。”(页555)按,前一“子”字当读为“是”,音之误也。子,止韵,精纽;是,纸韵,禅纽。唐代“支”、“脂”、“之”同用,故二字叠韵。声母同是齿音,故易误。且下文有“子”字,涉下文而误,也极有可能。“宝盖庄严莫改张”。(页556)按,变文中“改张”一词共出现八次。除本文外,尚有;《燕子赋》:“成功不可毁,不能移改张。”(页246)《降魔变文》:“周回顾望,与本无殊;四面瞻相,都无变怪;寻问监园之者,并无改张。”(368页)同文:“恐太子之改张,克先心而不遂”。(370页)《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四弘誓愿专相续,六种波罗莫改张。”(646页)《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消瘦容颜为丑差,改张花貌作汪羸。”(679页)《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金牌玉谏(简)无揩洗,卒亦无人辄改张。”(735页)《丑女缘起》:“便礼拜,更添香,不觉形容顿改张。”(799页)揆以文意,“改张”当是“改变”的意思.《五灯会元》卷七《鼓山神晏国师》:“师题壁曰:‘白道从兹速改张,休来显现作妖祥。’”(409页)义与此同。此义大小词典未载,故为发之。  相似文献   

6.
施闰章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闰章(1618—1683),皖南宣城双溪人。字尚白,一字纪云,号愚山,一号媿萝居士,晚年又号蠖斋、矩斋。顺治六年(1649)进士,历官顺治、康熙两朝,曾任刑部主事、山东学政、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晚年奉诏纂修《明史》,官终翰林院侍读。施闰章是清初文坛、诗坛的名家、大家,与山东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其诗被称为“宣城体”。所著有《学馀堂文集》二十八卷,《学馀堂诗集》五十卷,以及《蠖  相似文献   

7.
箴言书院位于湖南省益阳县石笋乡东南隅志溪河畔的瑶华山,为清太子少保、兵部侍郎、湖北巡抚所创。同治四年招生,实行山长负责制。山长一定要是“品学兼优”的名儒,现介绍二位,以飨读者。 (一) 黄自元 黄自元,字堇虞,一字觐虞,号敬舆,湖南安化人。清同治七年(1868)殿试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充顺天、江南乡试副主考,后官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转甘肃宁夏知府,清光绪年间致仕回湘,曾主讲益阳箴言书院多年。他能诗文,擅长书法。撰书有《殿试卷》、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明季北略》是一项质量很高的古籍整理项目。该书的出版,对于晚明史研究意义巨大,嘉惠学界,功德无量。当然,正所谓“金无足赤”,本书的点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较严重的问题。如本书卷十五《吴昌时恨薛国观》条: (崇祯十二年)六月,考选科道左懋第等、给事中詹时雨等、试御史吴昌时等,并各部主事。昌时首拟吏部,疏上,上自手定先后,示以不测。昌时得礼部主事,谓薛国观所为,恨之。  相似文献   

9.
“此子王子往庵园。”(页555)按,前一“子”字当读为“是”,音之误也。子,止韵,精纽;是,纸韵,禅纽。唐代“支”、“脂”、“之”同用,故二字叠韵。声母同是齿音,故易误。且下文有“子”字,涉下文而误,也极有可能。“宝盖庄严莫改张”。(页556)按,变文中“改张”一词共出现八次。除本文外,尚有:《燕子赋》:“成功不可毁,不能移改张。”(页246)《降魔变文》:“周迴顾望,与本无殊;四面瞻相,都无变怪;寻问监园之者,并无改张。”(368页)同文:“恐太子之改张,剋先心而不遂”。(370页)《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四弘誓愿专相续,六种波罗莫改张。”(646页)  相似文献   

10.
正王问(1497-1576),字子裕,号仲山,江苏无锡人。他善诗文、书画,所绘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书法以行草见长,著有《仲山诗选》八卷及《初筑集》。《明史》记载:"其(邵宝)门人,同邑王问,字子裕,以学行称。明嘉靖十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  相似文献   

11.
《逸周书》本名《周书》,称今名始于东汉,而非晋代。《逸周书》本为先秦古籍,并非出自汲冢。本书各篇篇名之末原来没有“解”字,我们引用时,应该去掉“解”字。本书卷《大匡》当是《文匡》之误。  相似文献   

12.
6/76太宗《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云,“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裕、益州都督蜀王愔”。按《旧书》卷76,濮王泰,太宗第四子,贞观十年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庶人祐”,太宗第五子,贞观十年封齐王,授齐州都督。蜀王愔,太宗第六子,贞观十年封蜀王,转益州都督(《新书》卷80略同)。则《诏》中之“齐王裕”,当为“齐王祐”之误。  相似文献   

13.
徐祯卿,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博士。明“前七子”之一。以诗学独步江左,雄视中土。青年时代与同乡祝允明、唐寅、文璧齐名,号称“吴中四子”(《明史·徐祯卿传》)。又与刘元瑞、顾华玉称“江东三才。”(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二)  相似文献   

14.
崔元翰系年     
崔元翰的传记资料,有《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新唐书》卷二百三《文艺传(下)》之本传、权德舆《唐尚书比部郎中博陵崔元翰文集序》(《权载之文集》卷三十三、《唐文粹》卷九十二、《全唐文》卷四八九)及《南部新书》、《唐语林》等笔记。现根据有关资料,对新旧《唐书》本传等误失之处,略作订正,并加以系年。崔元翰,名鹏,以字行。深州安平人。按:崔氏名、字,诸书记载并同。唯其籍贯,《全唐文》小传云:“元翰,名鹏,以字行,  相似文献   

15.
一 《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道光十五年刻入《皇清经解》,《四部备要》收入《清十三经注疏》),马瑞辰(1782年—1853)撰。瑞辰字元伯,安徽桐城人氏,嘉庆进士,授庶吉士,改工部营缮司主事,擢郎中。曾主江西白鹿、山东峄山、安徽庐阳三大书院讲席,笃学端严,义据通深。《毛诗传笺通释》为其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6.
蒋士铨(1725-1785),字定甫,又字心馀、苕生,号清容,别署离垢居士。江西铅山人。乾隆十九年(1754)由举人官内阁中书,二十二年成进士,该庶吉士,授编修,记名以御史用。后以母疾辞官,归主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蒋士铨作为乾隆时期诗坛之一大家,自幼即有才士之目,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乾隆帝又曾把他与南昌彭元瑞一起称誉为"江西两名士";而最为人所熟知者,则是他与袁枚、赵翼并号"乾隆三大  相似文献   

17.
《江西教育》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刊载的《“拨刺”小议》是《“拨剌”小议》之误,全文中的“剌”字都误刊成“刺”。(编者按:徐斌同志的意见是对的。)“刺”“剌”误用频繁,例子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索引》,王重民编,中华书局出版)及《敦煌遗书最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黄永武主编,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中的卷名,因一些卷子首尾残缺或其它原因,多笼统称“佛经”和出现别误、漏录等。现将S.0001——0300号这一部分中不妥之处更正如下,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为误衍之字  相似文献   

20.
潘大临,字邠(兵)老,原籍浙江,祖辈迁居黄冈。大临之父潘鲠,字昌言,举宋元丰二年进士,授蕲水县尉,迁和州防御推官,再任江西瑞昌知县,吉州军推官,汉阳军酒税。佗生性耿介,为官清正。张耒给他写墓志说:“其宗正,其言文,其居家孝友,其为吏惠爱。”他所留的著作有《春秋断义》十二卷,《讲义》十五卷,《易要》三卷。其弟潘更,字彦明,以解元成进士,也有文名。兄弟两人都是苏轼的好友。潘鲠长子大临,次子大观(字仲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