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含有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翻译这些数词时需要区分数词的实指与虚指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的对应数词却难以传递汉语数词的信息。笔者试比较成语中的数词与汉语数词在比喻意义上的差异,探讨汉英翻译如何弥补相关的文化空缺,指出由于英语数词的对应比喻意缺失,译文只能舍弃原文的优美结构和主动比喻而求得原文基本信息的传递,所以汉英翻译不可能使译文保持原文的丰姿。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语言中,某些数词往往不表示字面上具体数字的实指概念,而表示一种虚指意义。虚指现象在某些汉语成语和英语数词习语中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大量英汉实际语料对英汉数词虚指的意义及修辞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数词,有时实指,有时虚指,还有泛指和数词缩语的情况。翻译汉语数词时,首先必须准确理解汉语数词的确切内涵,然后再分别采用直译、改译、意译和直译加注等方法,如此才能做到准确地翻译汉语数词。  相似文献   

5.
英汉数词词组虚指意义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应具有严格的界限和确定性,其显著特点是表达概念的精确性,然而数词往往在语用中具有隐含的虚指意义。这种虚指意义实质上是一种脱离数词本义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文化翻译理论中的归化论和异化论,对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数词词组虚指意义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卫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9):125-127
汉语成语作为从汉语中提炼出来的语言成分,是汉语的修辞手段和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成语一般具有形象和喻义的双重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两大基本原则:当要求在形象和喻义之间做出选择时,成语翻译应重其喻义;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保全其形象和喻义。惟此,才能在翻译中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的形象与喻义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作为从汉语中提炼出来的语言成分,是汉语的修辞手段和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成语一般具有形象和喻义的双重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两大基本原则:当要求在形象和喻义之间做出选择时,成语翻译应重其喻义;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保全其形象和喻义。惟此,才能在翻译中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8.
数词具有严格的界限和确定性,其显著特点是表达概念的精确性,可在另一方面,数词的语义在语用中又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困难。拟以数词成语及习语为例,分析对比英汉语数词语用意义和构词方面的异同,旨在预测英汉数词互译过程中的困难并解释其原因,同时还就归化、直译+解释以及转换三种翻译策略在翻译数词成语、习语时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语中,某些数词存在某种虚指语言现象。从形式和语义上看,英汉数词可虚指人或事物数量之多少,可表示事物的性质、程度达到极限,也可引申为某种约定俗成的比喻,还可表示吉祥和凶兆,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浅说"万"字     
“万”作为数词是汉语里特有的,是汉语中大数目的核心。汉语里的大数目以”万”为单位,这与印欧语,如英语、法语等语言以“千”为单位不同。“万”的起源与发展比其他位数词特殊,因而具有比其他位数词更强的构词能力和更为丰富的引申义。它既可作为位数词用以表示确指或概指,也可在表示虚数的情况下与某些词或其他位数词组合构成名词、动词、连词、四字格等,以它作为语素所构成的词语中,很多都能够体现人的情感,或祝颂或敬畏。“万”字单用或重叠或与“千”组合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习语中的数字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义模糊。因此,分析英语习语中数字的文化特点,提出几种相应的模糊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数字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字使用的文化背景差异,指出数字习语和成语在翻译中的所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习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而形成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分析了汉英习语互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几种翻译错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以62名留学生为被试,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比喻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汉语惯用语,中语境对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没有促进作用,然而强语境能促进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从成语词典中了解成语的内部意义和外部意义,提出了解成语的方法:直接了解、综析了解和专题了解,涉及到了解成语须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文章结合本人的"辞书学"课程教学讨论了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在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中你会不时地惊叹它们是如此的神奇。文章以英汉习语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内在的对称美做出粗略的比较,以展示这两种语言美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习语和比喻密不可分。只有把握好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的异同,才能正确理解习语的思想内容,保持其修辞效果。基于此,对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进行比较,并主要从喻体和喻意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习语中的比喻用法对比,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习语。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英汉习语呈现出不同的民族形式,渗透着不同的民族化气息。习语的价值在其意,在翻译时,首先要保证原习语的语用意义的传达。要提高习语翻译的质量并避免误泽,必须研究两种化的异同,增进双语化的知识,提高对化内涵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